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冬与植物     
陈永群 《少儿科技》2022,(11):24-25
<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开始。它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四时八节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宋末元初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建始也”,并对“冬”解释为“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他的意思是,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休养、收藏,规避寒冷。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干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相似文献   

3.
冬至是一个非常熏要的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予、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研究出“24节气”是用于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和决策农作物播种与收割时令的:现代,每逢“节气”必是气象服务的热门话题。因此。通过按“24节气”统计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气象站38年(1971~2008年,后文简称朝阳区)逐日平均气温证实:(1).朝阳区“24节气”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呈准正态分布单峰型,热在小暑和大暑节气,冷在小寒和大寒节气。(2)、朝阳区24个节气中的升温幅度最大是春分节气(0.36℃·D-1),降温幅度最大是立冬节气(-0.3O℃·D—1)。朝阳区“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是大众传媒和百姓易用易懂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之一,也是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海子诗歌意象丰富,意蕴深厚,极具艺术张力,例如“秋”意象。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子抒情诗中“秋”意象。首先,“秋”象征丰收而荒凉的人世;其次,论述“秋”的感伤;最后,“秋”是幻象丛生的国度。  相似文献   

6.
庚寅虎年是“两头无春”,即该年开始结尾都没有立春节气。这是怎么回事?农历是双轨制。一条轨道是基于日象周期,用二十四节气表达,每个节气合圆周度数15度、合计360度为一个周期。夏至冬至为历法校正的“标准点”,即日影最短最长之两者,用来作“定南北”的坐标。春分秋分昼夜均等,用来作“定东西”之坐标。确定了“东西南北”坐标,  相似文献   

7.
<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历代文人墨客以立春为主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立春,又叫"报春",现在有的农村仍有这个古老的习俗,即由一个人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的情景,人们称其为"春帖子"。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  相似文献   

8.
“轮子秋”是青海土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少有学者对“轮子秋”保护进行全方位地分析。通过着重对“轮子秋”的概况、功能等进行归纳与分析,文章提出了对土族“轮子秋“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习俗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是对包办婚姻和早婚的反抗,在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站婚姻关系的时代是没有“不落夫家”习俗的。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寿县四顶山的“顸”是与东岳庙有关的道教建筑物的称谓,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山顶”的意思。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奶奶庙庙会期间的抱娃娃习俗,是当地群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体现。根据田野调查,从许愿者、还愿者、旅游公司3个视角,针对参与抱娃娃习俗的不同角色,对“抱娃娃”习俗的灵验性、功能性、象征性、仪式性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抱娃娃习俗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认知模式,是作为文化符号嵌入民俗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的发展演变,对西藏传统服饰做了两个大的分类,即传统常用服饰或节气性服饰、以及节日服饰或盛装。引用了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民俗学有关的知识体系,对上述两大类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对正在变化当中的西藏服饰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一、活动背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我们都学过《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真能反映自然界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变化吗?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加入了学校的节气日记活动小组,积极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是传统的中学语言教材。全文感情浓郁深沉,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给人情深意切的美感。对于这篇散文的主题,一些教师用书和参考资料概括为:“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但我认为,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向往,眷恋之情只是文字表层的意思,作者复杂心情的表达是更主要的,本文深层旨意是以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来折射自己“清,静、悲凉”的心灵之秋,进而上升到对人类普遍的人生之秋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叶清 《厦门科技》2009,(2):59-60
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2月4日(农历己丑年正月初十子时)北京时间0时50分立春。2009年是我国农历己丑年,丑是地支第二位.对应十二生肖的牛,因此己丑年亦称牛年。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日历上己丑年是从2009年1月26日-2010年2月13日,共有384天。这样一来,牛年开始时的正月初十是“立春”,而2010年2月4日是农历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又是一个“立春”.整个牛年有25个节气,包含两个“立春”节气。  相似文献   

15.
说“襁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襁褓在我国古代民间和宫廷都曾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是我国许多民族生育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襁褓作为历史悠久的育儿民俗用品,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又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襁褓”不仅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多有记载,而且在古汉字中也有所反映。通过对“襁”、“繦”、“强”、“保”、“葆”、“緥”、“褓”、“子”等字词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襁褓”的演进过程及相关习俗,还可以澄清对“襁褓”相关问题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说法。  相似文献   

16.
侗族有其传统的择偶习俗,一般实行民族内婚、房族外婚,有的侗族盛行姑表婚,即姑女嫁舅男;有的侗族禁姨表婚,认为姐妹的孩子是亲兄弟姐妹,不可通婚。择偶时,注重对方的家世,即“根骨”要正。20世纪80年代后,侗族年轻人多有到外地打工,他们成为传统择偶习俗的“破坏者”。一些侗族年轻女性也趋向于远嫁他乡,既满足自己“趋外”的心理,又能为娘家换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侗族择偶习俗从“同类匹配”向“资源交换”转变,由此引发了社会文化其他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生育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显性形式和载体,更是由一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因子”所构建、组合而成的附着“密码”。通过透析、审视该民族文化的生育习俗这一外显性文化征象,可解读、挖掘其所隐含着的诸多内在文化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科技资讯》2004,(8):54
立秋与“贴秋膘“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美食佳肴是必不可少的,且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有许多孕期习俗,包括“缝尿片”、“催生礼”、“松关”和“吃黄连”;孕期习俗中存在一些特有的禁忌,包括受孕的禁忌、孕妇交往行为禁忌、饮食禁忌及胎教禁忌。从人类学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可知,徽州地区的孕期习俗深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功能寓意,凸显了风俗中“红枣”、“鸡蛋”等典型文化符号的象征作用。徽卅I地区的孕期习俗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旋 《今日科技》2007,(9):57-59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