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理论和狂欢理论是巴赫金诗学的两大支柱.对话和狂欢都具有生成体裁的意义.人们狂欢(社会的狂欢)与文体的狂欢对人、社会、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利弊,都是对旧有秩序的改良与改革和解构与颠覆.这对中国当前的文体建设,特别是新诗的文体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松 《小学科技》2010,(11):26-27
人类的祖先是什么呢?美国科学家认为,人来自于鱼。那么,鱼又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我们可以一直问下去,最后就会问,最早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小读者们,你们一定对这样一个既神圣又神秘的问题感兴趣吧。  相似文献   

3.
《失乐园》中男女主角奢侈放纵的生活模式使人不得不把它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联系在一起.狂欢化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含狂欢舞台、狂欢情节和狂欢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失乐园》显然是带有狂欢化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狂欢——从电视综艺节目审视一种文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初露端倪。这种由媒体组织的“狂欢”,以叙事性的框架 ,制造出一种平等的幻象 ,对各种文化形式随意组合 ,通过迎合大众的欲望达到宣泄、消解欲望的目的。审视这些倾向 ,可以发现存在着的问题 :对价值秩序的颠覆与解构造成的价值虚无化 ;用公正游戏来掩盖、抚慰现实的不公 ;以及审美精神上丰富的单调、逼真的虚假等。反思这些问题 ,对后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从结构、形象、语言形式、数字运用四方面,具体分析陈白尘喜剧作品《升官图》中呈现的狂欢化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和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全面继承与创新,它们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除反映美国黑人妇女反抗性别歧视、追求自我的女性主义主题外,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另一显著特征是其强烈的狂欢化色彩。书中的狂欢特征主要从狂欢化广场和狂欢仪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狂欢化广场展现了黑人的爱、幽默和乐观。加冕脱冕的狂欢仪式中蕴含着交替更新的精神。作者以狂欢的形式表达了黑人民众对等级森严的官方世界的反抗和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借助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读了当今电视体育真人秀节目实现了电视传媒与群众体育的互动"狂欢".指出了群众体育与电视体育真人秀节目的狂欢共性:大众性、无等级性、"非仪式性".探讨了这种"狂欢性"契合对于电视传媒和群众体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借鉴西方狂欢文化理论,揭示中国节日民俗中的狂欢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提出开发利用狂欢文化应当遵循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坚持全民性和自由平等、节会形态不断创新、保持真实性或真实感、兼顾新奇性与安全性等5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哈代小说立足于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纵情的广场表演、滑稽的广场人物和粗放的广场语言建构了激情的广场狂欢,体现了狂欢化解构等级秩序、颠覆官方宗教、消解权威制度的精神内核,反映了世俗文化反他者化和去边缘化的倾向,是威塞克斯社会底层民众以自己的民间方式向世界发出的强音。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现在比较有活力的一个文学批评理论之一。本文是对这个理论做的一个简要的综述,旨在分析狂欢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现狂欢化理论生命力长存的原因。对于当今社会强有力的大众文化,有些学者以狂欢化的思想来分析"选秀"等新现象,其中有些颇有不妥之处。要了解巴赫金的批评理论,狂欢化诗学体系是不得不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是在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媒介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的范式与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大众消费文化产品以获得狂欢化的快感,身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身体不仅具有物质性,也具有政治性,身体既是被压制的对象,也蕴藏着抵制与反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主要通过描写两个黑人女性的生活以及她们的友谊,建构的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虚拟世界,这与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理论不谋而合.本文试图从狂欢精神、狂欢化的人物刻画以及狂欢仪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秀拉》与巴赫金的理论的共鸣之处。  相似文献   

13.
宋代元宵节已具备以僭越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以诙谐文化为内容的民间表演形态,有着以物质和肉体为中心的生命诉求,因而成为与欧洲中世纪狂欢节相映成趣的中国式的狂欢节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李勇梅 《科技信息》2010,(32):154-154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狂欢节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为核心内容,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开发潜力,蕴涵着对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国伦理的现代性传统,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大传统、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不够显性的隐性的小传统。在中国传统的性观念中纵欲与节欲两种性道德观同时并存、交互作用。但是做为主流的精英文化基本上是将性的功能等同于生殖,认为性享乐是可耻的。而在民间文化的原生态中存在着对性爱的毫无羞涩的向往倾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巴赫金狂欢理论与陈白尘喜剧的内在关系,探究陈白尘喜剧蕴含的狂欢化的诸多因素,提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是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与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继承与创新,它蕴涵着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内忧外患的社会变革时期,多重的价值观念叠加,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日益显现.而近代翻译文学的狂欢化现象颠覆了翻译精英文学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升了翻译大众小说的地位.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给予了这时社会文化特征最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迟锐 《科技信息》2009,(23):387-387,295
本文从狂欢化理论角度切入,对《快乐女声》的节目形态进行初浅的分析,认为《快乐女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赫金研究中的狂欢化的精神,但在本质上它只是吸引大规模受众参与互动的商业运作。  相似文献   

19.
刘韬 《科技咨询导报》2013,(15):201-201
近年来,6月毕业季各高校毕业生狂欢式的毕业活动层出不穷.该文论及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季”的狂欢表现,从心理和时代、社会方面探讨了毕业生狂欢心态的成因,并阐述了狂欢心态的负面影响,做出了合理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点及其最突出的"对照"描写的艺术手段,其实都与远古的狂欢仪式有着某种深层的联系.这部作品描写的主要情节--"愚人节",就是源于古罗马农神节加冕和脱冕仪式.不过,雨果把它转化成狂欢化的文学语言,以具体感性的形象、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随便而亲昵的接触,相互间低身俯就,降格以求,消除了人们的身份界定,缩短了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距离,大大扩展了彼此间的认同感;作品还通过怪癖和粗俗的狂欢化审美手段,突出了主人公内在的双重欲念,强烈地宣泄了狂欢节的世界感受--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揭示出人物潜在的本质,由此形成了<巴黎圣母院>独特的狂欢化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