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成果,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及昆仑站之后的第4个南极科考站。2015年,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也即将启动。泰山站:把科考能力"前移"数百公里泰山站得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坚实、稳固、庄严、国  相似文献   

2.
黔人南极行     
正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大重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又添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跟随"贵州籍南极科考第一人"谢晓尧教授的脚步,踏上科考之旅,一同去探索南极的美丽与神秘,去展望南极科考带给我们的美好期许。(本期"科学视点"得到了谢晓尧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3.
仁青 《少儿科技》2014,(2):38-39
正地球的最南端是冰封的大地,这里天寒地冻、风雪肆虐,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它就是南极大陆(以下简称南极)。不像其他大陆那样,有不同肤色、种族的人在繁衍生息,南极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进行科学考察,多国的建筑师、科学家不得不在南极修建科考站。迄今为止,中国已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也正在建设中。在南极盖房子可不简单,不仅施工的难度大,而且所建的房子有许多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那里时,如何立足成为南极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跨入21世纪,结合运输能力、建造能力、机械装备、施工窗口期等,科考站的建设主要选择钢结构装配式和模块化建造方式,建筑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南极建设技术.回顾了南极科考站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科考站的装...  相似文献   

5.
晓洲 《今日科技》2008,(1):51-53
[目的地]南极内陆最高点南极冰穹A [任务]开展冰川、天文、地质、地球物理学考察及相关基础测绘 [亮点]为第3个南极科考站选址、首台南极望远镜、智能机器人、自动天文观测站  相似文献   

6.
科技事件     
中国将建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7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并启动南极内陆站的站名征集。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我  相似文献   

7.
文化播报     
<正>日本计划建设第五个南极科考基地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计划于今年底开始在南极内陆新建一个科考基地。这将是日本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考基地。据报道,由于南极内陆气候极端严寒,建设大型基地非常困难,日本计划新建一个简易、可移动的科考基地。新基地位于距南极大陆沿岸约1000公里的内陆地区。新基地的主要目标是钻取大约100万年前的冰芯,以分析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  相似文献   

8.
冯建同  陈华根  潘增弟  苏晓丹 《科技信息》2012,(34):I0001-I0002,I0007
通过对南极地区与油气相关的科考资料的归类整理,设计并建立了南极地区油气资料GIS数据库,并通过GIS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南极油气潜能初步综合评估GIS系统。主要目的是通过GIS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技术提供综合分析评估南极油气潜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在第32次南极科考中,"全地虎"能否经受住南极恶劣自然条件的挑战,向人们彰显它作为"南极之王"的王者风范?"北京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了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与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随同"雪龙号"以及277名科考队员一起踏上南极的,还有一款"秘密武器"——贵州产我国首款自主研制  相似文献   

10.
7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并启动南极内陆站的站名征集。 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计划由2008年10月出发的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承担建设任务,预计2009年1月底前完成站区主体建筑工程,同时开展部分夏季科考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11.
探索宇宙奥秘是天文学家的使命,而南极可能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点。不可接近之极冰穹A(Dome A)处于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离我国南极中山科考站有1200多公里远。那里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80℃以下,夏天最暖和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新事     
《科技潮》2003,(1)
500米“温度计”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由哈尔滨海外学人创业园孵化的“华良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遗传因子链式测温技术结束了我国冰架科考温度数据的空白,并有望将世界已有的埃默里冰架300米温度测试深度改写为500米。这个企业特制的重50公斤、长500米的“温度计”已随南极科考队启程。首个海外科技园建设启动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科技园——中美马里兰大学科技园已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3.
月球探测是我国的战略性项目,其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月球科考站的建设。为了能给具体的科考站建设问题提供一些经验,本文针对月球科考站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种刚柔耦合的充气式展开的月球科考站构型设计,并介绍了各层的设计用途及其功能。通过运用商用软件ABAQUS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所设计出的科考站在月面上无月震影响的静载工况,以及有月震影响下的动载工况的工作情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科考站各层的结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维持较为良好的力学性能。可见本次设计的科考站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南极没有熊?这道题出现在2006 年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笔试中。北京电视台的“科技全方位”栏目的“银屏科考”节目在去年8月份就问到了这个问题,那时候应该正是公务员考试命题的前夕,可能是某个命题人从这个节目得到的灵感。该节目提供的解释:“南极为什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17,(2)
正2017新年伊始,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已在南纬60°、西经60°附近海域,开展了为期45天的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此次远航也是这艘科考船的南极"处女航"。"海洋六号"南极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指出:"人类之所以高度重视极地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极和北极都最为‘敏感’,也最为单纯,它们也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雁云教授结束南极科考回国.张雁云教授自2017年11月26日出发,启程参加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为期3个月的南极科学考察取得圆满成功.本次科考,张雁云教授主持完成了我国拟设立的首个南极保护区的区域选划、区内动植物本底、气候和环境因子采集分析等工作.同时开展了阿德利企鹅和贼鸥种群数量监测、栖息地调查,极昼条件下阿德利企  相似文献   

17.
正提问:最靠南的建筑是什么?这可不是脑筋急转弯,答案既真实又唯一——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科考站。如果你从它的门口向南走一百来步,就能到达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点了。这座科考站由一支美国探险队于1957年始建,但建造者并没有用所属国的特色为其命名,站名中的"阿蒙森"是一个挪威人,而"斯科特"则是一个英国人。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5分,南极当地时间1月18日0时15分,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武汉大学博士生张胜凯手中的GPS接收机显示,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这个点就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中国南极科考奋斗了15个年头的DomeA终于找到了!张胜凯成为首位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中国人!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距济南13209公里”,有一个方向标指向济南。这个方向标是张胜凯特意安放的……  相似文献   

19.
“没有北极,极地科考就不完整”,而他便是中国第一个北极永久性科学考察站首任站长。与三年前带领极地“精英们”在用直完成《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初稿,从而将角直载入了《中国极地大事记》。极其相似,不久前,带着厚厚的极光观测资料,身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北极科学考察站首任站长的杨惠根再次回到能带给他“灵感”的故乡。而记者也趁机采访了这位苏州走出的空间物理学家,北极黄河站首任站长——  相似文献   

20.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4-11至2014-04-20)1雪龙号完成首次环南极航行考察历时160天[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5日,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回国。此次考察历时160天,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2万海里,并抵达南纬75°20′开展大洋科学考察,这是我国船舶迄今到达的最南纬度。科考队在南极建立了我国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进行了冰雷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