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平 《青年科学》2013,(12):43-43
到本期为止,《地震前后三十六计》已经全部刊发完毕,很多读者来信表示文章形式新颖,内容便于记忆,一些读者还收集起来订成小册子,可见人们的避险意识越来越强。今天,我们带着读者来信中最关注的几个问题专访了本文的作者——锦州地震台台长徐平。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学》2013,(9):38-39
等待救援计 第二十五计 树立信心 人们在未曾经历灭顶灾难之前,很少认真考虑生存对于生命的真正含义,也很难体会到生存本身需要怎样的坚韧和顽强。其实,生命的消失,有时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而更在于人们精神上的崩溃。  相似文献   

3.
徐平 《青年科学》2013,(11):38-39
第三十三计 露头呼吸 对于被困人员,除了砸伤之外,还有一个对生命能产生威胁的就是窒息。所以,救人最要紧的是先让被困人员的头部暴露出来,让其呼吸,这样,被困人员即使不能马上救出,暂时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3,(4):44-45
第五计房屋鉴定 有人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其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如果地震中人们所在的建筑物是安全的,人就会安全。那么,我们居住的房子安全吗?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的房屋安全鉴定就会告诉我们:我们居住的房子遇到地震时有没有危险,遭遇多大地震能引起倒塌,地震时房屋的薄弱环节在哪里,等等。  相似文献   

5.
徐平 《青年科学》2013,(10):30-31
被困人员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保存体力,减少无谓的体力、气力消耗,等待救援。一般情况下,体力消耗得越少,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机会就越多,生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3,(8):38-39
第二十一计 改善环境 埋压环境下,如果有充足的空气、水、食品,本人又没受到致命的伤害,理论上是可以存活足够长的时间,直到被救。现实中的人们往往没有这样幸运,简单的空气往往会成为奢侈品,身上的重物也会让人有种大山压顶的感觉。所以,在自救过程中,小心移开身上或眼前的重物,支撑起不稳定的压塌物,以防受到进一步的伤害,舒展身体,改善呼吸环境,往往是成功自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3,(2):79-81
孙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朽名句也成为了我们今天防御地震所有谋略的中心。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灾害由于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等特点,被列为群灾之首。但对于人类来说,地震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正确地了解、掌握了防御、躲避、自救、互救等防震应急方面的知识,往往可以将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13,(7):36-37
第十七计 避重就软 地震发生时,室内高处的重物,简易楼房的阳台,农村的大门楼、女儿墙,室外商业区的广告装饰牌匾、高层建筑的玻璃窗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等都很有可能会飞落下来,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3,(6):36-38
就在本期组稿期间,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内蒙古通辽发生5.3级地震,身在沈阳的小编也感受到了两秒钟的震感方才体会地震离我如此近,这也更坚定了我们编写此编稿件的信念。如果你能将本文传给更多的人知晓,也许有一天他会运动这些知识成功脱险,不要让本文在你的手中停下来,把它传递下去。  相似文献   

10.
雨檐 《今日科技》2005,(12):42-44
地震是地球不可治愈的顽症,总是在不经意间突如其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台湾地震、印度洋海底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一个个灾难触目惊心,当人们慢慢从瓦砾中爬起来,刚刚走出阴影的时候,江西地震又再一次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亡与经济损失。地震灾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地震带来的灾难有的是当场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次生灾难,而人们对地震的正确了解、对预防应对措施的正确掌握可以大大降低次生灾难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出现象前段时间出现的东北地震谣言和地震恐慌的现象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于伊娜 《青年科学》2013,(12):44-4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发生8.0级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1万7干多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掌握并运用防震知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知识动漫》2008,(7):77-78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掌握并运用防震知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遵义科技》2009,37(2)
1 地震灾害知识 1.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监测预报困难、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青年科学》2013,(9):40-40
编辑您好,贵刊刊发的《地震前后三十六计》,我每期必读,受益匪浅。今有一个问题也是与地震有关的。今年“7·22”甘肃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给很多同胞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哪些保险可以为地震“埋单”,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5(3):F0003-F0003
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区发生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灾害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同样牵动着华北科技学院全院师生的心。地震发生后,我院教职工情系灾区踊跃捐款,全院1115名教职工向灾区捐款111059元。  相似文献   

17.
18.
《遵义科技》2009,37(1)
1地震法律法规与政策 1.1我国已公布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答:有1994年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1995年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年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9.
林志斌 《科技信息》2009,(27):I0038-I0038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而准确、高效地开展地震预报、监测、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快、信息量大、手段多、更新周期短,能多方位、全天候动态监测等优势,因此其可为地震预测、地震灾害调查及损失评估提供一种新的高科技手段。本文简要概述了遥感在地震中四个方面的应用,即震前监测预测、震后应急救援、灾害调查评估、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比较简便的获得地震炮记录的正演方法。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结合惠更斯原理的波前扩散理论和Berkhout的共聚焦(CFP)成像技术的正演部分。这种正演方法不但理论成熟而且简便,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CFP的反演将在别的文章中作专门的介绍,在此主要是通过对CFP理论的研究,来获得CFP反演研究所需的正演炮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