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IP寻呼技术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IETF工作组和众多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少的IP寻呼机制,但是,己有的IP寻呼机制不能充分利用无线信道资源.提出了一种新的IP寻呼机制,该机制采用固定寻呼区域结构,在IETF的IP寻呼体系结构中增加一个新的功能实体---寻呼配置代理/并引入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位置概率的估算.与现有的几种IP寻呼机制相比,该机制可以大大减少IP寻呼对无线信道的带宽消耗.  相似文献   

2.
IETF移动IP工作组在移动IP协议中建议了支持主机移动的两种基本的组播机制:双向隧道MIP-BT和远程加入MIP-RS,它们具有互补的优缺点.文中汲取了IETF两种基本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协议,该协议寻求最短转发路径和减少重建组播树频率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达到最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一种新的IPv6环境下高效的移动组播算法.  相似文献   

3.
魏功 《河南科学》2007,25(3):480-483
无线宽带的接入需要目前计算环境提供对固定IP网络主机移动性的支持.一方面,互联网工程专门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现有IP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支持主机漫游的网络层协议—Mobile IP;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高效的多点通信方式,IP组播在固定IP网络中提供了支持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和海量数据传送的机制.以移动IP作为路由协议面向移动主机提供组播机制是一个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与现有移动IP组播机制仿真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在相同环境下具有较小的资源开销和较高的效率,从而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保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AAA的移动IP安全机制,针对移动IP通信过程当中面临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IETF提出的基于AAA的移动IP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移动IP注册的效率,增加移动IP认证注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提高移动IP注册完成以后通信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在无线多跳mesh网络中,每个mesh节点可以配备多个天线。并利用不同的信道进行通讯,这给组播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播树的多天线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的组播方案,首次给出了转发信道冗余度的概念,并证明了发现转发信道冗余度最低的组播树是一个NP完全问题.同时给出了一个构造组播树的近似算法,以及基于组播树的抗干扰低延迟组播调度算法.模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的定位管理策略消耗大量无线带宽资源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性的智能定位管理策略,比较了顺序寻呼和并行寻呼两种方法对策略性能的影响。由于寻呼开销和寻呼延迟之间存在折中关系,在执行 该定位管理策略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移动预测水平和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寻呼方法,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在液体流动运动模型下,该策略比传统定位策略节省了大量的无线带宽资源。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移动IP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制定的移动 IP协议中存在的路由问题 ,结合移动用户的移动特性 ,在研究当前移动 IP技术各种方案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有效地去除信道指纹对设备指纹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一射频指纹识别技术(RFFIT)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均衡的无线信道指纹滤除方法.首先基于匹配滤波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消除部分噪声指纹;然后利用设备0.1 m同轴线传输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对无线信道传输信号进行信道均衡与补偿,进一步滤除信道指纹;最后结合传统的设备身份认证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设备身份认证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无线信道传输条件下,对10个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的识别和分类,精度高达99.99%,去除了无线信道的信道指纹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用以评价无线信道上的误码对IEEE无线局域网中的基本接入机制和RTS/CTS接入机制的饱和吞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接入机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户数和误码率的影响,RTS/CTS接入机制的性能仅对误码率敏感,研究工作为无线信道上纠错编码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据,对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控制,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SCA无线数字寻呼机是通过调频广播副载波进行的无线寻呼业务.该机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措施,达到了理想的接收效果.主要有:调频副边带信道的高抗干扰和灵敏度接收技术;副边带接收时抑制主信道信号的技术;防止SCA传输对主信道的干扰技术等等.尤其采用了先进的双晶体滤波技术,使SCA无线数字寻呼机技术指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适应了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组合层次移动管理协议CHMMP(CombinedHierarchicalMobilityManagementProtocol),设计并仿真实现了一种移动无线Internet中的组播机制·由于在CHMMP下移动,主机在同一外地域内切换时毋需向家乡代理注册,因此所提出的组播机制与IETF的双向隧道和远程加入相比,不仅降低了因切换而致的组播树维护开销,而且显著减小了切换注册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组播机制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无线Internet中的组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因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将扩展用于未来移动网络的无线接入子网,于是提出将MPLS和移动IP微移动技术结合。在分析已有微移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MPLS的微移动管理新架构。通过在域内增设一个存储漫游主机信息的本地移动管理服务器(LMMS)和若干寻呼服务器(PS),提供寻呼功能,消除网络瓶颈,并支持服务质量(QoS)保证。最后详细描述了注册、切换等信令流程,总结了新方案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入侵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自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的弊端,提出一种新的非理性信道下无线局域网络的高效自适应入侵检测方法,介绍了非理性信道的特点。通过添加相关步骤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在不用人为控制条件下获取理想聚类结果。阐述了入侵检测方法的一般过程,给出自适应入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介绍了动态自适应模板检测方法和ISODATA (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lgorithm)方法的详细运算过程。通过比较入侵对象与原有模板间的相似度,将距离最近或者相关度最大的入侵对象划分到一类,对原有模板不断更新,添加新模板完成对非理性信道下无线局域网络入侵对象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效率高、精度高、自适应能力强,可以有效地实现非理性信道下无线局域网络入侵检测,保障了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Digital Video Broadcast (DVB)网络可以作为Internet的运载网络传输IP数据包(IP over DVB),IETF于2002年专门成立了IPDVB工作组对此进行研究,其中对IPv6的支持是最近才出现的新课题.研究了IPv6 over DVB的传输模式,分析其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时的体系结构构成,并给出其传输子系统的构成方式.对三个核心子系统:发送端子系统、Windows接收端子系统和Linux接收端子系统,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IPv4与IPv6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Internet规模的急剧膨胀,信息量的加大以及Internet上新的应用的出现,人们对IP协议的地址空间、性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而原有的IPv4已远不能适应这些新的需求,为了满足Internet日益发展的需要,IETF设计了IP协议的下一版本IPv6.本文就 IPv4与 IPv6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组合层次移动管理协议CHMMP(CombinedHierarchicalMobilityManagementProtocol)·它是网络层上的移动管理协议,在切换注册时,根据移动主机位置的不同变化情况,组合使用IETFMobileIP的注册机制和分层注册机制,同时增加了新的域管理机制·仿真表明,与IETFMobileIP相比,CHMMP有较低的切换注册开销和平均切换注册延迟,对于在域内进行频繁切换的移动主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因特网业务的增加和无线接入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大量基于无线因特网的多媒体传输的需求.第三代无线网络(3G),明确要求支持TCP/IP协议,支持在无线连接上的可视化通信.由于多径衰减和内部干扰和噪声,无线信道的误码率通常都很高.信道的误码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对多媒体信息传输产生破坏性影响.文章研究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标准的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适配层(NAL)独立的特点、错误弹性机制、率控制和率失真优化技术,提出了建立在端-端系统间联合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的自适应容错打包机制,保证视频传输的鲁棒性,仿真试验证明此方案可以改善压缩视频无线传输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