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奶粉中的锌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酸、超声波消解法进行奶粉样品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锌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省时、省力、经济、环保,避免了传统的灰化法或消化法处理奶粉样品的繁琐操作及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陕西省汉阴县茶园土壤硒含量及茶叶硒富集能力.分别采集了陕西省汉阴县典型茶园茶叶及对应土壤样品,并分别采集了茶树不同部位茶叶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研究茶叶硒富集能力及硒主要分布部位.结果表明,陕西省汉阴龙井长叶茶硒含量高于龙井43号茶,春茶略高于秋茶;茶叶硒富集能力强于其他农作物;硒含量在茶树的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为毛尖、第一叶、老叶、第二叶、茎.  相似文献   

3.
天然水和土壤提取液中的亚硒酸态硒和硒酸态硒用Dowex 1X8树脂填充色谱柱分离,腐植酸结合态硒用Supelite XAD-8树脂色谱柱分离,经酸消解后以2,3-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硒、亚硒酸态硒、硒酸态硒和腐植酸结合态硒的检出限分别为7.36,9.12,3.60和6.69 ng/L,分别用每100mL加入50 ng总硒、亚硒酸态硒和硒酸态硒的超纯水测定其回收率为95.1%-104.1%(n=5).测定河水总硒、亚硒酸态硒、硒酸态硒和腐植酸结合态硒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1%,4.76%,4.20%和6.93%(n=5),各形态的河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102.6%.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混酸(酸硝:高氯酸1:3V/V)消化样品,2,3—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干果和蔬菜中的含硒量。样品中含硒量在0.009~0.5ppm时变异系数为3.7~7.8‰,回收率在90%以上。文中报告了十种市场常见的上述食品的实际含硒量。本方法具有容易掌握,速度快,准确性高和选择性好的均满足要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密封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硒和锡的方法.对密封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硒和锡的各参数条件进行研究.在最佳测试条件下,硒方法检出限为0.32μg/L,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4%~98.8%;锡方法检出限为0.30μg/L,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5%,样品回收率为92.7%~102.0%.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用于茶叶中总硒和总锡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采用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硒,确定了仪器及氢化物产生的最佳实验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实际样品中硒的回收率在90%~111%之间,样品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4.2%~7.5%,硒的检出限0.023 0μg/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并且采用自动进样,适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浓盐酸和氢氟酸作消解剂,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原煤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砷、硒,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利用加标回收试验,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砷、硒的检出限分别为0.05 μg/L和0.06 μg/L,测定煤中砷、硒的回收率分别为97.9%~104.8%、96.6%~106.3%,RSD分别为1.26%~1.59%、1.68%~2.33%.  相似文献   

8.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定养殖海水中硒含量。通过实验条件选择,对消解样品的酸浓度和硒还原方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最佳测定方法下,硒测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0μg/L,养殖海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4%~102%,相对标准偏差在0.13%~5.27%之间(n=6),方法检出限为0.15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普及,适用于养殖海水中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SeSO_3~(2-)-KIO_3极谱催化波法测定鸡蛋中的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eSO2-3-KIO3体系示波极谱催化波法测定了鸡蛋中的硒。试样经HNO3-HClO4混酸消化处理,用浓盐酸还原为Se(Ⅳ)后,进行示波导数极谱测定。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5~2.50μg/L,回收率95%,对样品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76%。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中对样品进行了严格的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元素测定,得出不同产地甘草最优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实验中以甘肃、内蒙古、山西三个产地的甘草为原料,用干法灰化及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所含的Fe、Mn、Ga、Zn、Cu、Mg六种元素进行测定.研究了干法灰化法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灰化时间、灰化温度、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和湿法消解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混酸种类、混酸体积、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对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测定元素含量的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辅助提取和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配火焰光度检测器)建立了绿茶中13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5 g茶叶样品用20 m L乙腈(含1%乙酸)超声辅助提取后,以石墨化炭黑与伯仲胺混合型固相分散净化,高速离心后氮吹浓缩复溶,过滤膜,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在0.02-0.10 mg/kg的添加水平,13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回收率是84.78%-116.72%,相对标准偏差是0.12%-9.32%,检出限是0.000 8-0.01 mg/kg.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成本低,该方法已用于市面上销售的绿茶产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测定,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2的最大残留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低温下用高氯酸-硝酸混合酸(1 3)消解样品,再用乳化剂OP溶解消解过程中产生的油脂而配制成均匀、透明的样品溶液,建立了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瓜籽中的铁、锰、锌的分析方法.对混合酸及介质的影响、样品处理条件、检出限进行了考察.样品中的共存元素对锰无化学干扰、试液粘度与空白溶液的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加标回收率为98.4%-102.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茶叶中Cu含量的研究表明不同茶叶品种中Cu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成都特级花茶中Cu含量相对较高。超声波萃取不同茶叶品种Cu的能力差异极大。随着浸泡茶叶的次数和时间延长,茶汤中的Cu含量越来越低,一泡茶汤中Cu含量较大,但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Cu的限量标准,因此通过浸泡方式饮茶摄入的重金属Cu含量较低,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化学法经氧化酸化插层、水洗、干燥、高温膨胀过程制备膨胀石墨,再采用超声剥离法制备出少层数石墨烯片;并对制备膨胀石墨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插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膨胀石墨,其层间距变化非常微小,但是其衍射强度却有明显下降;不管是细鳞片石墨还是大鳞片石墨制备成膨胀石墨,再次进行酸化处理后,加入插层剂后经过超声剥离就可以得到少层数的片状石墨烯。膨胀石墨制备石墨烯,不失为一种能高效、可行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遮阴时间对抹茶及其加工蛋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抹茶的不同遮阴时间对其内含成分及其加工蛋糕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遮阴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不利于茶多酚和茶多糖等含碳化合物的积累.遮阴时间越长,叶绿素含量越高,抹茶色泽越绿.抹茶蛋糕经烘焙后,绿色程度降低.遮阴时间较长的抹茶受自身色泽的影响,所烘焙出的抹茶蛋糕色泽较绿.因此,可以通过添加不同遮阴时间的抹茶来调整蛋糕的口感、风味和色泽.  相似文献   

16.
在蛋白酶水解法制备香菇酱的工艺中,首先研究了超声波对原料进行细胞破碎处理的操作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蛋白酶水解效果的条件进行了选择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功率为200W、最佳处理时间为30min,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pH值4.5、酶用量1%、酶解时间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菇酱的氨基酸含量为0.88%。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催陈杨桃强化酒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石湾米酒以不同比例添加到杨桃果酒中,得到酒度不同程度提高的杨桃强化酒,其中以40mL石湾米酒加到100mL杨桃果酒中,得15.8%杨桃强化酒的品质最佳。采用超声波对此杨桃强化酒进行不同处理以促进陈化,杨桃强化酒的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超声波处理2次,每次10min,间隔4h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8.
探索茶叶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对3个品质等级的信阳毛尖茶的挥发性气味进行了分析.对电子鼻检测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形判别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质的茶叶能被很好地区分,各个类的集中性也较强.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传感器信号和信阳毛尖茶的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对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的预测值和测试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和0.92,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8、0.11和0.8,平均误差分别为0.9%、2.8%和1.5%.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用于茶叶理化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索茶叶贮藏时间的检测方法.以黄山毛峰茶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鼻对7个不同贮藏时间下的干茶叶进行检测.根据电子鼻传感器阵列响应特点选取了特征变量,以特征变量为自变量,以茶叶贮藏时间为因变量,建立了茶叶贮藏时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7个不同贮藏时间茶叶样本最大预测误差为42.1天;预测误差超过10天的最大样本数为5个,占总样本数的7.14%.验证了所建立的茶叶贮藏时间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茶饼病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油茶饼病菌在PDA培养基、PDA+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PDA+烘干油茶叶片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高氏一号+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高氏一号+烘干油茶叶片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13种培养基中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PDA+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最适合于茶饼菌的生长,22.5 ℃为茶饼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担子椭圆或圆柱形,顶部具有2~4个担孢子;成熟的担孢子微循环产孢形成分生孢子,而后以出芽方式进行生长繁殖;用外担菌发酵上清液浸泡水稻种子,发现能刺激种子萌发,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