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科研的“富矿”,但科研金蛋如何“孵”出金凤凰?为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出贡献,首都四所高校的领导真情直言,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招。  相似文献   

2.
《太原科技》2011,(9):108-108
2011年8月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行了实地调研。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北京市积极探索促进首都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北京模式”,为首都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将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将知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尚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作者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法、知识产权法、科技法的有关知识和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基金会”是近年来韩国在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最富有成效的探索。韩国在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基金会”的运营,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供需矛盾,以专利运营为核心整合了碎片化的政策资源,成功提高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推广是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长入经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对“八五”以来安徽省高校应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6.
李冲 《华东科技》2022,(8):30-32
<正>成立短短9年,上科大已登上2020年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百强高校榜单,形成了独特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风格。6月29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北京发布,2020年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含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百强高校榜单出炉。上海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列前茅,而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之外,“上海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上科大”)走入我们的视野,位于榜单第29位。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大学是我国高水平大学的代表,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因此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这两个时期“双一流”建设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进行测量和动态监测,考察“双一流”建设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现实情况。结果显示,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双一流”建设大学科技转化效率较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所降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出存在不足,尤其是实际收入数明显不足,未能充分体现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很多科技成果没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8.
郭小姝  张欣 《科技资讯》2023,(3):163-166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技成果到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一环。如何推进高校创新资源与产业紧密发展,促进“校企全面合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亟待解决难题。该文以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研究对象,从现状入手分析提出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对策及模式应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升级和发展,探索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省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能否有效、快捷地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关系到“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过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管理上的松散以及缺乏相关配套服务,使我省高校科技成果在推广应用上比较落后。一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甚至出现了“展品科技”、“样品科技”及对成果转化流于形式等不正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科技成果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显重要.但目前我国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尚存在产权不明晰、途径不畅、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等诸多法律问题.今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明确高校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提高高校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施专利战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转化模式,以减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纠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成果转化率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瓶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迫在眉睫,而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是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创造性的提出“双百”科技富民工程,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科技“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郭剑峰 《科技潮》2011,(6):12-15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北京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北京模式"。必须从事关首都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这既是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首都经济优化升级的紧迫要求,也是把北京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创新枢纽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高校的科技成果申请量快速增长,但是成果转化率却始终不高,延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的研究成果增长量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更加高效地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建设完善的科技成果服务平台对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模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共识.“四驱互动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但对人才培养质量及科技成果转化有促进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利于实现高校—基地—行业协会—企业等产学研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则是科技成果主要供给体与科研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当前,无论是官方文件还是媒体报道,经常会用“科技成果转化率”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率与转化水平呈正向关系。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是前提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华东科技》2006,(11):50-51
自1998年科技“十八条”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上海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4000余项,转化项目企业3000余家。为深入调查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产学研”合作情况,前不久,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市有关部门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产学研合作调研,其结果表明,上海产学研合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学研合作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催生出了一批有活力、成长快、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现将此次调研活动报告——《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的有关内容登载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踏上新征程     
由《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更名的《中国高校科技》与大家见面了,回望这本杂志所走过的2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1987年,《中国高校技术市场》面世,打开了一扇高校面向社会的窗口.从“此”,高校科技成果开始走出“象牙塔”,实现了技术转移,体现了创新的价值,也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2年,《中国高校技术市场》改名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架起了一座高校科技与社会资本连接的桥梁.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大学科技园的蓬勃发展,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弥补了高校教育、科研经费的不足,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叶晨 《科技咨询导报》2011,(23):247-247
本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阐明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在发展模式上探索全民营股份制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抓住目前的发展机遇,更快更好的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入手,详细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高校增强科技实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以期对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未能及时转化成为生产力一直是困惑高校成果转化工作的难点,成为制约高校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瓶颈”。原因是这方面的工作牵涉到的环节和受到的制约太多,本就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