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中日两国在高校师资管理方面(包括教师的职称与聘用、工资待遇和对教师的培养等)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束赟杰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150-151,161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产生了新潮语和流行语;中韩两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语言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两国的新潮语和流行语也存在着许多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3.
陈诚 《咸宁学院学报》2009,(Z1):158-159
进入21世纪,国际间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国力竞争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应对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相继研制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从这些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显示的内容来看,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观念,都体现出新的特点。学习世界各国母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照世界各国语文学科教育的模式来考察我国的语文教学,有助于我们摆脱独善的、狭隘的思路,开拓国际教育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足球联赛职业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O年代之前,日本足球运动水平还相对较低。而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足球迅速崛起,在各项洲际大赛以及国际大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注目。而日本足球所以能迅速起步,足球的职业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足球职业联赛起步于1994年,于2004年由甲A联赛改为中超联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日两国联赛职业化的开端、发展和未来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发展中的中超联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亲属称谓语的外化使用这一现象为例,探讨了中国和日本两种语言环境下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分析其原因,并揭示了中日两国家族结构形态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对各自国家社会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中日两国现行的高中数学的数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校德育内容有很大差别,从德育范围,德育类型,德育层次和品德结构等方面对中日小学德育内容作扼要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认清这种差别,对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与深入。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因为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然而,中日两国民众间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阻隔了中日两国民众的互信。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两国民众历史认识差异的潜在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9.
牟楠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75-75,77
春晚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对春晚流行语的产生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春晚流行语所反映的人们的心理认知规律、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杨倩 《科技资讯》2011,(8):231-231
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亚洲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国际社交角色。抛开政治上的尔虞我诈,两国却一衣带水,作为历史上两个关系密切的国家,既是对手,又是朋友。20世纪以来两国的百年交往中,我们就能看到或官方、或民间的互通有无,而更主要的则是兵戎相见。在这里笔者就近代的两国交流,抛开政治因素,但就文化交流,以基本材料为框架,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潘洁敏 《科技信息》2011,(29):31-32,12
中日茶文化都渗透了儒道释三家思想。虽然三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以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境界。但三者之间并非毫无区别。中国茶文化是崇尚道家的天人合一,日本茶道是崇尚禅宗的天人合一。本研究从中日茶文化精神的比较出发,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两国茶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筠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192-192
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中较为独特的词语现象,越来越频繁地活跃于社会语言的舞台,并以其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双重身份,展现着它特有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对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日本环境意识发展经历了蒙昧、觉醒、波动、深化四个历史阶段,其发展历程及现实特点都对我国的环境意识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比较可知,虽然同为政府主导的环境意识发展局面,但我国与日本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其关键在于环境意识发展的组织基础。重建我国环境意识发展的组织互动流程,是摆脱日本先污染、后发展老路,推动我国环境意识建设获得制度性突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喻黎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74-174,173
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口头流行的语词,由于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影响至网络用语甚至书面语。每一种社会流行语都包含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都有其产生、流传的原因和动力。大学生的"郁闷"心理在个体的层面指的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从而感到的窒息和痛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两国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基础,“对西方挑战回应”的态度以及传统文化结构与文化观念嬗变的差别,使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根本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上不能以儒滨复兴为前提,只能以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以民族形式为形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根据,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季庆芝 《科技信息》2010,(18):164-164,166
世界是多彩的,色彩语言对所有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含义,能够反映该民族特有的色彩意识及其文化传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意识。而日本为其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已毋庸赘言。但是日本在与大陆文化保持了一致的基础上,由于本民族自身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的差异,又形成了与大陆有所差异的独特文化传统。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以"青、红、白、黑"来代指"春、夏、秋、冬"的习惯,并且把"红、白、青"作为色彩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红、白、青"三种颜色为例,对中日两国色彩中的文化含义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7.
华天琪 《科技信息》2012,(13):162-162
本文对当代中日学前教育的师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二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对中国的前教育在师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日两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建构主义角色身份理论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建构主义认为,共有观念(文化)建构国家身份,国家身份界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交往行为。正是中日所处的"洛克文化"建构了中日间消极性的角色身份,这种角色身份又决定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是:阻碍中国的发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于是在能源问题上与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两个实体,两者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日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文化特征和差异,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采取符合中、日民族语言习惯、文化特征的表达形式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朱宪文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81-181,183
中国和日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是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两个实体,两者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日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文化特征和差异,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采取符合中、日民族语言习惯、文化特征的表达形式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