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结合南京市河西地区紧邻地铁深基坑工程既有建筑物不同程度沉降开裂问题,提出超长钢管静压桩加固技术.为了提高房屋安全性,进一步提出工程静压桩和储备桩两道防线消险加固措施,在施工中分批次压入两道防线静压桩.通过监测加固前和加固后建筑物沉降变形,发现加固后建筑物受临近基坑施工影响显著变小,并且距离12 m处基坑施工的影响程度远小于距离220 m处基坑施工的影响程度.说明该加固方案有效降低了房屋的进一步沉降开裂问题,从而验证了长江低漫滩地区采用超长钢管静压桩提高建筑物抵抗变形能力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微型钢管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支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固土质边坡中,微型钢管桩受力主要表现为承受坡体侧向土压力,在加固岩质层状边坡中微型钢管桩的受力主要表现为承受坡体下滑的剪力,当微型钢管桩抗剪强度达到屈服强度后,逐渐转为受拉.因此,在加固土质边坡中,由于微型钢管桩截面矩有限,宜设计连系梁并结合锚杆(索)一起使用,以提高其整体抗弯性能;在加固层状岩质边坡中,不但应考虑微型钢管桩的抗剪性能,还应保证其足够的嵌固深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桥梁粘贴钢板加固法,并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静动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的刚度和强度都有一定的提高,达到了加固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泥土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地基模型和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地基模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这两组复合桩加固模型在模拟地震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桩身弯矩的变化情况,得出水泥土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模型超静孔隙水压力几乎不变但桩身弯矩值下降很快,说明水体无排出,桩间土部分液化,土体承担荷载减小而桩体承担荷载增大;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模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明显且桩身弯矩值有所降低,说明水体排出土体密实,土体承担荷载增大桩体承担荷载减小;因此,设计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液化土对实际工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碎石填芯钢管桩加固液化土地基的效果和机理,制备了钢管桩、碎石桩及碎石填芯钢管桩加固三种地基模型,模拟地震荷载,进行振动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碎石填芯钢管桩不仅消散了孔隙水压力,还可以增强土体强度及减小桩体位移,具有良好的加固液化土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沉箱-钢管桩逆作法复合基础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逆作法复合基础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桩土荷载分担特性以及钢管桩受力性能,进行了单桩、沉箱及沉箱-钢管桩逆作法复合基础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沉箱-钢管桩逆作法复合基础,先施工沉箱及部分上部结构,而后续进行钢管桩的压、封桩能充分利用土体的承载能力,压桩前土体与沉箱底板保持严密接触,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地基土承担;压桩后,土体得到了加固,沉降减小,承载力提高;封桩后,继续增加的荷载主要由桩体承担,直至桩达到极限承载能力;由于沉箱的影响,使桩身上部轴力衰减平缓,桩侧摩阻力被削弱,同时使桩身中下部轴力衰减加剧,侧摩阻力发挥得到增强;6倍桩距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对逆作法复合基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傅文塔 《科技资讯》2010,(26):66-68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施工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介绍了钻孔钢管灌注桩在桥梁基础加固处理工程中的设计方案要点和施工技术,对稳压封桩施工进行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PC工法组合钢管桩作为一种桥梁围堰施工的新型体系,结合了钢管桩与钢板桩的优点.在河床地质复杂、土层力学性质差异大的情况下,为达到基础的持力要求,常取较硬的中、弱风化岩层作为基础持力层.相较于软质岩石层,较硬的中、弱风化岩层穿透施工难度很大,钢管桩直接插打会造成插打压力不足、垂直度不够、变形较大等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合龙....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锚杆静压钢管桩新技术的工作机理及锚杆静压钢管桩的设计与施工,通过采用该项新技术补桩托换加固工程的实例,阐明了该项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桥梁位于软弱土层时,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桩基的动力响应,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震作用下桩-岩土体-钢管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和变截面普通混凝土单桩桩身加速度、桩身位移、桩身弯矩的动力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在地震作用下的桩身加速度、加速度放大系数、桩身位移最大值和桩身弯矩变化规律均同变截面普通混凝土单桩类似,但钢管使桩身加速度放大系数降低、桩基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和抗弯承载力提高.因此,钢管可以显著提升地震作用下桩基的抵抗变形能力和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深厚填土区微型钢管桩承载特性及加固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测定微型钢管桩的应力-应变关系、各级荷载下的桩身轴力及桩顶位移,分析组合截面的弹性模量、钢管与水泥净浆分担的荷载比以及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的传递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的套箍效应对组合截面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实测值仅为不考虑套箍效应计算值的1.2倍...  相似文献   

12.
桥梁桩基承载力性状的测试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桥梁桩基工程中荷载传递规律的特点,分析了桩基承载力现场测试技术和方法,认为Osterberg测桩法是桩基测试的革命。通过室内初步试验结果和现场的工程实例介绍了Osterberg测桩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该测桩法适合于桥梁桩基载荷试验并确定桩基承载性状,对大型桥梁桩基测试意义重大,在工程实践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上桩基础使用m法计算的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横向锤击桩基桥墩时桥墩振动波形的分析 ,或通过列车驶离桥梁后桥墩余振的分析 ,可以获得桥墩的自振频率 .结合工程实际 ,分析了桩基桥墩的实测结果 ,并与m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m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较好 ,且在软土地基上 ,系数m的取值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大连小窑湾5-2号路跨翔凤河桥为(30.5+45+30.5)m的3跨钢管连续桁架桥,介绍了该桥的总体设计,利用空间有限元程序Midas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作为设计的指导和依据。在国内首次采用空间钢管桁架建造公路桥,为此类结构在桥梁方面的进一步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桥梁基础设计以往一直侧重于竖向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而水平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最近我国发生多次因船舶撞击造成桥梁倒塌的事故,使得桥梁基础水平抗撞击能力的合理评估方法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为了满足桥梁船撞设计与评估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深水高桩基础水平抗力的评估方法。通过对G325国道某大桥的实例分析,并与基于我国规范设计思想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该类桥梁桩基础防撞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轻型化、美观及经济性的优点,圆钢管桁架结构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桥梁结构中。以大连市一座城市景观桥梁为例,介绍了新型钢管桁架桥梁的设计过程,为今后此类桥梁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湘阴湘江大桥两根试桩的静载荷试验,探讨了该地区砂土地基中桩基础承载性状及荷载传递机理,对比分析了同一长径比下,桩长对桩身轴力的传递和桩身侧摩阻力的发挥有较大的影响,Ⅰ号试桩属纯摩擦桩,Ⅱ号试桩属端承摩擦桩.在设计荷载一定的情况下,恰当选择桩长桩径使摩阻力的发挥达到最优状态是一个设计时值得考虑的问题.另外采用工程桩作为试桩,难以用静载试验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图8,参11.  相似文献   

18.
当桥梁桩基设置在滑坡上时,常采用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抗滑桩和桥梁桩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本文以子-姚高速崖坬沟3号大桥为研究背景,对桥梁桩基及抗滑桩的桩顶位移及桩侧土压力进行监测,分析抗滑桩与桥梁桩基相对位置改变对桥梁桩基受力变形的影响。同时,基于ABAQUS软件分析前后排抗滑桩不同埋置位置下抗滑桩对坡脚桥梁桩基及坡中桥梁桩基的影响。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抗滑桩与桥梁桩基相对位置对桥梁桩基水平位移及桩侧土压力均有影响,在抗滑桩距离桥基8m和4m时,间距8m加固效果更佳。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后排抗滑桩距离桥梁桩基过远或过近均对桥梁桩基加固效果有限,抗滑桩加固桥梁桩基存在一个最佳距离,对于坡脚桥梁桩基抗滑桩加固最佳距离为3h-5h(h是抗滑桩沿滑坡走向的截面长度),对于坡中桩抗滑桩加固最佳距离为2h-4h,而前排抗滑桩离桥基越近其加固效果越好。如果桥梁桩基在坡体中上部时,桥梁桩基前部土体较多可能会形成牵引式滑坡,需设置前排抗滑桩进行支护,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加固位置。  相似文献   

19.
黄梁  王宁  康华  万波  李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0):4160-4169
以某城市快速路跨河大桥桥墩锁扣式钢管桩围堰施工为背景,利用Plaxis 3D三维建模,模拟了围堰分步施工过程,研究了仅静水压力及考虑静水、流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围堰侧向变形空间效应。基于此,分析了不同流速、钢桩直径、嵌入深度及围护结构形式对侧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水与流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围护结构迎水面侧向变形远大于仅考虑静水压力,最大变形出现在中心线处;迎水面侧向变形分布与明渠流垂向流速分布规律一致,最大变形点位于流速最大对应深度处;增大钢桩直径可有效减弱围堰侧向变形程度,当钢桩嵌入中风化砂岩后,嵌入深度对侧向变形影响不大;采用圆形围护结构形式可极大地降低水流力对围堰侧向变形的影响,且整体受荷情况与变形分布较矩形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的沉降特性,推导该地质环境下群桩模型试验相似法则,自行设计带承台群桩基础的室内模型并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桩身范围内,附加应力随深度衰减,在分布形式上,附加应力分布形式可近似为三角形;同时,桩侧土体的竖向应力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在接近极限荷载产生较大沉降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收敛的现象;群桩在施加荷载时(不同施工阶段),桩周上部分土中产生较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逐渐消散,即土体的固结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群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特性,其P-S曲线大致可以划分为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和整体破坏阶段3个阶段;且通过试验可知卸载后,各群桩位移回弹很小,经外荷载作用后,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因而群桩沉降应作为桩基础设计控制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