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丁 《科学大观园》2010,(12):72-72
<正>宇宙间也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那就是超大黑洞与周围恒星究竟谁产生了谁?现在科学家们似乎已触到其中端倪,据美国《连线》报道称,天文学家戴维·埃尔伯兹发现距地50亿光年的一个黑洞,正在积极"筑窝垒巢",为自己建造一个栖身之所。该黑洞向临近星系喷射高能粒子,触发了比此星系平均速度快100倍的恒星生成过程。奇异的类星体这一发现源于标号HE0450-2958的类星体。类星体的奇特现象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们看起来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近期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其巨大程度甚至让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其不可能存在.根据来自斯隆数字巡天项目的数据,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一个创纪录的类星体集群结构,其延伸超过40亿光年.所谓类星体即一类年轻的活动星系.相比之下,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直径不过仅有数十万光年,而银河系所处的上一级结构,即室女星系团,其延伸也仅有数亿光年而已.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天文学家罗杰·克洛斯表示:"这项发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惊喜,因为它着实突破了我们所知晓的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  相似文献   

3.
正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密度极高,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而近日,科学家就发现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证据。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理解星系演化的过程。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之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出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正>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对来自黑洞内部的强风进行了温度测量,揭示出黑洞风会在数小时内发生剧烈的温度变化。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和欧洲空间局的XMM-牛顿卫星对一个邻近的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随着黑洞大量吞噬宇宙物质,其内部的强风会经历极为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位于星系的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密度极大,所具有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十亿倍。它们是强大的  相似文献   

5.
正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正相互绕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就像一对舞者。随后天文学家们在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中,又揭示了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13):35-35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了来自欧洲空间局牛顿XMM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踪迹。该空间望远镜主要通过搜寻宇宙中X射线,并对其进行频谱分辨。科学家在调查结果中,探测到位于据地球4500万光年之外的NGC4151星系,其也被称为"西佛星系",意指宇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9):32-33
正科学家们观测到一个超高速转动的巨型黑洞,其惊人的转速速度几乎达到光速的一半,造成其周遭的时空剧烈扰动。大多数的星系,包括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核心区域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此项研究中所涉及的黑洞位于61亿光年之外,其质量约为太阳的2亿倍,从而成为迄今被天文学家观测到其自转情况的距离最远的此类天体。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合著者,美国密歇根  相似文献   

8.
<正>在银河系和其他几乎每一个大星系的中心,都潜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天体把数百万至数十亿个太阳的质量压缩到比太阳系还小的区域内,尽管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解释,自然界是如何将这么多物质压缩到如此小的空间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超大质量黑洞伸出的无形"引力之手",以深刻而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周围星系的形成。如今,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幽灵般的黑洞的生长及行  相似文献   

9.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力波的作用可能曾经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踢了出来,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发现的,存在于星系核区之外的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超过10亿倍太阳质量。天文学家们怀疑这个庞然大物是在两个大型黑洞合并的时候被踢出星系核心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10.
园文 《科学大观园》2011,(14):70-71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演化的最初10亿年里,一定发生了许多变化过程,并把影响遗留到我们今天所见的字宙结构。由不均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反映的密度起伏,如何最终凝聚成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是正在深入地研究和热烈地争辩着的课题。这是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涉及宇宙学的基本内容。现在有证据表明,这两大类主要天体——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具有同时代的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指出,至少前者中的某一些早在其它事物之前存在。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1.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1,(18):72-72
水真的是无处不在。最近两个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小组各自独立找到了宇宙中迄今发现的最遥远,规模最大的"水库"。类星体是宇宙中人类能观察到的最明亮,活动最剧烈的天体之一,而天文学家们正是在一颗距离地球约数百万亿公里的类星体附近发现了巨大的水汽存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6,(5):32-34
黑洞是个未解之谜,但也会有人对这个带有许多神秘色彩的黑洞提出疑问:如果人掉入黑洞后是会被立即撕成碎片,还是会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没人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也许掉入黑洞并不一定意味着死亡,命运或许会变得比想象中的更加神奇、怪异,因为在一个场景里已化为灰烬,而在另一个场景里却活得非常好。这是个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神奇理论吧?爱因斯坦曾说过重力会导致时空扭曲,当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燃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复杂的工程日益增多,对于超大空间超大体积建筑的需求,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大化和复杂化,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大量推广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结构裂缝出现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了.混凝土裂缝作为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总结原有的工程经验,发展新的理论和施工技术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活动,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巨大并蛰居于星系的中心,在它的周围物质密度极高,聚集着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这个无敌者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贪婪地拖拽物质,掉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从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物质在掉落黑洞之前,受到压缩和吸引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在  相似文献   

15.
正银河系到底有多"重"?一个国际团队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美国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称重",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欧洲南方天文台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在银河系总质量中,约2000亿颗恒星以及银河系中心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仅占很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园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67-68
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的产生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无比巨大,因而以不可抗拒的态势将它周围密度极高的物质——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拖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向它们掉落的物质在进入之前受压缩和吸引作用,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辐射。  相似文献   

17.
超大空间站将拥有艺术级科研室国际空间站计划2010年完成,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年份是2007年。美国计划进行14次飞行任务来完成空间站的建设,2007年将有5次飞行任务。如果这5次飞行任务都顺利实现,到12月,此惟一的太空前哨质量将增加30%,空间将增大5000多立方英尺,空调和供电系统将完成改造,并拥有4套太阳能电池板,产生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2):71-72
美国物理学家表示,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的一部分,可能栖身于一个黑洞内,而这个黑洞本身又是一个更大宇宙的一部分。反过来,迄今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黑洞——从微小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正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心跳"——X射线准周期振荡信号。十几年后,当天文学家再次有机会观测这个黑洞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这项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金驰川主导,研究结果近日已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相似文献   

20.
大阪位于本州的关两地区,是日本仅次子东京的第二大城市.它北与日本著名的千年古都一京都相邻,东边则紧靠日本另一个著名都市--奈良市,这两个城市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浓景重彩的一页.大阪古称浪速、难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