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22):43-45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就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锲而不舍地叮咬人们并传播着病毒,给人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丧命。蚊子的前世今生没有人知道蚊子是何时出现在地球上的,但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们比人类存在的历史要长很多,大约1  相似文献   

2.
疟疾、黄热病、登革热都因蚊子而传播,它是全球最厉害的杀手它们躲在黑暗中猎食,与人类纠缠了千万年之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垂涎三尺,不但吸食活人的血,而且吞噬死者的肉体……吸血的虫子几乎征服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我们人类。现在,科学家将带你去了解昆虫世界最黑暗的一面。蚊子:对人类的屠杀达到亡国灭种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在我们的耳边营营嗡嗡,扰人清梦;它们死缠烂打,锲而不舍地叮咬我们,让我们奇痒难忍;它们飞来飞去传播病毒,给我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因此丧命.  相似文献   

4.
刘毅 《科学大观园》2013,(16):57-58
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千米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千米。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而今美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阻止蚊子叮人的方法,这可能对改变蚊子对人"着迷"的情况大有帮助。美国研究人员破坏了蚊子们的嗅觉,使它们难以把人当作攻击目标。这项技术不  相似文献   

5.
今夏全国各地雨水多,蚊子格外猖狂.为了灭蚊,大家采用了各种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现在,灭蚊又有了新思路: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上,打造了新"杀器". 听起来有点小题大做?还真不是.据专家介绍,蚊子是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热等疾病的重要媒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蚊媒传染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我们能消灭地球上的蚊子,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台湾大学的昆虫学系助理教授薛马坦说,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蚊,在超过3500个蚊子物种中大部分都是素食主义者,吸食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的它们并不吸血,因此消灭这些物种不但没有必要,还会带来负面效果。例如大部分无害的巨蚊属都是我们人类的"同盟军",它们的幼虫以其他蚊子的幼虫为食!由于它们对人类有益处,因此在我们  相似文献   

7.
批评人士指出英国一家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蚊子能够在野外"茁壮成长",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他们是根据培育转基因蚊子的英国Oxitec公司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公布的细节,发出这一警告的。总部设于牛津的Oxitec公司则认为这种警告是在"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8.
正气味影响了蚊子的选择,它们会将一些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有种说法认为,蚊子老叮咬你是因为你散发的气味"更甜",这可能没错。美国科学家发现,蚊子能迅速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愉快的人的气味。这一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以及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云南省不同时期的疟疾防治策略、技术措施,指导防治,提高防治成效。研究方法为针对云南省不同时期的疟疾防治技术难题,开展相应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控与消除疟疾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953年证实全省疟疾发病410274例,发病率高达249.38/万,为全国平均(122.9/万)的2倍。系统研究,获得大量创新成果。制定不同时期疟疾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方案,经省卫生厅审核批准,组织全省实施,通过60多年的不懈奋斗,2012年全省报告疟疾635例;发病率0.138/万,较1953年分别下降99.85%和99.95%。实现全省基本消除疟疾目标。结论:云南省不同时期的疟疾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为云南有效控制和消除疟疾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疟疾防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疾病,在中国差点要了康熙帝的命,在欧洲造成了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并让苏格兰失去独立……历史上,疟疾是最为流行而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演进方向。疟疾曾长期在旧大陆各地区肆虐,如14世纪时曾发生了罗马教廷避居意法边境的"阿维农之囚"事件。现有研究表明,其中虽有亲法教皇想就近得到法国支持的原因,但担心染上罗马热症、避开疟疾流行区也是其重要原因。在中国的史书上,疟疾也是一名常客。汉武帝征伐闽越时,  相似文献   

11.
<正>最新研究表明,至少有一个领域不仅无法控制蚊子,还会通过杀死它们的捕食者,让吸血害虫得以繁殖。近日发表于《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杀虫剂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新问题。哥斯达黎加的蚊子对杀死它们和其他害虫的常见化学物质已经进化出抗药性。但与此同时,蚊子的捕食者没有跟上进化的步伐,这使得蚊子的数量激增。美国犹他大学生态学家Edd Hammill在哥斯达黎加北部的柑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环境哲学的高度,并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影响和作用的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涵及人类与环境之间所结合成的动态系统,最后,主要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历史演变的主要阶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各种物质资料的过程,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人类与自然不断博弈的历史.人类的行动策略从适应自然到试图征服自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的意识也经历了从畏惧自然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变化.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既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大自然对人类行动策略做出强烈的反应.目前,人类试图与自然进行合作博弈,但要把行动策略变为现实,仍面临难题,主要是如何摆脱在资源利用方面人类之间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局面,这既涉及当代人的合作问题,也涉及人类代际之间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一辈子都在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顽疾——疟疾作斗争。2015年10月,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2018年初,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发现了两枚最古老的蚊子化石,并利用科学仪器证明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吸血,进而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想象的更为复杂。人人喊打的吸血蚊子,已经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1亿多年。已有研究显示,雄性蚊子并不吸血,只有交配完成的雌性蚊子因为卵巢和受精卵的发育才吸血。12月5日,一篇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封面文章推翻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2,(21):30-31
<正>屠呦呦成功提取出治疗恶性疟疾的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重大发现。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的宗旨便是奖励那些经过反复论证和时间考验,对人类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的重要的成果和发现。《科技日报》日前盘点了“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诺奖成果”,一起回顾一下吧。  相似文献   

17.
<正>基因驱动,是让修改后的基因(基因突变)在目标群体内迅速传播,从而让一个种群和物种由于绝育而完全灭绝。日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会议上,各国否决了一项暂时禁止释放携带基因驱动生物体的提议。基因驱动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种,目的是让修改后的基因(基因突变)在目标群体内迅速传播,从而让一个种群和物种由于绝育而完全灭绝。CBD会议中提到的释放携带基因驱动生物体最典型的例子是蚊子,是英国进化遗传学家的疟疾研究项目,计划最早于2024年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一位科学家从一只吸了恐龙血,嵌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中提取出DNA,成功复制出恐龙,并最终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而在现实生活中,美加两国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复活恐龙,只不过他们手中的"道具"从蚊子变成了同样不起眼的鸡.  相似文献   

19.
专家表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苍蝇、蚊子、蟑螂很快就会活跃起来,预防“非典”需要及时清除垃圾,灭杀苍蝇幼虫。蚊子不会传播病毒。因为“非典”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疾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而蚊子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两者致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保持自我独立性、完整性和自主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实现,是人类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姿态.在实现自然安全后,安全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信任,以及人与制度、技术之间的单向信任关系.从自然安全、熟人安全、制度安全到技术安全,技术在建构人类个体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蕴含安全属性的人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