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合金管材挤压变形及挤压工艺的流函数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N690高温合金管材在挤压过程中挤压力大及预测不准等问题,以优化设计挤压工艺和参数进而实现降低挤压力、减少能耗为目标,应用流函数法建模分析挤压变形过程和建立挤压力求解模型,得到了稳定挤压时金属的速度流线.研究了挤压温度、摩擦因数和模具角度等因素对挤压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IN690高温合金管材挤压工艺参数与挤压力的关系.以挤压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设计了最佳挤压温度和模具角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细化镁合金晶粒提高镁合金塑性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模具几何形状等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剧烈塑性变形过程的重要影响,研究了模具几何形状对挤压件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为了实现镁合金块体金属材料的反复挤出,使挤压件获得足够变形达到晶粒细化的目标,本文通过改进具有预应力结构的模具,实现了等通道转角温挤压工艺,为镁合金剧烈塑性变形的机理和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厚板高凸台挤压成形过程中影响凸台高度的3种常见缺陷,提出了有效体积利用率的概念.以此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成形过程中影响凸台成形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凸台挤压成形有效体积利用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板料高凸台挤压成形工艺设计与模具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实  罗吉荣  江海峰 《科技信息》2010,(35):I0047-I0048,I0051
以铸造铝合金ZL201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挤压铸造成形工艺条件下,挤压压力、浇注温度、模具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L201的挤压铸造组织细密均匀,且随着挤压压力的增大,铸件的组织越加细密;结合实验结果,确定了ZL201合适的挤压工艺参数:浇注温度750℃、挤压压力60MPa、模具温度保持在250℃左右。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铸件的组织和性能良好,经过T4热处理后,铸件本体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可以达到310MPa和9.27%。  相似文献   

5.
针对节水灌溉设备中滴管的嵌入式迷宫流道,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进行了滴管的设计及快速模具制度,研究内容包括:应用参数化设计思想进行滴管CAD设计;以精密模具制造技术为核心进行滴管CAD工艺设计和快速模具制造(RT)工艺模型的生成;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进行样件的制备和功能试验,完成了滴管设计的快速试验和修改;进行金属喷涂快速注塑模具的制造,实现了产品和模具设计-验证-制造的集成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铝型材挤压模具的设计流程,在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数据流图的基础上,以UG NX为开发平台,综合运用各种UG/OPEN开发技术开发了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系统,包括用户菜单、模具文件新建界面、截面数据处理、工艺参数处理、挤压模具结构设计与结构生成等模块.该设计系统与UG NX无缝集成,运行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铝型材挤压模具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借助THERMORESTOR-W热模拟实验机对6061铝合金反向挤压制品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分析及DEFORM商业有限元软件等手段,优化6061铝合金等温挤压工艺参数并对粗晶环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挤压速度10mm/s,挤压温度和模具预热温度400℃及出料口温度为453℃条件下,制品横截面温度梯度差较小,基本实现等温挤压;通过对反向挤压制品的金相观察及有限元模拟,发现粗晶区晶粒的长大主要是微应变诱导晶粒的再结晶长大。  相似文献   

8.
以某特种车辆支架零件为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复杂零件的挤压铸造成形工艺,设计了模具,并运用Pro CAST软件进行了铸件流动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成形工艺参数.最后运用A356铝合金进行了大型复杂支架的挤压铸造成形实验,试制铸件满足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具对大型复杂零件具有较好的成形能力,从而验证了该成形工艺对实现大型复杂零件挤压铸造成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大晶粒铝锰β-黄铜的超塑性现象、探讨了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对超塑性拉伸时总延伸率的影响规律,为实现滑閥零件的超塑性挤压成形提供了参数和依据.文中还介绍了滑閥零件实现超塑性挤压成形的工艺过程和模具结构,为应用此工艺提供了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利用DEFORM-2D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镍基耐蚀合金(Hastelloy G3)管材热挤压成形时挤压工艺参数对模具磨损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挤压模具的磨损主要集中在锥模出口处. 模具最大磨损深度随着挤压速度、坯料预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升高. 模具表面磨损深度随着模角的增大而升高. 最佳热挤压工艺参数是:挤压速度200mm·s-1,坯料预热温度1180℃,摩擦因数0.05,界面换热系数5N·mm-1·s-1·℃-1. 此时,模具最大磨损深度为0.0515mm,模具可重复使用20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铝合金阳光房水槽型材的外形结构要求进行分析,介绍了该型材挤压模具的结构布局、模芯尺寸、型孔尺寸及模具工作带等设计要点,并以实际生产工艺论述了超长悬臂阳光房水槽型材的模具加工关键点。采用UG软件建立铝合金阳光房水槽型材挤压模具的3D模型,用高精度的CNC数控设备对该模具进行粗、精加工,有效保证了模芯、进料孔及下模焊合室的精度。线切割以基准面为水平面、工艺孔为中心分中加工,上、下模具同心加工且无误差。实验表明,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高精度的数控设备对水槽挤压模具进行加工,可以提高精度、减少误差,并且可以实现量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D/CAE的铝型材挤压模具智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结构、原理及设计参数的基础上,以UG NX5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Studio 2005为编程开发环境,开发出挤压模具CAD/CAE设计系统,包括三维数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疲劳寿命仿真等模块,实现了对铝型材挤压模具的CAD/CAE智能设计系统集成.软件运行情况稳定、良好,为挤压模具的智能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提取工艺参数,对生产中的K35叉车发动机罩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从生产工序和成形质量等综合考虑,对模面做局部修改,经过数值模拟后做生产性验证。通过工艺参数优化控制缺陷的产生,此技术可以用来指导机罩模具的设计,减少机罩试模时间。  相似文献   

14.
蒋庆刚  杨晓红 《科技资讯》2013,(33):55-55,57
对汽车AZ31镁合金前轮壳进行糊态挤压试验研究,从坯料加热、模具预热、润滑剂、挤压比、挤压速度到挤压力等几个工艺参数,分别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AZ31镁合金成形规律和确定工艺参数的方法,对在汽车前轮壳零部件的生产、应用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半固态挤压铸造B级钢轴箱体的成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固态挤压铸造工艺对B级钢轴箱体进行了成形研究,获得了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但铸件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和冷隔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分析表明:压头脱出力、模具预热温度、比压等是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压头脱出力、模具预热温度、比压等成形工艺参数可以消除缺陷.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函数速度场对圆棒、线材的挤压、拉拔问题进行了上界法解析和实验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直线模的解析曲线公式为确定力能参数、变形行为和加工界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给挤压、拉拔的工艺选择和模具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ZA27合金为基体,用Al2O3短纤维强化,添加石墨与硅溶胶的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开发耐热、耐磨、成本较低、制备较为简便的新型低密度金属基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实验表明:用挤压铸造法制备Al2O3/ZA27合金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620℃浇注;模具和预制块350~450℃预热;挤压铸造压力大于85MPa.由此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均匀,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介绍挤压铸造活塞的工艺参数、模具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及在生产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多道次等径角挤压(ECAP)工艺制备超细晶材料,以解决传统ECAP模具存在的飞边和装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称分模自由套模具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将凹模模芯设计成对称拼块式并通过凹模座进行预紧;凹模座内表面与凹模外表面均采用锥面的设计,当受到挤压时,凹模的闭合会愈来愈紧而不易产生飞边,拆卸时只需将模具倒扣反压即可轻松脱模。同时,基于虚拟设计技术优化了模具的结构和工艺参数,进行了ECAP制样及相关实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具设计方案有效防止飞边产生,实验效果较好。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表明,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显微硬度分析表明,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试样的硬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的半固态挤压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将遗传算法用于半固态挤压工艺参数的优化中,选用AlCuSiMg合金进行半固态挤压试验,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半固态挤压系统的优化模型,在对遗传算法实现的关键问题中,如编码原则,初始种群的产生,目标函数向适应值函数的映射,适应值的调整,以及种数数目,杂交概率,变异概率等参数的选择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遗传参数,计算出了半固态挤压工艺参数的优化数据,按该参数进行试验,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减小半固态挤压变形力,其试验数值与计算数值基本相符,说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