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浦珠母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醋酸-地衣红染色制片的方法对合浦珠母贝卵子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精子入卵前,卵子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卵子开始成熟分裂,在海水温度22℃的条件下,授精后22min及39min绝大部分卵子分别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砬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雌雄原核分别形成,其染色体逐渐凝集,形成两组染色体,最后在卵裂的赤道板上联合,71min后,大部分卵子完成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过程:卵原细胞被滤泡细胞完全包襄,初级卵原细胞具一明显核仁,胞质内分布少量线粒体,次级卵原细胞核仁消失,成簇的线粒分布于核膜一侧,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体销增大,核仁重现,胞质内出现大量管状或泡状膜性小体,此期卵母细胞开始逐渐游离,并自游离端首先出现微绒毛和卵黄膜。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体迅速增大,核膜常伸出伪足状突起,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线粒体以及结构独特的内质网。此期还  相似文献   

3.
性成熟合浦珠母贝性腺发育分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合浦珠母贝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报道了透射电镜下合浦珠母贝精子发生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描述了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中心体(鞭毛),顶体泡和细胞核的演变过程。精子细胞核内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精子核呈圆桶状,圆形的顶体泡迁移到顶体部位后变形成为圆锥形顶体。合浦珠母贝精子经过精度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最终发育成为成为成熟的精子,成熟的精子由头部(长约2μm),中段(长约0.68μm,宽约1.6μm)和尾部(长约50-60  相似文献   

5.
合浦珠母贝成贝外套膜染色体制备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6.
合浦珠母贝幼苗的正常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玉坎 《广西科学》1999,6(2):152-153
调查珍珠养殖合浦珠母贝人工培育幼苗的管养和生长情况,认为合浦珠母贝的幼苗生长正常,不存在“贝种退化”的影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提高,明显是由于幼苗营养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EDTA对合浦珠母贝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为实验材料,从其外套膜中分离提取碱性磷酸酶(ALP),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DTA不同时间处理ALP,发现随着EDTA浓度的增大,酶的活力指数下降至完全消失,可见酶分子在脱除金属辅基后,活力完全丧失,它是一种金属酶,对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替换实验中。发现分别加入Mg^2 、Mn^2 、Co^2 、Zn^2 后,酶活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同时加入Mg^2 、Zn^2 ,可使酶活力恢复到92%.  相似文献   

8.
LPS和IL-2对合浦珠母贝血细胞i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合浦珠母贝血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贝类免疫学研究提供实验平台。通过台盼兰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7d内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并且培养基中的FBS对细胞生长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以细胞中iNOS活性为检测指标,详细研究了LPS和IL-2对合浦珠母贝血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LPS和IL-2对iNOS活性的诱导作用表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的特征。刺激后36h左右iNOS活性达到最大,LPS和IL-2的最佳诱导剂量范围分别为1~10g/mL和10~100ng/mL,并且IL-2对iNOS活性的激活作用较LPS快。  相似文献   

9.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珍珠囊体外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3%胰蛋白酶液消化外套膜组织的第5-15min时间段所收获的细胞产物中,表皮细胞具有最高的纯度和贴壁活性;细胞悬液的体外短期培养过程中小牛血清和珠母贝组织提取物对于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在珠核表面的贴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OPM组2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Pinc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52条和5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3~16条,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OPM19B除外),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实验个体为10个)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11.
以合浦珠母贝为材料,采用流水诱导加He-Ne激光方法处理,激光波长为6328A,功率5MW,作用剂量可以调控,结果促进了贝苗、幼贝快速生长。平均单位水体产苗量为32.7万只/m^3,收苗期比对照短17d ̄20d。下海培苗育贝的成贝率比对照高16% ̄21%,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爱民  苏琼  阎冰  叶力 《广西科学》2000,7(2):135-139
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贝类组织培养技术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培养,在外套膜组织中最先迁出的是颗粒细胞,紧随其后为透明细胞,在培养到20h时,圆形的上皮细胞开始迁出,上皮细胞很快在组织块圆形形成生长晕,继而铺满整个培养瓶底面,培养4d以后,上皮细胞开始分泌颗粒状的物质,这时的上皮细胞从形态上发为A型和B型两类,B型上皮细胞含有许多颗粒物质,而A型上皮细胞不含或含少量颗粒物质,反映了其合成  相似文献   

13.
合浦珠母贝性变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基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培养基中的小牛血清、贝血清、水解乳蛋白等几种天然成分和合成培养基TC199对中国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和珍珠质分泌功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在组成培养基时的适宜含量,其中,贝组织提取物,鸡胚汁对细胞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的小牛血清和10%的贝血清共同使用对维持细胞形促进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作用,但单独使用则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倍体及三倍体马氏珠母贝核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冰  王爱民  叶力  苏琼 《广西科学》1999,6(3):219-221
二倍体马氏珠母贝为广西北海野生贝,2龄-3龄。三倍体马氏珠母贝用6-DMAP诱导获得,1.5龄。核型分析结果,二倍体2N=28,核型公式为7M+3SM+3ST+1T,NF=48,三倍体3N=42,核型公式为7M+3SM+3ST+1T,NF=72。染色体按Levan等人的标准分类。  相似文献   

16.
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OPM组20个碱基随机引物对海南三亚(SY),海南洋浦港(YP),广西涠洲岛(WZ)的3个天然群体和广东雷州人工养殖群体(LZ)的马氏珠母贝进行了RAPD分析。其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similarity,S)分别是0.5866,0.6514,0.6666,0.7158,由低到高依次为SY〈YP〈WZ〈LZ;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度(variability,V)分别是0.4134,).3486,0  相似文献   

17.
细胞松弛素B诱导马氏珠母贝四倍体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在珍珠贝多倍体诱导中四倍体形成的机制 ,用醋酸地衣红染色技术研究抑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后的染色体行为。试验用贝为人工养殖贝 ,贝龄为 2~ 3龄。试验用水为沙滤海水 ,海水比重 1.0 18~ 1.0 2 0 ,p H值 8.10~ 8.30。2 6℃~ 2 8℃下人工授精 ,授精前用 6× 10 - 6氨水处理卵子10 m in~ 15 min。处理组用 0 .5 mg/ L 细胞松弛素 B(CB)处理受精卵 15 min;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受精卵。受精后每隔 3m in取样观察 ,直至受精后 6 0 min。观察结果表明 ,在第 2次减数分裂期间 ,染色体分离有 4种主要类型 ,即“随机三极分离” (2 8.1% )、“不混合三极分离” (7.6 % )、“联合双极分离” (19.3% )和“离散双极分离” (13.6 % ) ,余下的 31.5 %因染色体混乱或难以确定而无法分类 ,但似乎是以上 4种分离的变体。在受精后33m in~ 42 min,在联合双极、三极和离散双极分离的细胞中分别形成 2 ,3和 4个原核。将各种分离类型所出现的频率与产生的三倍体 (33% )和四倍体 (2 2 % )比较 ,表明导致四倍体形成的是“离散双极分离”;“不混合三极分离”也可能导致四倍体的形成 ;导致三倍体形成的是“联合双极分离”;导致非整倍体形成的是“随机三极分离”和其他不规则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6-DMAP诱导马氏珠母贝三倍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爱民  阎冰  叶力  苏琼 《广西科学》1999,6(2):148-151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马氏球母贝(PincatadamartensiiDunker)受精卵的极体释放获得三倍体,在26℃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的6-DMAP(40mg/L,60mg/L,80mg/L,100mg/L,120mg/L)和不同的处理持续时间(5min,10min,15min,20min,25min)的诱导实验,抑制第一和第二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最高分别为达32.4%  相似文献   

19.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宜于马氏珠母贝外套组织培养的平衡盐溶液(改进的MMBSS)、基本培养基;确立了防止污染的组织净化方法,并筛选出一种能促进细胞生长的贴壁物质(SM)。其主要培养方法为:用合抗生素的改进MMBSS(青霉素2000U/ml,链霉素2500U/ml)洗涤10次,再用不含抗生素的改进MMBSS清洗5次,将组织切成3mm×3mm的小块,贴于含0.5%SM的培养瓶底,加入改进的贝培养基,在20℃,pH6.8条件下培养。经这种条件和方法培养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4小时细胞开始游离,3天游离出来的细胞铺满瓶底,4天细胞分泌珍珠质.培养7天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出现,细胞培养能持续数十天。  相似文献   

20.
从马氏殊母贝(P.martensif)足的SMARTcDNA文库中得到了一个与肿瘤抑制子QM基因同源的克隆,测序获得了757bp的全长cDNA序列,推测的开放阅读框位于23-673bp,编码217个氨基酸,由20种氨基酸组成,最少的为色氨酸,仅占1.4%,最多的为精氨酸,有24个,占11.1%;同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到的马氏珠母贝(P.fucata)QM基因仅在末尾有4个氨基酸存在差异.P.fucata缺少P.mariensii在开放阅读框的第637处对应的碱基C,导致P.fucala的QM蛋白在3′端多了13个氨基酸和缺乏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AATAAA.因而,已报道的P.fitcataQM基因很可能由于测序等原因导致在开放阅读框第637处缺失了碱基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