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篇是《评塔斯基的‘层级论’》(《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的姊妹篇,如果上篇通过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宣判了塔斯基“层级论”的死刑,并使哥德尔的理论也跟着引起我们疑问,那么本篇在两大理论权威之后,略评西方9位专家如何堕进说谎者悖论研究的大误区,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
依据常理,导致"说谎者悖论"的"本语句为假"无论如何算得上是一个句子,因而,文兰院士的说法——"不存在任何句自己说自己为假"似乎有悖常识。然而,这种"自己说自己为假"的"语句"毕竟不是命题(亦即不是非真即假的单义句),而只不过是多义句。正因为如此,所谓"说谎者悖论"纯属源于语言误解之逻辑误用,根本不合逻辑。事实上,我们只消将文兰院士所谓的"句"解读为"命题",将其上述说法解读为"不存在任何命题自己说自己为假",该说法也就不再有悖常识,而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3.
批判并消解雅布罗"非自涉"悖论,比较"自涉"与"月亮圆非自涉"悖论,讨论"矛盾"与"连续体",指出塔斯基犯"矛盾定义"谬误,评析皮亚斯的"不当排斥"、赫兹博格"过分自贬"、西蒙斯的"特异点",以及普利斯特的几个论点。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仅是矛盾”和“矛盾被证”、辩证“鹰”派的反驳和逻辑派的回应、几个悖论的消解等,评述了维特根斯坦和哈克的“自涉”、克林的“悲观”情怀,批评了爱因斯坦的“轻率概括”,突显出谬误学、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稿比较分析了“にしたガつて”“につれて”“にともなつて”“とともに”的意义、用法。四个复合助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但也有其共通的地方。其差别根据语法、文脉逻辑及语言习惯各有不同。如此以来,这便成为了日语学习者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6.
刘承峰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36-39,48
本文通过对一百多年以来对马建忠“散动”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对同一个原点理论,不同的研究者却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的对比来揭示造成这一矛盾的真正原因。最终得出结论:汉语的动词系统和英语的动词系统是有着完整的对应关系的,更进一步,可以说马建忠的“散动”理论是他所具有的普遍语法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能力是出之于先天(先验)的,而辞章的研究是成之于后天(后验)的;前者乃就顺向的创作(写)而言,所呈现的是“(0)一、二、多”的逻辑结构;后者却就逆向的批评(读)来说,所呈现的是“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通常,语文的能力,含“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等;而辞章的研究,如对应于能力,则主要含意象(狭义)、词汇、修辞、文(语)法、章法、主题、风格等。由于前者应用于“由意而象”(写)的顺向过程,而后者则着眼于“由象而意”(读)的逆向过程;再加上“形象”、“逻辑”与“综合”三种思维之牵合,使得先天能力得以因与后天研究接轨而一一确认,而后天研究也得以因与先天能力接轨而回归生命。由此可证明两者始终是顺逆对应、融贯为一,而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  相似文献   

8.
对语言符号的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在使用上,人们又总是面临着有限的语言与无限的意义之矛盾。一向被称为驾驭语言的高手的文学家,也常常因文不逮意,意不称物而陷入“语言的牢笼”。为摆脱这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文学家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探索。“艺道并进”作为一种途径,意味着文学才能的优化。当文学创造者做到了文学之才与文学之能并举,并在“自然而然”中进入无目的合规律性的创造境界,方能为突破“语言的牢笼”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杨晋 《世界知识》2008,(21):13-13
一位曾经把贪婪的华尔街宣判死亡的经济学家,自己也被某人宣布“死亡”了。尽管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0.
陈馨芷 《科技信息》2013,(18):171-171
VerschuerenSA,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赋予顺应论对言语交际强大的解释力。“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甚至日常生活中走红。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淘宝体”使用者是如何选择语言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的理解修辞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的修辞理论主要包括理解修辞论和表达修辞论两个方面。重点探讨前者中的以下部分:第一,“阐释之循环”说,主张对文本的理解要做到:由词至句至篇章至全书以及由全书至篇章至句至词的双向循环。第二,“考辞之终始”说,主张依据全句和上下文语境解释词义,依据上下文判断句型和结构。第三,“活参”说,论理解是听读者创造性参与的过程,提倡以“活”的精神理解诗义。  相似文献   

12.
陶诗兼有“平淡”、“静穆”与“金刚怒目”两种迥然相异的风格,如何评品并判断其价值的高低,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陶渊明其人的矛盾性格入手而论其诗,阐述前者仅为其表,而后者方是本相之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逻辑证明、数学证明和原则性实践证明给出一个确凿的超出形式逻辑框架的真矛盾——“师生悖论”,以此阐明无限具有真矛盾本质和数学在本质上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曼德维尔悖论”尽管在形式逻辑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从感性的“私恶”出发论证公共理性产生的独到视角,使其在近代伦理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转折性地位。通过对私恶与道德、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探讨,从道德实践的动机、现实物质基础与效果三个维度理解公共理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可以形成对“曼德维尔悖论”的批判性认识。在理论上,“曼德维尔悖论”使近代伦理学研究开始关注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为英国功利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导向,化解了动机论与结果论的片面性,为解决动机与效果间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方案。但该理论本身也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阶级的局限使曼德维尔将恶的产生仅仅归结到人性,并寄希望于“优秀政治家”的善良意志,因而无法像马克思那般深入到历史本质性维度发现“资本逻辑”的影响并提出变革不合理社会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逻辑哲学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门显学,其诞生与悻论的刺激不无关系。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西方的逻辑学家们要求哲学家们来支援他们”,他们认为数学中和逻辑学中的那些悻论“与其说是数学问题,还不如说是哲学问题更恰当些”,认为最终解决悖论“非靠哲学不可”[1]。对于这种看法,笔者认为确有道理。纵观悻论研究的历史,凡是那些分析解决悖论的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无不与哲学有关。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曾这样定义悖论:“指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这类命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命…  相似文献   

17.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焦点理论 ,对被动句中施事及“被”字的语用意义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 ,施事在被动句中有跟句外的背景进行对比 ,以强调施动者是此而非彼的作用 ,因而是被动句中的话题焦点。“被”字是语句线性结构中的基本要素 ,作为在被动句中引进施事的介词 ,它具有附带揭示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一国两制”所蕴含的深刻的唯物辩证法:“一国两制”是创造性利用矛盾同性一解决争端;“一国两制”矛盾统一体的前提和基础性的规定是“一国”;“一国两制”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统一体;“一国两制”是突出矛盾同一性的统一体;“一国两制”是直接体现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同一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猫论”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反映了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认识“猫论”与原则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和评价“猫论”的关键。本文从不以原则为出发点和应以原则为指导这两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奉行“猫论”与坚持原则在理论上是不矛盾的,在实践中应该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