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鸬鹚     
现在,青少年一代已经很少有人认识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了,因为它已经不常见了。在各种野鸟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体型较大,显得有点苯拙的鸬鹚,又怎能逃脱乱捕滥猎的厄运呢! 还在几十年前,鸬鹚是江南水乡一种最普通的水鸟,到处可见。它们经渔民驯化后,成为忠实的助手,整天在江湖之上捕捉鱼虾,一会儿潜入湖底,一会儿钻了出来,把捕得的一条条活鱼交给船主,使主人坐享“渔翁之利”。这种情景,至今只能在一些国画  相似文献   

2.
鸬鹚罢工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不得已,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很快,新买的鸬鹚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 新来的鸬鹚很知足:只干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对自己这么好,于是一个个拼命地为主人工作。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吃的住的都比新来的鸬鹚差远了。不久,几只老鸬鹚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被主人杀掉炖了汤。一日,几只年轻的鸬鹚突然集体罢工,一个个蜷缩在船头,任凭渔民如何驱赶,也不肯下海…  相似文献   

3.
趣话鸬鹚     
我们经常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江南水乡,清波荡漾的江河湖泊间,一架竹排泛舟在夕阳倒映的湖面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端坐其上,悠闲地抽着旱烟,身旁置一竹篓,十几只鸬鹚蹲在横木之上,随着竹排的颠簸而晃动,宛如一串串跳跃的黑色音符,又像列队在等待命令的士  相似文献   

4.
鸬鹚是江河、水库捕鱼的工具.一只鸬鹚有二十多年寿命,最好的捕鱼期有八九年.因此发展鸬鹚捕鱼是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5.
正春天,西南长江边鸟语花香。一天,我带着照相机来到附近的公园里,走了20多分钟,发现路旁的江面上有2个并排的大木桩。木桩直径约0.6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有3米多高,桩顶有一些树枝——似乎是鸟巢。一会儿,我又看见一对大鸟站在上面。一位路人说,这种鸟叫鸬鹚,这几年,每到4—8月,这对鸬鹚就会栖留此地,每年都成功  相似文献   

6.
贺州八步镇厦良村的鸬鹚人是一个特殊的水上族群,过去他们以养鸬鹚捕鱼为生,形成了许多特殊的风俗,近20 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其生活和生产均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7.
谈《鸬鹚》的审美教学李金铭借助于小学语文课本中优美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九册第一课《鸬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以轻灵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美的风景画,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注...  相似文献   

8.
去年11月30日那天,我打开电视,正好是鞠萍姐姐当主持人。这次她主持的不是小朋友的节目,因为走上台的都是一些大朋友。这时她说道:请嘉宾出场!只见一位中年人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幅画儿。他说:“我画了一只鹭鸶,给大伙儿看看!”他把画幅展开,我不禁大吃一惊,鹭鸶只有白的,怎么画儿上竟然是只黑色的大鸟?腿和脖子说长也不太长,嘴像鸭子,还有点尖。惊愕之馀,忽然明白了,原来他画的本来就不是鹭鸶,他画的是鸬鹚,就是帮助渔人捉鱼的,俗名叫“水老鸦”,又叫“鱼鹰”。鹭鸶(读音lùsī)和鸬鹚(读音lúcí)读音相近,就…  相似文献   

9.
《鸬鹚》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虽然人教版的教材中已经将其删掉,但其它版本的教材中还保留着这篇课文。一次外出听课时,听了一位教师教学《鸬鹚》一文时,心中总有着一种困惑,教学过程中是否一定要挖掘出文本中本来没有的“人文性”,然后渗透“人文性”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