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进入了一个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意向更加多元的新阶段。21世纪对巴金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个持续不衰的话题;有关巴金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他的《家》、《寒夜》、《憩园》等作品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家》、《寒夜》等小说引发的对巴金家族小说的关注是研究的新热点;对巴金散文创作尤其是《随想录》的关注依旧是巴金散文研究的重点;新世纪的巴金研究对创作主体的思想、人格结构、内涵及其意识、道德观、文艺观的方面投入不少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巴金作品,所取得的成果颇有深意。但巴金研究在新世纪也存在着薄弱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3.
对《三个杨辉三角中的行列式》一文中的一类行列式给出另一证明,方法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4.
认同·模仿·契合·超越──《爱情三部曲》《罗亭》合读金宏宇巴金研究中有许多猜不透的艺术之谜,《爱情三部曲》就是其中之一。早年,巴金曾把这部作品视为他自己最珍爱的作品,但在后来巴金的大量创作回忆录中却对它只字不提。作家的慎独讳莫如深,研究者的冷谈也令人...  相似文献   

5.
陈丹晨的《巴金全传》充分展示了巴金孜孜不倦探求真理的过程,揭示了巴金纯真、执着、正直、善良的品格,是理解和认识一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要传记著作.陈丹晨在对《巴金全传》的书写中无意识地显示了自己执着、耿直的个性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他走进了巴金的心灵深处,写出了真实的巴金.透过《巴金全传》,可以看到传记作者陈丹晨与传主巴...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前期作品大多着力于展现封建大家庭以及其内在的社会性悲剧.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续篇之作,《憩园》以另一种创作风格和叙述角度,展现了三个不同家庭的悲剧际遇,其巧妙的构思、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充满强烈对比的人物形象塑造,合铸并深化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不一样的艺术风貌.这使得《憩园》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了重要意义;而同时,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底蕴更加深了《憩园》整体叙事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方面对巴金的《家》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对比阅读:(1)想逃避家庭影响的巴金在《家》中留下了对家族的深深留恋,而向往祖光荣光的福克纳却在《喧哗与骚动》中成功地消解了家族的梦魇;(2)巴金《家》的成功与缺陷均根源于那与指向未来的时间维度和一致的"青春情怀"、而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长处与不足亦缘于那与指向过去相一致的"暮年意识";(3)《家》关注的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家庭制度的罪恶,是一种现实关怀.《喧哗与骚动》则是对家庭结构中人的存在境遇的形而上思考.是一种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共150篇,42万字,大部分是对"四人帮"及现实中的封建流毒的批判,既有悲壮的怀人之作,也有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追忆;既有出访海外的深切感受,也有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正如巴金所说,他创作《随想录》的目的就是要"酬答友情","卸下自己的精神负担","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朴实,自然,流畅,清新刚健,是《随想录》语言最突出的特色,也是巴金散文语言的底色。  相似文献   

9.
《随想录》是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作者巴金在书中深刻地解剖自己,解剖历史,为民族找出通向未来的道路;巴金的回忆是痛苦的,却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从而鼓舞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烽火》周刊是1937年抗战初期巴金、茅盾等四社同人在上海创办的同人刊物,其后发展成为"商业杂志",曾畅销一时,成为当时的一个传奇。巴金对《烽火》周刊的创刊、发展、发行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文学界、史学界对此关注较少,难免遗憾。我们从"巴金作为发起人、创办人和发行人在《烽火》周刊的诞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巴金坚持抗战思想对《烽火》周刊团结文艺界同仁共同声援抗战刊物理想的影响;巴金刊登在《烽火》周刊上的作品如何践行其办刊理想,丰富其作品内容"等三方面探讨巴金与《烽火》周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巴金的创作而言 ,如果分析《激流三部曲》或者《寒夜》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特意选择了《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 ,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电》诞生的时候就生不逢时。出版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当时的评价中 ,这部小说也是有争议的。《电》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家》相比 ,现在读它的人一定也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部逐渐要为人们所遗忘的作品。实际上不仅是《电》 ,现在很多人认为巴金已经过时 ,巴金只是讲革命 ,讲反封建 ,等等。我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我们重读巴金的小说 ,会发现他的小说里还包含了很多问题 ,…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活动在"公馆"这一空间意象之中,"公馆"成为解读巴金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本文旨在以《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和《憩园》中的杨公馆为例,从公馆里的生活秩序、婚姻爱情和人物命运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一重要意象,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巴金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篇小说《利娜》是巴金对有关欧美虚无党人著述阅读和接受的"副产品",是根据多个前文本改作而成的。巴金借由对利娜这一异国女子形象的重塑,向真诚而勇于奉献自己的中外革命者表达由衷敬意。从《利娜》的写作我们可以发现,巴金自始至终是一个以笔为剑的战士,表达个人爱憎和梦想是他从事文学写作的巨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祥耘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2-104
巴金以笔代刀,无情地解剖自己,清醒地深思"文革"产生的原因,自我反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忏悔意识。《随想录》问世后褒贬不一,正反双方激烈交锋,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汇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随想录》作为"灵魂的呼号",呼啸于天地间,遗响于中华大地,经久而不绝。巴金的《随想录》被誉为中国的"忏悔录"。  相似文献   

15.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文本在读者中传播的基础,借助大量印行、多次论争以及多个传播节点获得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当代作家的积极反应,其思想启蒙意义得到了高度释放。巴金《随想录》中影响最大的话题是"讲真话"。对共同的思想文化命运的关心是《随想录》能够继续传播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第一部童话集中最家喻户晓、最受小朋友主欠迎的童话之一,先后出现了14个汉译本。比较巴金译本以及苏福忠、张敏的译本,苏、张译本比巴金译本更胜一筹的原因在于其充分展示了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  相似文献   

17.
爱玛·高德曼的女性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把高德曼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逐步以她的思想思考中国现代女性的前途和命运。在《爱情三部曲》中,巴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民粹主义式的女革命者。到了《寒夜》,巴金用高德曼女性主义中理想女性的观点重估了所谓新女性形象,用曾树生的生活悲剧,从反面阐释高德曼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而称得上儿童文学创作的只有一部童话集《长生塔》。这部小小的童话集,在巴金的全部作品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是森林中的一片绿叶。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毫不奇怪。但是,如果谈到儿童艺术形象,就另当别论了。我们会在《长生塔》之外,想到《家》里的海儿;《春》与《秋》里的淑英、淑贞、觉英、觉群,《还魂草》里的袁丽莎和秦家凤;《猪与鸡》里的王文生;《憩园》里的姚小虎;《寒夜》里的汪小宣等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艺术创作虽然以长中篇著称,但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也写下了为数不少的短篇佳作。要了解巴金创作的全貌,探讨其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是十分必要的。从一九二九年开始写第一篇短篇小说《房东太太》,到一九七七年发表《杨林同志》,解放前后巴金共写了八十五篇短篇小说。其中,解放前写的分别收入十三个短篇小说集内,解放后写的十四篇收入《英雄的故事》(小说散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巴金的短篇创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贯穿了巴金创作的各个时期,因而也就成为巴金思想和创作发展轨迹的鲜明体现。其中不少作品发表之后,立刻引起文艺界  相似文献   

20.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10,(11):66-66
<正>巴金的文学生涯始于异域题材写作,结集于《复仇》短篇小说集。巴金的异域题材写作有一个特点:几乎都以第一人称"我"叙述,而且这些形形色色的"我"是超越种族国家和国际化的。据巴金自述:屠格涅夫是他最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