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时间、装载量对镀速及Ni—P合金中磷含量的影响。对化学镍镀波的循环利用作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镀液再生后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制出可以镀出镜面光亮镀层的化学镍液。试验用均匀设计进行,用综合指标Z表示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实验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诸因素对镀液寿命及镀速的影响,用正交循环试验确定了补加液的组成,乳酸和次磷酸钠的补加量对寿命的影响最大,当装载量为1.4dm^2/L时,施镀1h,每升镀液补加3mL乳酸,次磷酸钠与镍之摩尔比按3.7:1补加,可使使用周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镍液的循环利用及废水处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镀液组成、温度、时间、漂白粉用量对化学镀镍废液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漂白粉处理化学镀镍废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焦磷酸盐仿金镀镀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温度、电流密度及添加剂对镀液性能的影响,找出了该镀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Ni-P-B4C合金电刷镀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镀液中加入B4C微粒,通过改变镀液浓度、电压、pH值以及镀速等条件,达到改变镀层的厚度、硬度以及耐蚀性等。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得到了Ni-P-B4C合金复合电刷镀镀液较佳的浓度配制。并对电刷镀镀液各成分在刷镀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进而对复合电刷镀中微粒的共沉积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Ni-P-B4C复合电刷镀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种多功能镀锡添加剂镀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自制的一种多功能硫酸盐镀锡添加剂,在优选出的最佳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下,测试了镀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均镀能力99%,深镀能力100%,电流效率87%,沉积速度59μm/h,镀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废镀液再生利用技术工艺的研究,能充分利用化工原材料,显提高生产效率,既节约了热能又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在Ni-P-B4C合金电刷镀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镀液中加入B4C微粒,通过改变镀液浓度、电压、pH值以及镀速等条件,达到改变镀层的厚度、硬度以及耐蚀性等。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得到了Ni-P-B4C合金复合电刷镀镀液较佳的浓度配制。并对电刷镀镀液各成分在刷镀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进而对复合电刷镀中微粒的共沉积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Ni-P-B4C复合电刷镀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9.
热镀锌液中适量添加过渡元素并通过镀后冷却条件控制,可在热镀钢板或钢构上直接获得具有特定色彩的镀锌层,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工艺.从热力学角度理解热镀层呈色的机理与特点将有助于镀液组成的进一步优化.用Miedema模型、Tanaka关系式以及一些基本热力学关系研究了镀液中的主溶质元素或杂质对镀液各组元的过剩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镀件镀后呈色特点与镀液中的溶质活度直接相关.溶质浓度和浸镀温度对镀层呈色的影响主要归咎于其对呈色溶质元素活度的影响.镀液中的杂质如Al和Mg以及呈色元素Ti对呈色的影响还与其对溶剂活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热浸镀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热浸镀铝件质量的好坏主要受镀前对钢基体进行处理的各工序的优劣及浸镀时几个工艺参数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助镀剂、浸镀液成分、浸镀温度和浸镀时间等几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浸镀件镀层的影响,阐述了热浸镀铝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Ni—P合金镀液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不同稳定剂在对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WH5是一种性能极值的镀液稳定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在焊丝表面施镀Ni-TiO2的涂层,研究了施镀时间、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硫酸镍的含量等因素对镀层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法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出Ni-TiO2复合电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工艺为:施镀时间5min,镀液温度40℃,硫酸镍的浓度100g/L,电流密度4A/d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B4C合金镀液的组成、工艺和镀层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镀液中的B4C微粒含量在10-15g.l^-1时,能获得性能较好的镀层,且具有特别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4.
艾薇  高志  潘红良  艾红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112-113,111
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刷镀渡液各成分在刷镀中的作用,并对复合电剧镀中微粒的共沉积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为正确制定复合电刷镀工艺提供了依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复合镀层较纯镍镀层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5.
以Al-Cr中间合金锭和熔融Al-Zn-Mg-Si-Fe镀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l-Cr中间合金锭浸入含不同质量分数Fe的630 ℃熔融镀液15 h的扩散反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分析了扩散前后Al-Cr中间合金锭组织和成分的变化,同时研究了镀液中Fe质量分数对Cr溶解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镀液中的Zn、Mg、Si、Fe长时间向Al-Cr锭内部扩散,Al-Cr锭中原有的Al基体的组织转变成了与镀液成分相近的组织,原有的富Cr第二相转变成了Al-Cr-Zn-Si相和Al-(Fe, Cr)-Si相。随着Al-Cr锭中的Cr向镀液扩散,镀液中Cr质量分数升高,并在5 h后达到饱和。由于Cr和Al、Fe、Si优先形成了Al-(Fe, Cr)-Si金属间化合物,因此镀液中的Fe显著降低了Cr元素的饱和溶解度,当镀液Fe质量分数由0.10%增加至0.42%时,镀液中Cr质量分数由0.047%~0.059%减少至0.012%~0.016%。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氯化钯稳定性实验、镀液稳定常数的测量以及周期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影响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组成镀液的有效成分都会影响镀液的稳定性,其中络合剂和稳定剂是影响镀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操作条件中,温度、镀液的pH值是影响镀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连续施镀过程中,添加方式决定着镀液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染浴的脱色及其循环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臭氧、H2O2/UV、镁盐法、及费通试剂对染色残液脱色,研究了温度、pH值、浓度等因素对臭氧、镁盐法脱色效果的影响,比较几种脱色法的脱色效果及脱色后的染色残液循环利用的效果。其中臭氧脱色 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脱色方法,而且脱色后的染色残液可用于循环染色。  相似文献   

18.
依据物理化学中第三类电极的工作原理,利用UJ-25型电位差计,通过测定含有不同类型稳定剂的锡基镀液,或含有同一种类型稳定剂的锡基镀液其存放时间不同,而电位势E值的变化不同,从而选定出良好的锡基镀液稳定剂。  相似文献   

19.
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铜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纳米SiC悬浮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电流范围内,镀层的沉积速率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随着镀液中纳米颗粒悬浮量、镀液pH值及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又开始下降;随着镀液温度升高,逐步降低。最佳参数为:不烧焦镀层前提下的最大电流,纳米颗粒体积质量为5 g/L,pH值3.5~4.0,温度30℃,搅拌速度为中高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镀液成分和各工艺参数对镀层Ni含量、外观的影响,并对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获得了耐蚀性为同等厚度锌镀层6倍以上的光亮Zn─Ni(13%)合金电镀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镀液和镀层性能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