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钟嵘以《诗品》向沈约求誉而曹拒绝,其原因是沈约已年愈古稀,体弱多病,又与梁武帝萧衍矛盾激化,处在抑郁心态,已无力无心读《诗品》。钟嵘修订《诗品》对沈约的评价公允,并非排抑。  相似文献   

5.
《诗品》的立足点是五言诗。钟嵘作《诗品》的出发点是探求情感表达的恰当方式。《诗品》的品评原则是情感寄寓在文辞之中呈现的整体美感。曹操诗被放置在下品的原因是其风格之"直"与钟嵘的审美理想不符。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态度。在"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审美理想指导下,钟嵘重视诗文对情感的抒发、重视华丽的语言,对楚辞后继诗人极为重视,而尤为推崇融合《诗经》精神和《楚辞》特色的诗人及作品。在钟嵘的文学思想中,《骚》与《诗》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钟嵘《诗品》中的楚辞批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叶长青《钟嵘诗品集释》1933年由华通书局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集注性质的《诗品》注本。本概述了该书各部分内容,并对其有中代表性的是非正误作了举证。特别指出:该书的自按,有的于后人研究《诗品》富于启示意义;有的廖误则其不良影响亦大。读须仔细分辨。  相似文献   

8.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奠基之作,大凡历代研究诗学者必览之,《诗品》内容虽不多,但提供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即钟嵘的文学观也可分成士族文学观和庶族文学观,从西方接受理论上来说,钟嵘对庶族诗人的评论,便可看出他对庶族文人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0.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1.
钟嵘《诗品》对陆机诗歌进行了总体评价,但如何理解钟嵘对陆机诗的评语,目前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结合陆机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陆机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陆机广泛吸收前代文学精粹,博学多才,开启了西晋绮靡文风。其诗歌受曹植影响较大。陆机诗结构上遵循五言诗的写作要求,内容上重藻饰,词彩华美,感情表达曲折迂回。  相似文献   

12.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3.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4.
张华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然而这样一位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的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却生前显赫,身后寂寞。张华博学多识,奖掖后进,对太康诗风的形成功不可没。其诗风清丽靡墁,兴托多奇,尤以《情诗》、《杂诗》为代表,“重情尚文”与文辞华美是其特色,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论张华褒少贬多,这与钟嵘《诗品》对张华评语的影响不可分割。其实长期以来世人都误解了钟嵘也误解了张华,我们结合张华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张华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以期对张华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视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由钟嵘《诗品》诗人籍贯正误之辨,寻找出辨明中国学史上众多诗人、作家籍贯古今地名的规律,有助于古典学研究中的“贵在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7.
刘桢在《诗品》中的地位特殊,仅在曹植之下。这是钟嵘基于独特的诗歌审美标准和时代性得出的结论。对刘桢品语的疏证有助于从细微处把握钟嵘诗歌美学,同时也能够对刘桢诗歌价值有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9.
潘陆优劣之争由来已久,钟嵘在《诗品》中推崇陆机为"太康之英",认为陆机无论是从诗歌创作渊源上看,还是从诗歌创作才能上看都优于潘岳,"潘才如江,陆才如海"。钟嵘如此标举陆机,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自身的诗论倾向息息相关。钟嵘的论断暂时平息了潘陆优劣的长期论争,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