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衡》从创刊到结束,历时11年,其间经历了开端、发展、停刊、复刊、坚持到落幕。除却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方面各类因素的影响,学衡派同人及其他撰稿人群的人事更替,也左右着《学衡》之兴衰。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是相互对峙的两大文化派别,也是历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二者的思想比较,有学者撰文指出两派论争有着"仁"与"礼"的"错位":"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本文乃是对"仁""礼""错位论"的商榷。本文通过对史料全面把握、深入分析,认为两派的争论其实没有错位,其论争焦点落在对"礼"的"节制"作用评价上。  相似文献   

3.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学衡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历史语境的误置、评价标准的错位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学衡派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长期与封建复古主义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作为杜威学说在中国的最佳代言人,胡适的文化理论和文学实践都证明他不愧为杜威最好的中国学生.相反,同样留学美国的吴宓、梅光迪和陈寅恪等学衡派诸人,却拒绝了杜威,转而以白壁德为精神导师.同为谋求振兴中国文化的精神救药,为何他们的选择产生巨大差异?通过对学衡派有关论著中对杜威学说的评述(包括他们私人记录中的相关议论文字),可以读出他们做出上述文化抉择的原因,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为何没有接受白壁德学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8.
临桂词派是晚清重要的词学流派,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其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称之为“疆村派”者,有将其归为“常州词派”者。其实,无论在词学理论还是成员组织上王鹏运都是该词派的领袖,所谓的“疆村派”只是临桂词派在后期的衍变;临桂词派在词学主张上与常州词派已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可归为一派。  相似文献   

9.
10.
"复古派"与"性灵派"是针对明中后期文坛状况而提出的概括性概念。两者在对《庄子》思想及其文学性的接受上存在着不同样貌,基本涵括了明中后期文坛《庄子》接受的局面。其接受异貌的深层原因与明代文化思潮及其各自的文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在民国初年是南北军阀军事对峙的中心地带,战祸连绵,民不聊生,有着革命传统的湖南知识分子亟思拯救。五四运动后,湖南新文化运动经数年酝酿一朝爆发。作为湖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的标志,著名新文化社团新民学会与健学会的活动堪称全国的表率,它们的理论张扬与社会实践均深刻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改造社会改造思想的革命性质。它们如同火种,也是古老的湖南走向新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运动虽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不足以实现启蒙的任务.儒家思想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对中国人的实际行动产生影响的许多更深层的观念都超出了儒家礼教的范围,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完成启蒙的任务关键不在于选择一种新思想取代儒家思想,而在于如何将这种新思想变成真正能支配人的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在理清格林威治村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传媒以及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格林威治村与纽约都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结论指出:纽约都市的“主流文化”与格林威治村所代表的“非主流文化”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格林威治村的历史和现实见证了纽约都市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各种新新媒介得以不断涌现并迅速普及.新新媒介已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本文在阐述新新媒介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新新媒介是如何影响大学校园文化以及我们该如何利用新新媒介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民间文学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资源,在这种背景下贵州被发现.贵州在当时中国的文化格局中起到保存和滋养的作用;同时,五四新文化也通过抗战的契机向贵州这种边缘地区扩散.这是贵州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一次深具意义的历史性相遇.  相似文献   

16.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时代、阶级以及方案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案最终都归于破产。  相似文献   

17.
在评析赵吉惠先生《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的同时,试图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行程和20世纪的行程进行简要总结,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形态上处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上,20世纪的中国文化则处于从“人的依赖关系”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转型过程中。文章还提出了开拓中国文化新境界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By drawing support from the kernel theories of Confucian thoughts and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article was to introduce how Confucian thoughts play a chief ro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tudy first analyzed the kernel theories of Confucian thoughts and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wo parallel lines.Th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deliberated in culture patterns with Confucian thoughts and Western Culture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9.
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企图以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掺和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某些生活方式和德意志法西斯精神从思想上完成统一的一次尝试;是配合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政策,加强地方统治与反共、反人民的辅助手段;抗战时期也在客观上支持了抗战。其在民国史研究领域是应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