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乌冲突揭示了新一轮全球政治博弈和大国交锋。在军事对抗、政治较量的风云变幻中,一股新兴私人力量展露出不可小觑的影响。那就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科技明星”和巨头借助其技术霸权优势,直接参与冲突,推波助澜甚至布局控局。  相似文献   

2.
没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国家。国家无论大小,都有“死穴”。中国怕发展进程受挫,所以极力维护二十年机遇期,接连推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并举起“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美国最怕的可能是霸权地位被取代。维护一超地位,防止任何新兴大国的挑战成为其政策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秦亚青 《世界知识》2014,(18):24-25
<正>中国外交实践对国际关系理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冲击了大国政治悲剧的历史宿命。"修昔底德陷阱"是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认为守成霸权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是天敌,必然陷入权力争斗之中,最终也会以暴力形式一决高低。或是出现霸权巩固,或是出现霸权替代,国强必霸、强强必争是客观规律。结构现实主义认为,这是大国政治不可避免的悲剧,是历史的铁律,也是国际体系权力竞争的宿命。近年来,结构现实主义强势回潮,权力转移理论再次成为许多分析  相似文献   

4.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将国内政治中的“合法性”理论引入国际政治分析,理性审视国际社会霸权合法性问题,通过对冷战后美国霸权合法化路径的系统梳理,借此对中国外交提供有益的镜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权力流变的大势意味着霸权政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前途也决不能寄托于成长为新的霸权。未来的大国之争,不是霸权之争,不是实力之争,也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对世界融合的贡献率之争,是对世界全体人民的人心之争。某种意义上,能否理解和尊重小国,是一个大国是否成熟、理性、明智和自信的标志之一。一旦"中国被需要"成为大势,中国就真正获得了塑造地区乃至世界秩序的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兴技术治理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新兴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科技安全带来冲击,也可能重构社会版图和大国竞争格局,新兴技术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新兴技术治理突出安全偏好,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创新两大支柱的重要保障。我国新兴技术领域研发基础薄弱,创新竞争力不足,面临的科技安全风险突出,亟待加强新兴技术治理。为此,建议把新兴技术治理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家安全“双轮驱动”,构建多层次的新兴技术治理体系,实现新兴技术创新发展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8.
谢琼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2):109-110,113
判定后冷战时代所处的世界格局是制订中国国家战略的前提。本文从探讨均势开始,分析霸权的困惑,提出美国的强大力量一方面是承继了冷战的遗产,另一方面抓住了信息革命的先机,认为当今世界处于一个均势弱化、霸权强化的格局。虽然霸权必然是衰落的,但由于美国的霸权具有动态的特点,在可预测的时期内世界仍然处于均势弱化的趋势中,中国应抓住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做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大国。  相似文献   

9.
政治友好圈、经济合作圈、军事交流圈:以之为后盾推动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与20年前中国国际战略和政策开始历史性转变时相比,新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的背景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战略机遇和五个方面的战略风险。五大战略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国际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的非传统后果促使大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同时,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表现在欧洲地区和东亚地区。大国合作的趋势未变。虽然大国战略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确…  相似文献   

10.
“软权力”作为国际政治话语力的“软力量”特征,已经被演义为新的国际战略传播行为。“暖实力”的战略传播较之美国“冷实力”在战争活动中的“帝国霸权”运用,具有深厚的国际道义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中国梦”之“暖实力”的价值传播和军事外宣功能,对于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我军“军事软实力”在全球化发展中维护世界正义、道义与和平秩序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国际政治领域,人们大多认为是大国"纵横天下"。不可否认,大国间的"斗"与"合"、"争"与"离",奠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小国之间的争斗,由于影响力有限,通常难以引起更多关注。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不对称较量,其中常常是小国占上风,这种争斗结局的反常识性,反而引发更多关注。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不对称冲突有增多的趋势。在不少情况下,是弱小国家向实力强大的大国发起挑战,并最终在较量中获胜。根据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往往不能较真,一较真,就会发现问题。把英文中的一个极普通的词“power(或者 pow-ers)”理解为“大国”,就是一例。美国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前几年出版了一部名著《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Powers》。肯尼迪的这部著作为世人所注目,被译成好几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在中国也热闹了一阵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冒出了几个译本,但多半都译成《大国的兴衰》,亦即把“great powers”译成“大国”。也有例外的,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干脆另给安了一个书名,叫做《没有永久的霸权》。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另  相似文献   

13.
米尔斯海默是美国杰出的国际关系学者之一,几年前他出版了《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受到世人的极大关注。他在书中强调,今天的世界仍然延续着旧时代的逻辑,国际政治依然是大国政治,依然处于悲剧式的历史循环之中。“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必然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正是根据这种悲观、循环的历史观,米尔斯海默看到未来中美冲突的必然性,中国实力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挑战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存在“。在21世纪初期,美国可能面临的最危险前景是中国成为东北亚的潜在霸权国。“”富裕的中国不可能是…  相似文献   

14.
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多次引发国际危机。冷战后伊朗石油成为三种利益的交汇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利益以及以伊朗为核心的海湾产油国的利益。伊朗凭借石油经济及其壮大的军事实力不断挑战美国,伊朗称霸中东地区的“大国梦”和美国控制中东的“世界梦”必然发生冲突。围绕伊朗石油的博弈,美国在中东石油霸权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和意识形态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中国在目前国际格局中是一个“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经济弱国”。  相似文献   

16.
小国政治的喜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著有《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美国内外,这个论断流传甚广。笔者不赞同、无兴趣于米氏的悲观主张。但是,我却想把这个说法借用和改变一下。按照“二分法”,“大国”对的是“小国”、“悲剧”对的是“喜剧”,于是,我把“大国政治的悲剧”改为“小国政治的喜剧”。当然,这里的“小国”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小国应该叫做“中型国家”或者“重要国家”。“小国政治的喜剧”指的是什么呢?这要从最近一些亚太中小国家的举动谈起。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国家正在上演着“小国政治的喜剧”,尤其是北太平洋的韩国和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7.
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日渐活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日本一直重视与东盟的交往,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都离不开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脱欧返亚”和迈向“政治大国”目标的制定,东盟在日本亚太地区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东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日本“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对象;东盟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抗衡美国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于2010年第四季度,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冷战之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正在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利益需求的不重合决定了新老强国之间的冲突对抗关系,这种情形在国际关系史上反复上演.然而,对比中美关系与历史上的新老强国间关系不难发现,中国并非是作为新兴霸权挑战美国治下的国际关系体系的面目出现;相反,中国正是得益于现有的规则而获得了经济的成功,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合作者、和维护者,从而对中美关系产生了缓和-合作大于摩擦-冲突的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丁一凡博士的新著《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是对美国霸权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他不仅分析了美国霸权的社会基础与战略利益,而且分析了美国用非武力方法称霸世界的做法,同时指出了当今美国在称霸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悖论。本书是从历史的视角切入来分析美国的霸权及全球性扩张的。书中引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话来说:“我们整个的国家史就是一部扩张史。”美国的扩张没有什么自然边界,冷战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甚至希望把霸权扩展到全球,一时美国“新帝国论”甚嚣尘上。美国是有史以来意识形态色彩最为强烈的大国,国内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