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给出利用等W线上最大环向拉应力理论求解I-Ⅱ复合型裂纹断裂角的简例,将结果与运用最大拉应力理论求得结果比较。分析计算表明,用这种方法求解断裂角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混凝土等拉压强度不等的脆性材料在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情况下裂纹附近的塑性区的范围,并给出了相应的表达式;运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物体内等效应力作为断裂判据,推测含复合裂纹的脆性材料的裂纹扩展时的临界条件相扩展方向,计算了试件在6个不同裂纹角时断裂角的大小,其结果与最大周向正应力理论判据、最小应变能密度理论判据及实验结果比较,说明用最小等效应力作为含复合裂纹的脆性材料的裂纹断裂判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反平面剪切(Ⅲ型)加载下岩石断裂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在反平面剪切(Ⅲ型)加栽下岩石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及其尺寸效应,探讨了岩石在Ⅲ型加栽下的起裂角与断裂机理,并与实验结果加以对比.结论表明,在Ⅲ型加栽条件下,岩石不一定产生沿原裂纹面裂纹扩展的Ⅲ型断裂.当试件的最大剪应力与最大拉应力之比τmcr/σ1小于其临界值之比τ1/σ2时,往往产生偏离原裂纹面方向而沿着最大拉应力方向的拉伸(Ⅰ型)断裂,断裂轨迹为一空问螺旋面.为实现Ⅲ型加栽下沿原裂纹面扩展的Ⅲ型断裂,建议采用S/L〉0.8和a/w〈0.2的反平面冲剪试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裂隙岩体在水作用下的损伤断裂机制,考虑水产生的垂直裂纹面的静水压力和平行裂纹面的拖拽力,分析处于压剪和拉剪状态的单裂纹应力状态,推导出水作用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还定义基于断裂韧度的损伤变量,并将损伤变量引入Dugdale裂纹模型,推导出水损伤作用下压剪和拉剪应力状态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基于压剪条件下的断裂准则和最大周向应力理论,推导出压剪和拉剪应力状态下,考虑水损伤作用的裂隙岩体断裂准则.  相似文献   

5.
 断裂准则在预测含裂纹材料发生破坏的时间、位置和裂纹扩展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重点总结了线弹性材料中裂纹的断裂准则,阐述了应力强度因子准则、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最大拉应变准则、最小应变能密度准则等常用的断裂准则理论及其现状,以及这些准则的优点和局限性;基于常用断裂准则对应力分量和临界半径考虑不足,归纳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修正断裂准则,包括考虑T应力(非奇异项)和可变临界半径rc的影响。分析了断裂准则在岩石和混凝土脆性材料中的应用,针对基于断裂准则预测其破坏行为时存在的难题,建议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高阶项T应力引入断裂准则,能更准确地预测裂纹的扩展路径与偏转角。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力坝坝型试件作断裂实验,试验结果证明:重力坝坝踵的断裂分析不能只由应力强度因子来确定,应考虑非奇异项应力对断裂的影响,考虑应力表达式取多项的最大拉应变准则同试验结果较吻合。针对空间断裂问题主要推导了应变能密度准则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反平面剪切盒(I III型)加载下岩石裂纹尖端的应力场,探讨了岩石发生反平面剪切(III型)断裂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反平面压剪加载下,当压模角α为55 o~70 o,附加外压力能有效地抑制裂尖拉应力,使得裂尖最大剪应力与最大拉应力的比值τmax/σ1为3~6,τmax较易在σ1之前达到其临界值,从而发生反平面剪切(III型)断裂。反平面剪切盒实验是实现岩石III型断裂和测定岩石III型断裂韧度KIIIC的有效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调宽轧制“狗骨”材在平轧过程中的变形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狗骨”材峰顶位置、最大狗骨高度、道次压下量对平轧过程轧件角部拉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狗骨”材峰顶位置对轧件角部拉应力影响较大,达到66·7%,最大狗骨高度、道次压下量对轧件角部拉应力影响较小;随着狗骨位置的增加,轧件角部拉应力增加·研究结果对指导生产、提高成材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T应力对岩石断裂韧度及扩展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岩石类材料复合断裂韧度及裂纹扩展路径,提出结合T应力的修正最大周向应力断裂判据.该修正最大周向应力断裂判据是采用双参数模型(应力强度因子K和T应力)来描述岩石断裂的行为,对岩石类材料复合断裂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软岩半圆盘实验所得断裂韧度与传统最大周向应力断裂判据预测结果有较大误差,而修正最大周向应力断裂判据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吻合;当T应力为正并且超过某一定值时,裂纹的扩展路径将发生偏折;T应力对脆性材料断裂试件的断裂韧度和裂纹扩展路径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裂纹尖端应力场的非奇异性常数项(T应力)对脆性或准脆性材料的断裂特性及裂尖塑性区的形状和大小都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探究T应力对脆性或准脆性材料I~II复合型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先前研究中提出的计及T应力影响的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进一步讨论了T应力、裂纹尖端的临界距离r0和泊松比ν对中心裂纹圆盘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以及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该准则对基于中心裂纹圆盘试件的断裂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大周向应变准则相比,中心裂纹圆盘试件中由于负T应力的存在,会使得裂纹开裂角的绝对值减小,同时使得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的值增加。考虑了T应力影响的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能很好的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并且在纯II型时,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的理论预测值比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理论预测值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反平面剪切盒(Ⅰ+Ⅲ型)加载下岩石裂纹尖端的应力场,探讨了岩石发生反平面剪切(Ⅲ型)断裂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反平面压剪加载下,当压模角α为55°~70 °,附加外压力能有效地抑制裂尖拉应力,使得裂尖最大剪应力与最大拉应力的比值τmax/σ1为3~6,τmax较易在σ1之前达到其临界值,从而发生反平面剪切(Ⅲ型)断裂。反平面剪切盒实验是实现岩石Ⅲ型断裂和测定岩石Ⅲ型断裂韧度KⅢC的有效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判断在各种加载下的断裂模式:Ⅰ型还是Ⅱ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传统的断裂力学最为突出的误解是将剪切下的断裂误认为是Ⅱ型断裂.通过对Ⅱ型加载裂纹尖端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裂纹尖端周围同时有周边(拉或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存在.对于脆性材料,当裂纹尖端的最大周边拉应力大于最大剪应力时,只有Ⅰ型断裂可能发生.Ⅱ型断裂试验及研究表明,Ⅰ、Ⅱ型断裂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Ⅰ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1),fromax/fomax<1,或2),fromax/fomax>1,但fromax/fomax<KIIC/KIC;Ⅱ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fromax/fomax>1和fromax/fomax>KIIC/KIC·fro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剪应力强度因子,fo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拉应力强度因子.KⅠC和KIJC分别是材料的拉伸断裂韧度和剪切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局部理论求解了各向异性材料中反平面剪切型裂纹对应力波散射的问题.利用富立叶变换,使问题的求解转换为对一对以裂纹面上位移分布为变量的对偶积分方程的求解;为了求解对偶积分方程,裂纹面上的位移直接展开成雅可比多项式形式.与经典理论的解相比,裂纹尖端处不再有应力奇异性出现,非局部弹性解的应力在裂纹尖端处是一有限值,从而可以利用最大应力假设作为断裂准则.  相似文献   

14.
基于JEDEC标准,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具有5个POP封装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PCB板阻尼、焊点形状、焊点材料及焊点直径对该封装组件在跌落冲击过程中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OP封装组件关键焊点的最大法向拉应力随PCB阻尼和焊点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截顶球形焊点最大法向拉应力都大于柱形焊点的最大法向拉应力;无铅焊料焊点最大拉应力大于锡铅焊料焊点最大拉应力,而对于无铅焊料,角焊点最大拉应力随着含锡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界面端脆性开裂扩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分析了简支梁下表面粘贴异质材料后粘贴材料性能及结合角对界面端附近应力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最大切应力准则和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对界面端开裂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粘贴材料的性能及结合角仅对界面端附近的应力数值有影响,而对其分布规律影响不大;界面端或者由最大切应力引起沿界面开裂扩展,或者由最大周向拉应力引起垂直于界面在梁内开裂扩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判断在各种加载下的断裂模式:I型还是Ⅱ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传统的断裂力学最为突出的误解是将剪切下的断裂误认为是Ⅱ型断裂.通过对Ⅱ型加载裂纹尖端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裂纹尖端周围同时有周边(拉或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存在.对于脆性材料,当裂纹尖端的最大周边拉应力大于最大剪应力时,只有Ⅰ型断裂可能发生.Ⅱ型断裂试验及研究表明,Ⅰ、Ⅱ型断裂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Ⅰ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1),fθmax/fθmax<1,或2),fθmax/fθmax>1,但fθmax/fθmax1和fθmax/fθmax>KIIC/KIC·fθ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剪应力强度因子,fθ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拉应力强度因子.KIC和KIIC分别是材料的拉伸断裂韧度和剪切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塑性理论中的塑性流理论,提出了由变形体表面变形分布情况计算表面上应力分布的方法。对高轧件在轧制变形时的表面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高轧件侧表面的中间部分受有拉应力,但其数值并不超过金属的流动限。在轧件上下表面靠近角部的部分受有两向拉应力,其数值最大可达1.15σ_s。据此提出为改善钢坯表面质量减少缺陷,应着重研究改善铸锭质量,同时应力求缩短钢锭由出炉到初轧机之间的传送时间,以避免钢坯角部的新生裂纹。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断裂是工程结构中较常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复合型断裂一般在下述条件下发生: 1.裂纹体受到复合应力作用:如图1所示,图中σ是拉应力,τ是剪应力,在σ和τ的复合应力作用下,裂纹沿最大拉应力|σ_θ|_max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常数项T应力的考虑和MTS准则的缺陷,建立基于最大拉应变准则的线弹性材料裂纹扩展判别准则.运用最大周向拉应变准则,以受双向压应力的无限大平板内含贯穿直裂纹为研究对象,给出线弹性材料裂纹的起裂方向和起裂条件,分析T"应力和泊松比对纯Ⅰ型裂纹的起裂角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应力和泊松比对裂纹起裂角和断裂韧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考虑T应力后,裂纹扩展发生偏折,起裂角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此外,T应力和泊松比对断裂韧性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考虑T应力的最大周向拉应变准则用于脆性材料裂纹起裂的研究弥补了应力准则的不足,能够更好地预测裂纹初始扩展角及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20.
岩石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点弯曲、四点弯曲的断裂试验方法对岩石的断裂韧性以及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岩石的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K_Ⅰ~2+AK_ⅠK_Ⅱ+BK_Ⅱ~2=K_(ⅠC)~2并将试验结果与最大拉应力(σ_(θ_(max)))理论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S(θ_(min)))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