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与环境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科技领域,二次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国际间有关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催生并带动了该领域科技用语的广泛传播与翻译活动的开展。适时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用语及其翻译进行必要的探讨,将为从事同类科技文献研究及翻译工作的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促进二次资源科技术语的统一,提升这一领域的专业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
译者先入为主,将不熟悉的某一领域的术语翻译成熟悉的另一领域的术语或一般用语,这种错误定位,是术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翻译术语前译者必须意识到术语所属领域,然后尽可能选择语义对等的目的语术语。否则,译语的行外话会影响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3.
译者先入为主,将不熟悉的某一领域的术语翻译成熟悉的另一领域的术语或一般用语,这种错误定位,是术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翻译术语前译者必须意识到术语所属领域,然后尽可能选择语义对等的目的语术语.否则,译语的行外话会影响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的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出现了很多科技名词,对这些名词进行统一定名、合理释义非常必要。文章结合国际上全球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几个典型名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的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出现了很多科技名词,对这些名词进行统一定名、合理释义非常必要。文章结合国际上全球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几个典型名词。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复同意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及中关村、东湖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加强了三个地区作为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聚集区,三家示范区成功入围首批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成为引领全国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实践的摇篮。本文对三家示范区科技金融工作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7):49-49
HCV和/或HBV感染是HIV伴发的最常见的混合感染,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导致病人的死亡,近年已明显上升。初步的研究表明,我国存在着更为严重的HIV/HCV和/或HBV混合感染,尽快开展这一领域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其临床转归,探讨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这一特殊人群的生存质量,还可以为政府提供翔实的临床资料,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您好!我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结构工程,研究方向是建筑材料。近日,我在贵刊2008年第4期上看到了《有关二次资源术语的翻译》(作者:王保士)一文,受益良多,但是,该文中有一处值得商榷。在第53页的表1中,作者将“粉煤灰”译为coalash,此举与标准规定和学术习惯相悖。文献[1]中,粉煤灰是用燃煤炉发电的电厂排放出的烟道灰,  相似文献   

9.
环保21世纪高分子领域不可回避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保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解决白色污染成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人员义不容辞的工作.本文将简述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对近期的成果和发展方向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本刊自创始以来即重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但长期以来,这一领域还没有受到国内同仁足够的重视,有关稿件刊发得也偏少,这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最近,“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课题被中国科学院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并全面启动。借此机会,本刊特邀参与该项目的部分专家就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进行笔谈,希望引起国内科学技术史界对该领域的关注,以共同促进有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数据联盟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资源建设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难点之一。本文比较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资源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指出数据交换模式更适合于当前目标定位,即建设开放共享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由此构建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可灵活地解决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问题,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并提出了当前构建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两点建议;最后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说明。本研究将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地浸采铀技术的进步极大刺激了国内地浸采铀矿山建设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在地浸采铀相关术语的理解和使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在分析科技文献和地浸采铀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推敲,作者认为:资源利用率、金属浸出率、液固比、平米铀量等作为地浸采铀科技术语存在定义不严谨、运用错误等不科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共享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资源共享的基本内涵,进一步从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视角,总结了限制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约束条件。重点剖析了共享成本的构成及其产生的约束,包括单个参与主体的成本约束和系统性约束。提出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双向寻优模型和针对共享约束的调控对策,倡导主动共享和有限共享相结合,从而实现适度共享,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及运行现状,介绍了该省在仪器资源共享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在对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实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仪器资源共享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数据的作用日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开放与共享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我国在科学数据共享领域已经有了近10年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一批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然而,对这些平台数据资源的组织、规模、类型、开放程度等客观情况的分析比较少。鉴于掌握数据资源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这一医药卫生领域的国家级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其网站上获取公开的已共享数据资源信息,以第三方的视角对平台数据资源现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究。对整体把握我国特定领域的科学数据资源情况提供思路,指导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益性科技名词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数据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应当被全社会平等共享。通过分析公益性科技名词数据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公益性科技名词数据共享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以此建立科技名词数据共享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进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带动下,先后启动了一批科学仪器共用共享平台的建设项目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在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就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建设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人才汇聚与培养、资源储备和积累以及协同创新三个方面阐述科研平台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以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为例,分析科研平台在免疫学科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佐证了科研平台对学科发展的良性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承担科技项目不断增多,科技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科技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动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科技资源的高度互利共享。目前各高校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多数仍存在资源分散、功能单一、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规范管理制度等方式来完善科技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A consensus in a scientific community is often used as a resource for making informed public-policy decisions and deciding between rival expert testimonies in legal trials. This paper contains a social-epistemic analysis of the high-profile Bendectin drug controversy, which was decided in the courtroom inter alia by deference to a scientific consensus about the safety of Bendectin. Drawing on my previously developed account of knowledge-based consensus, I argue that the consensus in this case was not knowledge based, hence courts’ deference to it was not epistemically justified. I draw sceptical lessons from this analysis regarding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consensus as a desirable and reliable means of resolving scientific controversies in public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