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26-26,30
1立项背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是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药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上立项的。“十一五”课题就是由过去单品种研究转向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了研究内容的实用性。同时由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转向共性技术和炮制设备研究及揭示科学内涵,也为饮片企业和临床服务提供质优效确的饮片,保证中医临床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个体化治疗的先驱,也是中医药特色,但尚未有现代证候评价方法。为突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将现代评价方法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建立了中医药临床效应个体化评价的循证方法、关键技术和标准操作规程,为形成中医药临床效应个体化评价的新模式提供了技术资料和临床证据,丰富了中医药临床评价的内容,促进了中医药临床效应的科学评价和客观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药药效学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研究结果与中医临床评价仍有较大的距离,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在5项国家课题的资助下,本项目在思路、模型、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创新研究,构建了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药效学评价体系,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面临的最常见和痛苦的症状,中医外治癌痛是肿瘤临床主要特色技术之一,但仍局限于经验治疗阶段,缺乏病因病机和规范化治疗的研究,影响了效果提升和推广应用.因此,创新癌痛审因辨证治疗模式、建立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是提高中医外治癌痛临床疗效的核心途径.本项目通过对骨转移癌痛、化疗后癌痛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19-20
1 课题介绍 目前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指标单一,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联度不强,并且也不能客观反映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宜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共享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21,(1):25-26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科技推进中药创新研究和产业提升,研制出"有效、优质"的中药新药,是解决和保障临床疾病治疗需求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中药创新研发的理论和科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效率.因此,如何面对中药的复杂性,开展新药的成药性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评价-产业化转化-上市后临床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属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下的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之一。为适应国内外迅猛发展的儿童临床试验需要,在国内建立起儿科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该平台突出儿科和中医特色,和其他平台共同形成支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1项目研究背景 中医药的传统疗效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定性指标的应用多于定量指标,缺乏客观化和量化。测评量表作为对软指标量化、客观化评价的工具,可用于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不确定性问题。一些学者翻译和引进了国外研制的量表,但生存质量具有文化依赖性,在国外文化和医学背景下研制的量表,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医疗界的关注,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干预研究,选取西医综合医院和中医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研究,旨在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为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23-23
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喷、涂等中医外治手段联合治疗慢性湿疹并进行优化,以探讨中医治疗湿疹的外治综合治疗方案。评价综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以期得出标准化的中医治疗湿疹的以外治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湿疹临床效果评价体系,初步从临床效果、经济学指标等方面多层面、多角度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局限性慢性湿疹的多指标、多系统中医评价方法,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疗效评价体系。通过较长时期多中心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在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推广运用。而且同时,课题组人员编写《慢性湿疮(湿疹)中医外治方案》和《外用中成药在湿疹皮炎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以慢性湿疹的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为观察指标构建了《慢性湿疹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共发表与课题相关且标注课题基金的论文13篇;出版著作1部;培养硕博研究生8名;获发明专利2件(ZL 201110117372.9;ZL 201110117970.6)。  相似文献   

11.
中医问诊术语英译是中医临床用语英译的重要部分。文章结合中医临床英译实践,以《中医药学名词》,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三大中医术语标准收录的中医问诊术语为蓝本,探讨对应性、自然性、通俗性和文化性原则在中医问诊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面诊是望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面部图像中包涵很多重要的临床信息,如根据中医五脏配五色的理论,观察面部青、赤、黄、白、黑五种色泽的变化对脏腑病证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传统的面色诊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直观目测面色、语言描述和经验辨析面色,其诊断结果既受医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又受光线、温度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临床上缺乏恒定的客观评价标准。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了面诊研究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该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医面诊客观化进行研究,实现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促进中医诊断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的强制性标准,是当前实施环境监测的重要依据,每年全国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是指导和评价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监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作标准。目前,针对现有监测技术开展的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缺乏,因质量控制结果评定依据不明确而无法判断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质量控制的漏洞,而且直接影响环境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常采用自然语言描述疾病症状,导致症状命名不统一,影响数据挖掘分析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该研究主要以中医临床专病诊疗数据为研究对象,示范性地探索和整理了临床诊疗数据中术语该如何规范化的问题,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规范化整理症状术语,在首选术语制定过程中引入术语属性和术语间关系的概念,解决了症状间多词一义、多义一词的问题.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58-59
舌诊是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这一传统的诊断方法被赋予了新的研究内容."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舌诊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属于中医诊断技术现代化领域研究内容.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家佗教授带领的舌诊研究项目组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2010年世博会专项等多项重要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耳鼻喉科中文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作为中医临床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中的一环,遵循中医临床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的普遍规律,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文章介绍了中医耳鼻喉科中文名词术语的选词、定名工作和注释的规范表述方法等,以期为中医临床各科术语规范与审定方法的探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网络与复方中药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当今生物医学 领域里长期不能解决的科学难题,近半个世纪 以来,我国为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至 今未能取得突破,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能 被国外医学界理解和接受,成为中医药现代化 和国际化的重大理论障碍。本文对细胞因子网 络与复方中药作用机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 究,阐述了理论研究在复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复方中药治疗属于病理 生理学治疗范畴、中医证的发病学机理就是复 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调 节细地因子网络的异常功能状态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0-51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患病人数近9240万,每年以170万速度递增,预计2025年,可达1亿.历代医家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按"三消"进行辨证.目前,2型糖尿病人群中有40%~60%缺乏典型"三消"症状,因而按"三消"辨证可致漏诊.当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仅限于控制血糖以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变有一定的优势和特长.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证尚欠规范,没有统一辨证标准;缺乏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早期有效干预模式;缺乏降血糖和防治并发症有效中药方药的筛选方法;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机制尚不明确.34年来,针对上述难点,开展了"三型辨证"临床应用及系列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54-57
本课题研究既满足了园林绿化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又是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科学评价已建绿地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解决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园林绿地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指导今后园林绿化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园林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目为清代名方"补阳还五汤”改为中药复方注射液的研制,中药注射液属国家二类新药.该方为治疗中风和中风后遗症脑血栓的名方,经过一百多年应用疗效显著,广州军医大学和上海医大等单位临床应用统计,治疗气虚血淤类中风1002例,总有效率96.4%,优于血管扩张药,优于脉通和对症治疗组,治疗中风偏瘫,总有效率93%,药理试验证实,该方剂具有改善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流动力学,抗血栓,抗炎和调节免疫等作用,该方剂通过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使老年痴呆症有改善. 该注射液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从药效看,清除脑内和体内的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效果特别显著.该注射液不仅能阻止血栓形成,还可以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从药效学试验结果评价,该药剂量小,起效快,药效显著,为目前最好的中药注射液之一. "补阳还五汤”的机理研究已经被国家科委列为攻关项目,该药的显著疗效已经被确认.该药的研制成功,将是中药复方研究的突破,该药研制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极好. 该项目九月份申报临床,如果明年上半年能批准临床,该药品的临床试验能在一年内顺利完成.争取在2002年取得新药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