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传真     
不少科学家认为海尔-波晋彗星是从原始气体和尘埃云中产生的,当时太阳系中还没有任何行星诞生。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和几所美国大学科学家用红外测量手段对1997年回归的海尔-波普彗星进行测算后认为,这颗彗星的形成时间可能比早先认为的要晚,可能是40亿年前在木星与海王星之间的地带形成的。 科学家们是通过计算海尔-波普彗星内部一氧化碳和水成分的相对比例而得出上述新解释的。据认为,彗星是大阳系形成早  相似文献   

2.
吴光节 《自然杂志》1997,19(5):302-304,F002
海尔一波普彗星已经远去,对它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不过,它已有的非凡表现,已使它成为人类历史上进行了最佳观测的彗星,它也可能将以“1997明亮彗星”的名字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天,海尔-波普彗星四千年一次的“朝圣”活动将进入高潮,而上次“朝圣”却是在我国大禹治水的远古时期。这颗彗星来自极遥远的太阳系幽暗“寒带”,她经过无数个茫茫长夜的远途跋涉,终于又回到了“梦魂萦绕”的太阳系阳光之乡,向着光明和温暖的化身——太阳再次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4.
彗星可能是由太阳和行星形成时的那些物质构成的,它们保存在深幽寒冷的空间中,在离开内太阳系非常遥远的地方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彗星离开我们,可能比冥王星还要远1,000倍,在那样遥远寒冷的地方,它们得以避免靠近太阳时所遭到的高温强热一类破坏。一些偶然进入内太阳系的彗星才把这些保藏的物质输送到地球的附近。  相似文献   

5.
天地大冲撞     
彗星和小行星是太阳系中来去匆匆的行者,自古以来人类对它们的神秘莫测充满了敬畏,至今人类也不能说对它们已彻底了解。近年海尔-波普彗星和苏梅克-列维彗星的出现再次吸引了人类的目光,尤其是后者撞击木星更是震动了全球。好莱坞最近也接连推出了《天地大冲撞》等两部耗资巨大的灾难片以表现人类面对灾难的态度。影片的结局当然是以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美国英雄拯救了地球和人类。英雄们拯救地球的方法,比如乘飞船飞上高速冲来的彗里去引爆核弹将其炸毁,无疑纯属幻想,其实际的可能性无需评价。但彗星真的撞上地球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却并不是个幻想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最普遍的想法是,宇宙如此之大,地球不过是沧海一粟,你怎么知道直径才1千米的天外来客就偏偏要撞在地球上呢?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上,邪教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自从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的集体自杀事件开始,至今的短短20年时间内,由邪教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如太阳圣殿教集体自杀、大卫教派葬身火海、奥姆真理教施放毒气,以及“天堂之门”在海尔-波普彗星来临之际的神秘死亡。人们难以相信,世上真有人中邪如此之深,以致善恶不分,走火入魔,走上摧残生命、破坏社会的自绝之路。而且,这些人并非愚夫愚妇,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高等学  相似文献   

7.
刘世镛 《自然杂志》1997,(2):118-119,F004
1997年3月9日,黑龙江省漠河地区上空出现了本世纪我国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出现时,在天空同时看到了3000多年才回归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这一罕见的天文奇观及其观测的科学价值,深深吸引了我国天文界的科学家和广大天文爱好者,上海市上南中学和进才中学的六名同学在指导老师刘世镛的带领下,带着两台口径分别为80mm和100mm的望远镜也赴漠河参加  相似文献   

8.
哈雷彗星的来临激起了人们研究彗星的极大兴趣,因为这次临近将为第一次就地测定彗星彗发中物质化学组成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本篇短评由美国著名彗星专家、世界哈雷彗星观测领导成员之一A'Hearn教授和我国留美学者赵南生一起合写。本文就哈雷彗星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及一些可能取得的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探测太阳风     
明亮的闪闪发光的彗尾是太阳风存在的看得见的证明。当冰冷的彗星比较接近太阳时,在彗尾表面的一些物质汽化并在后面留下了由气体、尘埃和冰块组成的雾状尾迹。太阳风把这些物质从彗发(彗星周围的气态物质)带入太空,在那儿阳光显露了彗星的等离子体彗尾。太阳风与地球上的风同样能被人们理解:原子的粒子束以其特有的高速前进。但是在这种介质中的气体密度是相当小的:每一立方米的体积中大约只存在一千万颗  相似文献   

10.
引入到相当冷、致密氘氚混合物中的μ子可以代替原子中的电子,形成μ子分子,这些μ子分子很容易参加核聚变反应。已经取得每个μ子催化引起~150个聚变的产额,重新唤起了μ子催化聚变作为一种可能能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彗星被称为“时间宝库”,这是因为在彗星的内部包含着许多有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线索。由冰、气体及尘埃构成的彗星,在大约45亿年前诞生于太阳系外围遥远的寒冷地带,因此它们是原始太阳系的残骸。2005年7月,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将撞击“特普尔1号”彗星,这将是人类和人类的太空飞行器首次探测彗星表面以下的情况,因此也将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的秘密,并且为人类避免彗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季江徽  田蕾 《科学通报》2015,(2):164-169
2004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轨道器经过10年飞行到达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罗塞塔"释放的菲莱探测器安全降落于彗星67P表面,成为首个在彗核表面着陆的探测器.着陆后菲莱开展了系列探测,顺利完成了主要的预定任务,并已传回彗星表面和浅层物质的分析数据.然而,登陆彗星后不久菲莱的主电池电量耗尽,且日照不足,太阳能电池无法支持其继续工作."罗塞塔"和菲莱拍摄的图像显示,彗星67P表面被毫米至米尺寸的表壤和碎石覆盖."罗塞塔"采集的彗星67P水蒸气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其水蒸气中D/H(氘氢比)约为地球海洋中水的3倍.探测小行星和彗星有助于揭示太阳系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乃至生命起源的奥秘,还有助于减缓近地小天体灾害.虽然国内在彗星、小行星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小天体深空探测亦在推进之中.  相似文献   

13.
阎林山 《科学通报》1986,31(17):1325-1325
原佘山天文台(现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于1910年前后作过一些彗星的照相观测,其中包括著名的哈雷彗星。这些原始彗星底片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而且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也有重要学术意义,尤其是在哈雷彗星再次回归而开展大规模观测之际。然而,由于多年战祸,仅在尚存佘山原片中,已确认出九张哈雷彗星底片。本文对佘山的四张哈雷彗星原片,用PDS显微密度计进行了照相光度测量,获得了哈雷彗星的等照相密度图,并用场  相似文献   

14.
谢懿 《世界科学》2005,(6):21-23
我们的行星系统有一个由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小天体盘,它们是形成行星的原始星子的遗迹.一旦形成,行星就会驱散剩下的绝大部分小天体.在海王星之外,这一过程留下了柯伊伯带,造就了奥尔特云,并且将彗星放置到一些可以识别的结构中去.在这些结构中的轨道预示多种不同的物理机制塑造了外太阳系的彗星盘,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巨行星是怎样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散射盘是短周期彗星最有可能的发源地.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柯伊伯带的形成与大行星的大尺度迁移、盘中其他行星的存在和/或太阳诞生的星团中其他恒星近距离飞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5,37(4):281-286
肉眼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尤其是长尾巴的亮彗星更是罕见,因此彗星有重要的观测研究意义。艾森(ISON)彗星无疑是2013年最新奇的天象之一,它是从太阳系边缘初次到太阳系内区被发现的“新”彗星,曾推测它走近地球时可能展示“世纪彗星”的壮观丰姿,又穿越太阳外部的高温大气(日冕)而展现“飞蛾扑火”的“掠日彗星”毁灭闹剧。从天文爱好者到专家及太空飞船做了大量观测,留下了很多新奇而有趣的宝贵资料。其实,它的本体只是冰-尘冻结的小彗核,随着走近 太阳而蒸发的物质形成大而亮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  相似文献   

16.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17.
柯伊伯带是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天文发现之一。位于柯伊伯带主带之外的散射盘天体,以其所具有的与彗星相似的轨道大偏心率和高倾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些天体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奥尔特彗星云的关系,成为当前一个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争论课题。本文的轨道演化模拟显示,已知的散射天体中的大多数是非常稳定的,它们很可能起源于该区原始星云;亚稳和不稳定散射天体的大部分来源于散射盘外部,远至奥尔特云区域,极个别来自太阳系内部;在今后至少6 000万年内,当前观测到的散射盘天体不会走近太阳成为彗星。  相似文献   

18.
特 辑学习方法·天才·诺贝尔奖 1_4学习有捷径大脑竟是“势利眼” 知识也需“管家婆”什么是天才世纪之交的宇宙奇观 二14海尔一波普彗星的朝圣之旅 天文奇观——日全食怎样拍好日食照片十年日食、月食早知道一次难忘的日食宣传在泰国看日食打盹儿的学问 3_14人为什么会打盹儿? 打盹儿能控制吗? 怎样打盹儿最科学? 危险的30分警惕嗜眠病神奇的手4-14手的抚摸髓镇痛吗? 触赞对心理和感情的巨大影响 医护上的正确“手法”按摩机器人 .怎样挖掘你的“潜能” 孓16人有七大智能 什么样的智能可使你成为杰出人才最薪智能测试题下一个诺贝尔奖将从…  相似文献   

19.
柯伊伯带是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天文发现之一.位于柯伊伯带主带之外的散射盘天体,以其所具有的与彗星相似的轨道大偏心率和高倾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些天体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奥尔特彗星云的关系,成为当前一个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争论课题.本文的轨道演化模拟显示,已知的散射天体中的大多数是非常稳定的,它们很可能起源于该区原始星云;亚稳和不稳定散射天体的大部分来源于散射盘外部,远至奥尔特云区域,极个别来自太阳系内部;在今后至少6 000万年内,当前观测到的散射盘天体不会走近太阳成为彗星.  相似文献   

20.
吴元芳 《科学通报》1980,25(10):476-476
氕、氘是氢的稳定性同位素。氕核内仅含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氘核内则还包含一个中子,因此氘核质量大约相当于氕核的两倍。若氘取代氕,那么在生物体系中氘的质量效应就不容忽视。氘水在自然水中大约占万分之一点五,由于水在生命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