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可膨胀石墨催化合成三乙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油和乙酸酐为原料、可膨胀石墨为催化剂合成了三乙酸甘油酯.研究了甘油和乙酸酐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膨胀石墨是合成三乙酸甘油酯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n(甘油):n(乙酸酐)=1:4.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2 h,此条件下产率可达98.3%.  相似文献   

2.
冰乙酸和烯丙醇反应制得了乙酸烯丙酯,然后,用过氧化氢水溶液氧化合成了一乙酸甘油酯.讨论了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对一乙酸甘油酯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配比为n(乙酸烯丙酯)∶n(过氧化氢)∶n(钨酸钠)1:2:0.04,在30℃的条件下,恒温反应8 h,产品收率可达66.0%.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固体酸催化剂,应用该催化剂合成了三乙酸甘油酯。实验表明,Zr:Ti=2:1、活化温度为45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酸强度和酸量分布表明中强酸位有利于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固体酸催化剂SO4^2-/ZrO2-TiO2应用该催化剂合成了三乙酸甘油酯,实验表明,Zr:Ti=2:1,活化温度为45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酸强度和酸量分布表明中强酸位于有利于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丙三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1,2–环亚硫酸甘油酯,并以此为中间体与具有苯环的酰氯化合物反应得到相应的衍生物双(1,2–环亚硫酸甘油酯)对苯二甲酸酯、三(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三甲酸酯和四(1,2–环亚硫酸甘油酯)均苯四甲酸酯.探讨中间体合成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取代基个数衍生物合成的差异,同时探究中间体以及衍生物的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6.
十二烷氧基双氧乙烯基乙酸咪唑啉乙酸盐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二烷氧基双氧乙烯基乙酸为原料,与二乙三胺反应合成了咪唑啉环,进而合成了乙酸盐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成环反应的最佳条件.即以乙酸异戊酯为溶剂,二乙三胺/十二烷氧基双氧乙烯基乙酸摩尔比为4∶1,在184℃以上反应8.5h.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用乙酸、三甲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委铵型阳离子化试剂即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季铵乙酸盐。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原料配比等因素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40℃时,适量乙酸的存在可使合成反应进行完全,转化率高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摸索贮存环境对三乙酸甘油酯成分变化的影响,模拟了由3种不同的相对湿度和3个不同的温度组合而成的贮存环境,对三乙酸甘油酯分别进行28 d的贮存试验,并对其酸度及酯含量进行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贮存环境下,三乙酸甘油酯酸度与贮存温度呈显著相关,与相对湿度不显著相关.当贮存温度为45℃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酸度以二次曲线的方式迅速增加;当贮存温度为5℃和30℃时,酸度无明显变化.2)不同贮存环境下,三乙酸甘油酯酯含量均值和极值的变化皆不明显(均值极差为0.062%,极值极差为0.17%),且这些变化与贮存环境变化的关联强度系数仅为36.3%,关联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程序升温填充柱色谱法研究了三乙酸甘油酯及其中残留乙酸的色谱行为。发现在3m×φ3mm内填1.5%OV-17-AW-DMCS(shimatite)的玻璃柱上,载气(N_2)流速为40.0ml/min时,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采用120℃和(10℃/min)250℃的程序升温方式,能将上述物质与杂质有效地进行分离。试验了多种有机溶剂及内标物,找到了测定甘油酯的溶剂及分别测定上述两种物质的内标物。拟订了测定标题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对三乙酸甘油酯的质量监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为了减小乙酸及异戊酸的挥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作者采用密封容器装置。不足的是本实验还未能找到适宜的测定乙酸的溶剂,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氢化松香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氢化松香缩水甘油酯,继而与丁二酸开环酯化制备了双氢化松香丁二酸二缩水甘油酯.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响应面软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h,n(氢化松香缩水甘油酯):n(丁二酸)=2.5:1,二甲苯10ml,收率为75%左右.红外光谱分析并结合羟值数据表明得到目标产物.对酯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85.76kJ·mol^-1,指前因子A=3.83×10^11h^-1.  相似文献   

11.
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二乙烯基苯为共聚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珠体,然后用浓硫酸磺化制得阳离子交换树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阳离子交换树脂。试验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浸泡过离子交换树脂的NaCl溶液的方法测定交换容量的大小为4.50 mmol/g。以宁夏固原市自来水为研究对象,用制备的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其进行软化,采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滴定法测量自来水浸泡阳离子交换树脂前后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性能良好,降低了固原市自来水的硬度。  相似文献   

12.
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与硼氢化钠作用制备了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支载的硼氢化还原剂,探讨了在不同溶剂中制备的还原树脂的还原能力;应用于还原羰基化合物时有良好的产率(51% ̄98.52%)。再生后的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还原树脂还原羰基化合物时,仍有良好的产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几个固体酸催化剂对顺酐乙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选择了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水为溶剂,在水热反应釜中利用硫酸锌与732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001×7)于80℃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氧化锌/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通过SEM、红外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pH=9、氧化时间为3h时,制备的氧化锌/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氧化锌含量最高,且此改性的阳离子树脂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降解率最好可达93.36%.  相似文献   

15.
以荷叶为原料,研究了提取方法、提取溶剂的种类、浓度、pH、提取温度等对荷叶碱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荷叶碱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TLC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H为2.0的50%乙醇水浴回流法适于荷叶碱的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胶柱层析组合技术可分离纯化得到纯度为94.15%的荷叶碱。  相似文献   

16.
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治理实验室废水中铜和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孔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治理含铜和铅的实验室废水.在试验过程中对三种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筛选,讨论了流速、废水的起始pH值、温度、树脂再生次数对各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实际实验室废水中的铜和铅时,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硫脲浸金溶液中金的分离富集与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氧化剂浓度,硫脲浓度以及酸度等的条件试验,确定了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金的最佳条件,对金的吸附率均大于92.5%,依所选择的条件进行铁铜的洗脱,结果显示铁、铜的洗脱率可分别达到70%及100%左右,而金不被解吸,最后选用硫代硫酸钠等络合剂解吸树脂上的金。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用吸收光谱法研究鲍壳表层绿色物质水解液的性质,并用活性炭、高岭土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的方法对鲍壳表层绿色物质进行了分离的尝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水解液可见光吸收光谱吸收峰位于61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出在204nm和209nm两处有吸收峰,与藻蓝蛋白的光谱图较为相似,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该绿色物质成功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9.
以沥青为原料,以糠醛为交联剂,浓硫酸为引发剂,合成共聚树脂基体并通过原位红外光谱研究其合成机理,并进一步对基体进行功能基化处理,制得沥青基离子交换树脂,重点研究了树脂基体合成及基体磺化制备阳离子交换树脂,找出了基体合成及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所得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可达3.2mmol/g左右,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用大孔弱酸DK110和强酸732两种不同类型的树脂,提取庆大霉素的交换和洗脱性能。对DK110提取过程中,发酵液的预处理、灰分、色素和非活性小组分的去除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用DK110提取庆大霉素静态交换容量可比732树脂提高50%以上,收率提高6%左右,生产周期缩短1/3。同时,还具有解吸峰集中、杂质容易去除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