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再灌注,48h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3.
VEGF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心区、半影区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检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对模型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24,72h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观察相应时间点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VEGF呈阳性表达,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h中心区及半影区VEGF表达明显增强,缺血3h再灌注24,72h缺血中心区VEGF表达接近正常,而此时半影区呈升高趋势,24h达到高峰,72h有所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相应神经元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 正常脑组织中VE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增强.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神经细胞以坏死为主,半影区以神经细胞以凋亡为主.提示VEGF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党参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和2个党参多糖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中脑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个党参多糖和依达拉奉组大鼠术前连续14 d给予相对应的药物,于再灌注后24 h取样,采用尼氏染色和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脑含水量及伊文思蓝法以评估卒中,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NSE和S100-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党参多糖高、低2个剂量组血清中NSE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党参多糖高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及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党参多糖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血清中NSE和S100-β水平,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中心区、半影区bFGF的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检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对模型予以评价,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3h再灌注3,6,24,72h缺血中心区、半影区bFGF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相应时间点、相应区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bF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h中心区、半影区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缺血3h再灌注24,72h缺血中心区bFGF表达下降,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此时半影区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24h达高峰,72h有所下降。而相应病理变化为:缺血3h可见轻重不等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血3h再灌注中心区及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病理组织学变化逐渐加重.结论 正常脑组织中bF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2d内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与神经细胞缺血改变加重呈正相关.提示bFGF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明胶酶谱法(SDS-PAGEenzymograph)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点MMP-9的表达.结果MMP-9的动态变化:模型组缺血-再灌注6h后,大鼠缺血部位脑内可见少量的MMP-9的表达,24h明显升高,48 h达高峰,3 d时有所下降,5 d时水平更低.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MMP-9的表达,24 h和48 h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MP-9表达异常,并且呈动态变 ;MMP-9的表达与大鼠脑缺血后的炎性病理损害及脑水肿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NOS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川芎嗪 (TMP)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皮层和海马一氧化氮合酶 (NOS)变化的作用。方法 :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15min和再灌注 2 4h建立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NADPH d组化技术检测脑NOS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和TMP对脑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NOS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 2 4h后 ,皮层和海马NOS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 ,TMP(2 0mg·kg-1和 4 0mg·kg-1)缺血前 30min腹腔注射 ,可明显抑制其增多 ,与NOS拮抗剂L NAME 10mg·kg-1的作用相似。结论 :TMP能降低脑内NOS的活性 ,对脑缺血可能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玮  钱彬  林芩 《海峡科学》2014,(5):33-35
目的:通过大鼠大脑缺血再损伤模型,评估右美托咪定的脑保护作用;并通过测定脑组织中TNF-α及ICAM-1含量的变化,推测右美托咪定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清洁级成年SD大鼠,体重240~260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开始即匀速泵入药物,缺血2h后开放大脑中主动脉.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6),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6),实验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 (n=18).实验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个亚组,即缺血2h后分别再灌注4、24、48h,每个亚组6只.记录再灌注后4、24、48h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评估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表现为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大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TNF-α和ICAM-1表达下降.结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TNF-α和ICAM-1的表达,推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性因子的释放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F-κB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min后再灌注6h、24h、72h。缺血前1h及随后每6h灌胃给药。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内NF-κB的表达。结果:NF-κB明确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侧半球的海马及皮质,NO水平明显升高。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和NO含量。结论: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O水平和NF-κB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IL-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IL-1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rain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过程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对CNS中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与炎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之间的关系,为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提供实验和相关方面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四动脉暂时性阻断的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制成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将大鼠分成两组:即单纯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 9)以及实验组(n = 17),两组大鼠手术前2h分别经侧脑室注入10 L生理盐水和等量的IL-6,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h后海马CA1、 区IL-1R免疫反应CA3性显著增加,表现为: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着色明显加深.结论:IL-6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通过抑制CNS中神经元的炎症因子IL-1R的表达来实现其对CNS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局灶性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清除氧自由基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栓塞6 h,再灌注18 h),将2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只)和缺血/再灌注 hTRX治疗组(I/R hTRX组,10只),I/R hTRX组给予hTRX(0.75 mg/kg体质量),Sham组、I/R组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取代hTRX;分别于梗死后6 h及再灌注后18 h做CT灌注图像,观察脑梗死面积,计算出其所占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百分比(HLA%);检测脑组织匀浆中SOD,MDA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显著,脑组织匀浆中SOD明显下降,MDA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而应用hTRX能显著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MDA及升高SOD含量(与B组比较,P<0.01).结论重组hTRX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AchE活力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AchE活力的动态变化.方法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进行脑缺血再灌注,于术后第1,7,15 d用比色法测海马组织AchE活力.结果第1,7 d模型大鼠AchE活力分别是(170.95±10.44)mmol·L-1,(168.34±12.02)mmol·L-1,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且7 d组AchE活力低于1 d组,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15 d组AchE活力明显回升.结论 AchE活力降低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CoP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PP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JNK的磷酸化情况。结果:CoPP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JNK磷酸化降低(P〈0.05)。结论:CoPP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中JNK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缺血模型组(I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RG),缺血2h再灌注24h后,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塞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O组相比较,IR组和RG组的GSH-PX和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升高。GSH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P<0.05)。结论:GS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川芎生物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ip)川芎生物碱50,100,200 mg·kg-1和生理盐水1周后将其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检测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并与假手术组对照比较.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清中的NO含量也显著升高(P《0.01);CHX50 mg·kg-1 ,CHX100 mg·kg-1,CHX200 mg·kg-1各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中NOS活性(P《0.01)和NO含量(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川芎生物碱能够降低血清中NO的含量、NOS的活性,减少大鼠神经功能的损害,减少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CoP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Akt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PP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CoPP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Akt磷酸化明显升高(P〈0.05)。结论:CoPP可能通过升高脑组织中Akt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滇黄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滇黄精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结果:滇黄精能减轻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大鼠血浆MDA的生成和血浆总钙含量,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滇黄精治疗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滇黄精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德伟  朱红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40-41,50
目的:研究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F—κB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min后再灌注6h、24h、72h。缺血前1h及随后每6h灌胃给药。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内NF—κB的表达。结果:NF—κB明确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侧半球的海马及皮质,NO水平明显升高。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和NO含量。结论: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O水平和NF-κB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HSYA组(5.0 mg·kg~(-1))、芍药苷组(5.0 mg·kg~(-1))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组(合用组)(各5.0 mg·kg~(-1))、银杏内酯组(5.0 m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6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收集相应标本保存;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法检测全血中P-选择素(CD62P)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HSYA、芍药苷及合用组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以合用组尤为明显。FCM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合用组与银杏内酯组均能显著抑制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p0.05);与合用组相比,芍药苷组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但HSYA组与合用组之间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的海马区神经细胞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D62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术后24 h),按照Zea Longa 5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大鼠脑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之相比,6和10 mg/kg的依达拉奉可不同程度改善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尤其是10 mg/kg依达拉奉组的大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治疗组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提示,在模型组中Aβ、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在不同质量分数依达拉奉组中,Aβ、APP含量均减弱(P0.05)。由此得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上调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而引起神经元细胞损伤,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对它们的抑制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