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雷 《科学通报》1995,40(8):749-749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位点突变的效应具有加和性.[A21~(Ser)-B27~(Arg)-B30~(Thr)-NH_2]-人胰岛素(以下简称SRN-HI)是根据这种思想,通过蛋白质工程途径制备的一种多位点突变体.实验结果证实,SRN-HI既具有由突变A21(Asn→Ser)产生的高稳定性,同时又具有由  相似文献   

2.
刘秋田 《科学通报》1988,33(21):1633-1633
对Fe—S蛋白的4Fe—4S活性中心的化学模拟推动了Fe_4S_4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这些模型化合物具有[Fe_4S_4L_4]~(2-)(L=RS,RO,Cl)通式。近年来,Coucouvanis等报道了一系列含混合配体的Fe_4S_4簇合物,如[Fe_4S_4(SPh)_2Cl_2]~(2-)和[Fe_4S_4Xn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热法, 用Sb2S3和Bi2S3粉体材料简单制备了A2S3 (A=Sb, Bi) 亚微米/纳米线. 反应产物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受反应温度、时间和溶剂的影响. 使用乙二醇作溶剂得到的硫化锑棒要比使用乙二醇和乙二胺混合溶剂所制备的硫化锑线更粗且不均匀.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使用乙二醇和乙二胺混合溶剂所制备的硫化铋亚微米线 (平均直径150 nm)比硫化锑的更细且更均匀. 反应温度降低, 得到硫化锑线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更长. 当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0℃和24 h时, 能够得到平均直径在400 nm左右的硫化锑亚微米线, 但温度降到150℃, 即便反应40 h, 也难制得全部的硫化锑线. 讨论了从硫化锑粉体到硫化锑线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杨志平  李盼来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科学通报》2009,54(13):1855-185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单一基质Ca10(Si2O7)3Cl2:Eu2+,Mn2+白色发光材料, 研究发现材料适于近紫外光激发, 发射高亮度的白色光. Eu2+发射中心形成峰值为426和523 nm的特征宽谱, 通过Eu2+向Mn2+的能量传递, 形成了峰值为585 nm的宽谱发射; 红、绿、蓝三色发射带叠加后, 在同一基质中实现了白光发射. 利用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公式, 得出Ca10(Si2O7)3Cl2中Eu2+对Mn2+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利用InGaN管芯(370 nm)激发Ca10(Si2O7)3Cl2:Eu2+,Mn2+材料, 获得了很好的白光发射, 测得的色坐标为(x = 0.323, y = 0.327), 色温为5664 K, 显色指数为85%.  相似文献   

5.
牛淑云  范洪涛  金晶  金祥林  杨忠志 《科学通报》2004,49(15):1499-1502
采用溶液热合成方法, 得到了新颖的Co(Ⅱ)配位聚合物单晶体. 它是以[Co2(C3H4N2)4(C10H2O8)]为重复单元、用均苯四甲酸根为桥而联成的一维无限链状聚合物. 该配合物单晶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 1, ( ) a = 0.9610(1) nm, b = 0.9684(1) nm, c = 0.7924(1) nm, α = 96.695(9)°, β = 102.741(6)°, γ = 116.551(5)°, V = 0.6236(2) nm3, Z = 2, R1 = 0.0342, wR2 = 0.0990. 表面光电压光谱测试结果表明, 它在300~800 nm范围内, 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光伏响应带. 另外从该化合物的变温磁化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该聚合物具有弱的反铁磁物质行为.  相似文献   

6.
刘持标  赵震  杨向光  叶兴凯  吴越 《科学通报》1997,42(21):2287-2292
<正>二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酚生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课题,7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的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过程正被逐渐淘汰。目前,利用过氧化氢和苯酚为原料联产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催化剂有等。但这些催化剂也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前两者具有均相催化反应本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后者虽具有多相催化过程的优点,但由于此类催化剂难以制取,而且此类催化剂主要反应孔道的孔径较小(<0.9 nm),反应物和生成物难以在孔道中扩散,使得反应速度较慢。当前国际上还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催化体系以达到高效无污染生产二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韩秀文 《科学通报》1989,34(20):1543-1543
郭永沺等由莪术醇合成(艹卓)酮类化合物,进而合成出有明显降压作用的拟生物碱新化合物。其结晶性中间产物的结构确定对鉴定最终还原产物和合成、设计其它改性物十分重要。由元素分析和质谱数据确定了此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_(21)H_(28)NO;红外谱表明了酮基、异丙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