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3种翅片间距(s=2.0、2.6、3.2mm)和3种管排(N=2、3、4)的9个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在工业常用凡数范围内给出了包括翅片间距及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关联式,同时得出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设计和选用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种管子与4种管子(N=1,2,3,4)及10种管排间距的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试件在燃气水加热器中的换热特性。在该类型换热器常用的雷诺数(Re=180-400)范围内,考虑了包括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管排横纵向间距等因素对于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影响。给出了平直翅片管换热器在该类水加热器中应用的可靠率在95%以上的换热关联式。得出Re,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的影响规律。在Re=180-400,Nu与Re基本呈线性关系;在N>3后,管束的换热性能差异较小,为这种换热器的设计,选型及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翅片开缝等设计思想,对电子器件空气冷却平片散热器中的翅片进行改进,并对连续平片、分段平片、分段开缝翅片等散热器进行了层流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相同风扇泵功条件下,分段平片性能优于连续平片,开缝翅片优于分段平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冷却要求更高的新型换热器,相比原换热器,新型换热器翅片间距和翅片厚度更小,翅片开缝且分段.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新型换热器在风扇功率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用于下一代热负荷更高的CPU,并讨论了常规的空气强制对流冷却的极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左延超  付艳华 《科技信息》2011,(34):405-405
一、材料材质和规格 1、钢管材质选用山或AY3,钢管进出场必须有出场合格证。 2、钢管规格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焊接钢管立杆及大横杆长度4-6.5m,小横杆长度2.1~2.3m。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流阻特性,以换热系数和压降作为评价指标,用逐个分析各参数对换热和流阻特性的影响以及综合换热评价指标两种评价方法实现对换热器风机风量、翅片间距、厚度和管横纵向间距的优化。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压降影响最大,管纵向间距对空气侧换热系数影响最大;一种优化组合为风机风量1 450 m3/h、翅片间距2.4 mm、翅片厚度0.38 mm、管横向间距28 mm和纵向间距15 mm,另一种优化组合为风机风量1 700 m3/h、翅片间距2.4 mm、翅片厚度0.38 mm、管横向间距28 mm、纵向间距21 mm;使用优化换热器的冰淇淋机的换热能力比原设备分别提高了5.73%和6.85%。  相似文献   

6.
主换热器是铅基反应堆的关键热传输部件,直接影响反应堆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以液态铅铋冷却自然循环反应堆的管壳式主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从换热管长度L、外径do、壁厚c、管间距P这4方面对换热器进行热工水力分析研究,并采用JF因子对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贡献比CR及平均信噪比SN评价因子得到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A1B2C1D2.研究表明,管长L对换热器性能影响最大,而管间距P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强制对流翅片管式换热器结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恒流条件下的强制对流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霜模型,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将结霜模型和风机性能曲线联合起来考虑,在更加切合实际的情况下,模拟了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热力性能.研究发现,换热器结霜引起了翅片效率、空气流通率及翅片性能的显著降低,同时还伴随着空气侧压力降上升.讨论了改变风机类型、翅片间距以及翅片厚度在内的几种设计参数对结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平支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3种翅片间距(S=2.0,2.6,3.2mm)和3种管排(N=2,3,4)的9个平直翅片管热器的换热和阻力特性,在工业常用Re数范围内给出包括翅片间距及管排数影响的换热和阻力性能通用交联式,同时得出翅片间距,管排数对换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设计和选用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锯齿型板翅式换热器未能同时优化多参数,或者大多优化研究存在对经验关联式依赖的问题,提出了利用Kriging响应面来近似目标函数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遗传算法对锯齿型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结构参数的优化方法。在维持翅片通道雷诺数为800时,把换热器的最大j因子、最小f因子和最大F_(TEF)因子作为3个单目标函数,对翅片的翅片高度h、翅片间距s、翅片厚度t和翅片节距l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翅片高度h与翅片间距s对换热器综合性能F_(TEF)因子呈正增长,而翅片厚度t和翅片节距l呈负增长;在翅片高度为9.5mm、翅片间距为2.2mm、翅片厚度为0.1mm和翅片节距为3mm时,换热器性能最佳;结合Kriging响应面的遗传算法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对经验关联式的依赖。该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锯齿型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管排数及不同翅片间距的9个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试件进行了传热与阻力特性试验,给出了实验特性曲线及关联式,并对管排数及翅片间距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有益的结果,另外,对三角形波纹翅片与平直翅片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三角形波纹翅版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管排数及不同翅片间距的9个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试件进行了传热与阻力特性试验,给出了实验特性曲线及关联式,并对管排数及翅片间距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有益的结果。另外,对三角形波纹翅片间距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有益的结果。另外,对三角形波纹翅片与平直翅片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三种大管径翅管式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翅片形式以及管排数对空气侧强化传热的影响,分别对9排和12排带平直、开缝、纵向涡3种翅片形式共6个翅片管换热器元件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高于带纵向涡翅片管换热器和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但阻力相应也增加,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传热性能略低于开缝翅片,但阻力却只比平直翅片稍大,这表明采用这种翅片形式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管排数的同一片型换热器的努塞尔数及阻力因子相差很小,可以认为与管排数无关.在试验的雷诺数范围内针对各个试件整理出了传热和阻力的经验关联式,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缝翅片管换热器换热和压降特性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干/湿交替循环试验得到换热器性能的评价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不同翅片间距的开缝翅片管换热器进行试验,分别研究了翅片间距和空气侧流体的雷诺数(Re)对换热器的换热及其压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需先经过若干次干/湿交替循环试验,待其测试数据稳定后,才可进行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测试.风速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可转化为时Re的影响.在500相似文献   

14.
开缝翅片压降和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研究了开缝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分析了开缝翅片厚度对换热器压降、换热特性的影响,并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计算结果.得出了翅片开缝能起到强化翅片换热的效果且开缝翅片厚度存在最佳值等结论,为优化新型管翅式换热器提供参考.同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翅片间距对储热单元的储热时间与储热量的影响,对管翅式相变储热单元的结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设计4种不同翅片间距的管翅式换热器,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实验数据探讨翅片间距对储热时间及储热量的影响,进而选取两组翅片间距模型分析供暖运行参数对储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热泵工作温区下,翅片间距最小比最大模型的完全熔化时间缩短了79.57%,储热量减少了13.31%;进水温度升高,熔化时间缩短,储热量增加,与进水温度为55℃相比,进水温度为70℃的两组模型熔化时间分别缩短64.45%和65.77%,储热量分别增加17.27%和19.35%;进水流量提升促进相变材料熔化,最大入口流量与最小流量相比,两组模型完全熔化时间分别提升了11.54%和8.17%,储热量在8 h内分别增加8.10%和16.59%,且存在阈值流量,超过该流量后对储热量的影响很小。可见,减小翅片间距不仅降低储热量,还会导致储热单元成本显著提高,因此储热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放宽翅片间距以降低换热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中试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烟气脱硫机理研究。本文机理适用于脱硫剂浆液雾化、大量脱硫灰循环情况下的烟气脱硫。中试试验中,以Ca(OH)2、Cao、Caco3为脱硫剂,在Ca/S=1.0-2.5,AAST=2-20℃的条件下测试了其脱硫性能及干燥性能。试验表明,Ca(oH)2、Cao、Caco3的脱硫性能依次降低,其脱硫效率分别相差约5%、35%。三种脱硫剂的脱硫效率随Ca/S的增加以及AAST的减小而增加。浆液滴的干燥时间为1.0-2.0秒。二氧化硫的脱除主要是在液滴干燥之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双排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换热和流动性能的三维稳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三维稳态模拟研究了叉排和顺排布置形式、几何尺寸和雷诺数ReD对双排平直翅片管换热器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尾流区面积是影响换热量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尾流区的风速很小,部分空气无法被主流带走,造成了空气和翅片间的温差很小,努塞尔数NuD接近零;顺排管换热器前排管的尾流区较宽,并与后排管的连接形成宽度为D的尾流通道,形成了比叉排管换热器大的尾流区面积,因而前者的换热效果比后者差。在几何参数中,翅片间距对换热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因为翅片间距较大时,管前和管侧会产生向下游移动的马蹄形漩涡,显著强化了换热;流动方向或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间距的减小,会增大前排管尾流区对后排管的影响,从而恶化传热。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数值模拟的结构方案,对车用空调冷凝器的风速范围进行流动换热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田口法分析翅片高度、百叶窗转向区长度、翅片间距、翅片宽度、百叶窗间距和百叶窗角度六个结构因素对空气侧传热和流动影响的重要性,得到空气侧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翅片宽度是传热因子主要影响因素,翅片间距则对摩擦因子影响最大;翅片间距、百叶窗角度和百叶窗间距对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综合性能影响起主要作用;在雷诺数600~1 400范围内,优化分析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的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综合性能提升了4.03%~11.09%.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和钢管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强度分别为54 MPa、83 MPa、116 MPa的混凝土和壁厚分别为1.0 mm、2.0 mm、4.7 mm的钢管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越高,应力-应变关系线性段比例越高,横向变形越小,说明越接近均质材料。在受压条件下壁厚4.7 mm的钢管屈服后,荷载仍缓慢上升;壁厚2.0 mm钢管,达极限荷载后缓慢卸载,而壁厚1.0 mm的钢管在弹性阶段达极限荷载后突然卸载,表现为弹性失稳破坏。用澳大利亚标准AS4100-1900计算薄壁钢管的强度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换热成本比的R410A风冷式冷凝器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R410A空调用风冷式冷凝器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换热量成本比为优化目标,分析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稳态分布参数模型的换热器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得出冷凝器换热量和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变化的情况,给出了冷凝器在一定运行条件下的单变量和多变量优化结果.研究表明,换热成本比随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和管内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