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育种中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AFLP分子标记的原理、流程、技术关键及其优化措施.对AFLP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价.综述其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最后对AFLP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AFLP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FLP(扩增酶切片段多态性)是由Zabeau等近年发明的一项新的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具有技术可靠性和技术高效性.一次可获得50~100条谱带.本文详细介绍了AFLP的银染检测程序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AFLP技术为不同来源和不同复杂度基因组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被称为“下一代分子标记”。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可靠性强,多态性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AFLP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种群遗传学、病理学、DNA指纹分析的研究和建立数量性状基因图谱,成为最主要的遗传标记,论述了AFLP的原理、特点、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化、生态型分析等分子系统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较大进展.总结了AFLP的改进技术,并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丽  郑晓鹰  E. Klocke 《广西科学》2004,11(3):249-257
应用RAPD和AFLP的DNA指纹图谱方法分析25个甜(辣)椒和22个番茄品种的真实性,并进一步比较RAPD和AFLP的DNA指纹图谱在鉴定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之间的真实性时的有效性。对于甜(辣)椒品种,AFLP方法中,2个引物组合扩增反应的多态性片段即能将25个品种完全分开。虽然,每个样品的AFLP的扩增产物中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为9%,低于RAPD的35%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但是,AFLP的信息量远远大于RAPD的信息量,它的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平均多态标记为5.1,而RAPD仅为2.2。所以,在甜(辣)椒的指纹图谱中,AFLP的有效率是RAPD的2倍。对于番茄品种,每个样品的AFLP的扩增产物中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为5.5%,大大低于RAPD的单引物61%多态性片段和双引物58%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它的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反应的平均多态标记为2.6,而RAPD中,单引物扩增的平均多态标记为4.2,双引物扩增的平均多态标记为4.4。一个单引物和一个双引物的RAPD扩增反应的多态性片段即能将22个番茄品种中的21个完全分开。所以,在番茄的指纹图谱中,RAPD的有效率是AFLP的2倍。因此,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品种的真实性时,不同的作物所适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可靠性强,多态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在不需要预先知道DNA序列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进行多数DNA酶切片段的PCR扩增.以小麦为材料,对AFLP指纹银染技术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技巧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并建立起了AFLP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介绍了AFLP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在茶树中的应用,同时也对AFLP的几种改进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松属树种种苗鉴定中AFLP指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是高效而可靠的标记技术之一,特别对于那些基因组序列信息很少的物种更为有效。笔对基因组较大的松属树种的AFLP实验程序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松树树种AFLP分析中DNA酶切、引物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的优化实验程序。结果显示.预扩增反应中利用选择碱基数不同的预扩增引物(E/M 1,E/M-2)制备的模板对后续的选择性扩增结果没有显影响;在选择性扩增反应中,对碱基数目选择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分别测试了15个E-3M-3引物组合,6个E 4/M 3引物组合及15个E 3/M 4引物组合。对于有相同选择碱基数的引物.扩增结果随选择碱基的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据总的扩增结果发现,选择碱基增加时.扩增谱带数明显减少,谱带清晰度增加,即当选择碱基增加到E引物末端时(M十4/E 3),大多数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数要比选择碱基增加到M引物末端(E 3/M 4)的引物组合扩出的谱带数少且带型清晰。总体来看,E 4/M 3的引物组合比较适合于松属树种的AFLP分析。笔还利用单株树种子的胚乳组织对AFLP标记的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所用的两个引物组合获得的标记中,约有30%左右的分离标记.分离标记中偏分离比例约为6%。另外.选用3个松属树种对选出的14个AFLP引物组合进行的验证显示,这些组合在不同种间均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说明在不同松属树种中筛选出的引物组合可以为其它松属树种AFLP分析引物组合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家鸭和野鸭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AFLP技术分析我国8种常见家鸭和2种野鸭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在选取的17对引物中,有9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带数在44-83之间.共得到513个标记位点,其中498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97.1%;根据AFLP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GS).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331~0.589范围内,绿头鸭、斑嘴鸭与家鸭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298~0.520和0.316~0.522之间.方差分析表明两组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知绿头鸭和斑嘴鸭在家鸭品种的形成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并根据D值绘制了它们的聚类图谱.  相似文献   

10.
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为研究材料,以AFLP技术为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MseI,对影响麦长管蚜AFLP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如DNA的提取质量、酶切与连接、扩增条件、引物选择、染色方法等进行了优化处理,构建了麦长管蚜AFLP银染技术体系。酶切与连接分步进行,预扩增与选择性扩增同体系完成。在此优化体系下,可以得到重复性好、稳定性和多态性高的麦长管蚜AFLP条带。该体系的构建为蚜虫种间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AFLP标记在植物研究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特点,详述了AFLP-DNA指纹技术在植物研究中应用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SR、ISSR、SNP等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不同DNA分子标记在作物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充分展示这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嘴白鹭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建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的Pst I/Mse I AFLP分子标记方法.采用黄嘴白鹭13个样品作为一个种群的池DNA,通过对AFLP方法中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电泳和银染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套适合黄嘴白鹭的AFLP技术优化体系,为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其特异性强、可靠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为中草药鉴别开辟了新的道路.RFLP,RAPD,AFLP,DNA序列分析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该领域被广泛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介绍了这几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概括了近年来的应用进展,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AFLP技术发展及其在水产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既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该方法高效、灵敏、模板需要量少、多态性强,且实验结果稳定性、重复性好.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发生及发展,并主要阐述了该技术在水产生物学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育种操作效应监测、种质鉴定、基因的定位及分离、系统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应用.同时预测了AFLP在水产生物甲基化研究中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AFLP标记片段测序方法比较费时,成本也较高.设计一个包括EcoRI接头引物和5′端加36个额外核苷酸的长引物AF2SC,用该引物再扩增时可AFLP片段末端增加36个碱基.再利用这36个碱基的末端序列进行测序,只需一次反应就能获得AFLP标记片段的全序列.该方法缩短了AFLP片段测序所需时间,也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流行 小种CY25,CY27,CY28,CY29,CY30,CY31和目前主要新致病类型Hybrid46致病类群 类型3(Hy3),Hybrid46致病类群类型7(Hy7),水源11致病类群类型13(syl3)以及紫 外诱变菌系WV-4的DNA指纹特征,并与毒性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供试菌系的A兀JP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反映了菌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r 样性;据此,用uPGMA聚类法建立了反映菌系间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树状图.(2)供 试菌系的AFLP指纹多态性和毒性多态性不相关,基于这两种特征对菌系遗传关系 的推断是不相同的.(3)AFLP所揭示的菌系间遗传变异度明显高于毒性分析,同时 避免了毒性分析的一些缺陷,说明AnP适合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4) 用DOLLOP建树法对供试菌系的进化关系作出了初步推断,结果显示供试新致病类\r 型和原有小种可能是平行进化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我们以两套不同世代(早代和高代)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及其母本(四倍体小麦,AABB)和父本(粗山羊草,DD)为材料,采用DNA—AFLP和SSCP方法分别对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基因组中来源于父本的条带发生丢失的数目更多,表明倍性较低的亲本(DD)基因组序列在多倍化过程中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DNA—AFLP结果相比较,采用SSCP方法检测到的变异比例明显较低,说明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区域发生变异的频率较低,而DNA—AFLP检测到的丢失条带可能主要为非编码序列,特别是重复序列.分析还发现,有4个基因在杂交F1代就发生了变异,这说明这些基因变异是由于杂交引起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4个基因中,有3个位于2D染色体长臂上,并且位于相近的同一区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异具有选择性,而不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9.
用cDNA-AFLP银染技术研究与花椰菜花色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smart cDNA PCR和AFLP银染技术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mRNA差别显示技术,用这种方法对花椰菜黄花和白花的两个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研究,找到一条差异带,经过Northern点杂交检测,发现此带为白花株系特有的谱带。  相似文献   

20.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FLP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DNA指纹技术,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高、能反映生物基因组的细微变化,在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系分析、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微生物分型与鉴定、生态位变化、抗性育种、动物近交系选 育、疾病诊断等方面应用广泛。本简述了AFLP分子标记的基本大批量、方法与特点以及在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群落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