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科亚古泉华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永平 《科学通报》1986,31(21):1654-1654
1984年夏,中国-联邦德国珠穆朗玛峰北坡联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聂拉木县的科亚盆地考察中,于盆地东缘的科亚普河左岸发现了一套厚度七米多的古泉华沉积。它是西藏地区目前发现最厚的泉华沉积,并且处于高喜玛拉雅山的较高山区,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在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中,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的西双版纳早已名震海内外,可谓尽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地处苍凉大西北的青海高原上也有个“西双版纳”,那就是堪称塞外奇观的孟达山自然保护区。它地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南30公里的昆仑山支脉西倾北坡。这里的山水风光和天然植物,与云南西双版纳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北坡鸭子泉河阶地发育及其构造-气候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仑山北坡鸭子泉河流阶地系列是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地貌标志. 阶地地貌及沉积学研究证明其为构造成因阶地, 是青藏高原北部构造隆升过程中河流阶段性下切作用形成的. 通过粗颗粒石英(90~125 μm)的光释光单片再生法(SAR)及14C测年研究, 初步确定鸭子泉河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分别约为57.5, 12.8和6.5 ka BP. 三级阶地特征及年代学研究揭示昆仑山北坡在全新世初期河流下切速率明显提高, 从12.8 ka BP开始下切速率平均值由0.43±0.08 mm/a突变为1.59±0.69 mm/a, 显然, 全新世之初昆仑山开始较为强烈地隆升. 青藏高原北部边界的阿尔金断裂构造运动也存在本次变化, 但其隆升速率明显大于昆仑山, 这种差异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地表隆升和地壳增厚有大于其内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登义 《科学通报》1982,27(6):359-359
从1975年5月在珠峰北坡气象考察中,发现在海拔7500—9500米高度内有中小尺度系统,且从它们产生的大气条件来看似乎与背风波动有关,为探讨珠峰北坡中小尺度系统与背风波动的关系,1980年4月在这儿进行了平移气球观测。结果证明,珠峰北坡确有强烈的背风波动存在,它们与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大气条件是一致的;可见,珠峰北坡的中小尺度系统确与背风波动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的含量,在目前为884ppm的水平上,正以每年约1.5ppm的速度增长着。为预测这种增加将对地球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正进行着许多工作。然而在本期《自然》617页上,伍德沃德(Wood-Ward)报导了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他通过对保存了200年的植物标本进行的组织解剖研究发现;生长在英国中部几种树叶中的气孔密度(单位叶面积上的气孔数)在过去的200年里,逐渐减少了约40%。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环境学家、生物学家和古气候学家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的现代大气环境记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李忠勤 《科学通报》1994,39(23):2200-2200
1992年在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海拔6400m处钻取的古里雅冰芯,连续记录了大气对流层中上部气溶胶的干、湿沉积,为研究青藏高原西北部高空大气环境提供了独特的契机.根据对冰帽的粒雪成冰和冰内化学物质的沉积过程以及冰芯物理学研究,现已探明冰芯内主要特征层位的形成机制和季  相似文献   

7.
E.C.吉奥多列斯古在罗马尼亚植物学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他生于1866年5月10日,求学于雅西理学院。他在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博士论文E.C.吉奥多列斯古"光照封龄随物的形肤舆礴造的影髻"是在巴黎  相似文献   

8.
曹伯勋 《科学通报》1989,34(7):530-530
1985—1987年,作者等在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北坡发现一新的早更新世含化石和古冰楔遗迹地层,建立了太平山组(Q_1t)。 一、太平山组(Q_1t)剖面简述 剖面位于北纬39°42′N,东径115°56′E左右(图1),发育在残存的上新世唐县期侵蚀面上,海拔150m。为奥陶系石灰岩中一裂隙状熔洞——洼地环境堆积,上宽16m,往下收缩,深9m多未见底。太平山剖面情况见图2。  相似文献   

9.
对海陆相三叠-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生物事件的探究无不依赖于对地层格架和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本区早侏罗世含海相动物化石的金鸡组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制约了对该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系统学和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本文报道近年来在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金鸡组发现的一批重要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查明了其分类学属性、保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该植物群以形态保存密集、羽叶和茎干连生、本内苏铁叶化石与生殖器官化石Williamsoniella同时保存等为特征,代表了一个以本内苏铁植物耳羽叶(Otozamites)为主导的早侏罗世植物群落.这批植物化石不仅代表深圳地史时期植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岭南)早侏罗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这些植物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广东早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对比,加深对华南三叠-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化石多样性演变的认识,为深入探究该地区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动植物也有对抗衰老之策吗?对此,生物学家有了新的发现……十几年前,丹尼尔·多克便带着一罐五颜六色的牙签蹲在阿拉斯加的苔原上研究一种奇特的植物。在这片大陆最高最寒冷的北坡顶上,生长着一种初夏时盛开着艳丽粉红色花朵的低矮植物,它们就是无茎麦瓶草,也叫无茎蝇子草,是一种苔藓剪秋罗属植物。据多克说,无茎麦瓶草的幼苗只有"图钉头那么大",要过20多年才能长大一些。多克是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位生态学家,他一直在研究这种独特的植物,对它们进行鉴  相似文献   

11.
杨钟健 《科学通报》1956,1(5):58-58
我们知道古生物学分为三大部门,即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和古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庄中国的研究,虽然有将近30年的历史,但一直到解放前夕为止,关于这一门科学的研究,一直严重地受着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影响。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相当分量的这一类研究论文是外国人作的。这些工作当然谈不到计划性,即就在各地的发见,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偶然性和兴趣性。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完全与实际脱离,成了  相似文献   

12.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的果洛、玉树和四川省的阿坝三个藏族自治州境内。位于山脉西北部的主峰海拔高达5266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发育有现代冰川。巴颜喀拉山属于东昆仑山尾翼的南部支脉,同时也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其南坡径流汇人通天河和金沙江而属于长江流域;其北坡径流则汇人玛曲属于黄河流域。因此,巴颜喀拉山也被称为“江河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张宜  郑少林  NAUGOLNYKH Serge V. 《科学通报》2012,(24):2297-2303,2341
最近,在中国山西保德白家沟上二叠统孙家沟组的化石研究中,发现了盾籽科鳞羊齿属新种保德鳞羊齿(Lepidopteris baodensis sp.nov.)的2枚末次羽片.该种的末级羽轴、小羽片中脉和侧脉的背面具有三角形、梯形、圆形或舌形泡肿突起,显示了与间小羽片不同的特征.鳞羊齿属是晚二叠世欧美植物群典型成分之一.自1869年Schimper建立该属以来,其特有的泡肿突起完整的表皮构造一直不甚清楚.新种所显示的这种泡肿突起完整的表皮构造,不仅扩展了鳞羊齿属的生物学和分类学知识,证实了该属存在于中国上二叠统,而且拓展了我们对欧美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地理关系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Autunia conferta (Sternberg) Kerp在新疆塔北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光隆 《科学通报》1990,35(2):123-123
美羊齿类(Callipterid)是北半球二叠纪较重要而又相当庞杂的一个化石类群,该类植物中,以 Callipteris, conferta,(Sternberg) Brongniart最为重要,它在地层中的首次出现,曾被视为陆相二叠系开始沉积的标志化石,近30年来,西欧的一些古植物学家通过重新  相似文献   

15.
史恭乐 《科学通报》2023,(12):1487-1500
陆地植物的蒸腾作用将部分降水再循环到大气中,是陆地水循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地质历史中陆地植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不断演化,其蒸腾作用能力也在不断演化.现代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的被子植物具有导水性较强的导管和较高的叶片叶脉密度,使得它们在水分运输效率和蒸腾作用能力方面远高于其他现生和已灭绝的植物.早白垩世早-中期被子植物演化的最初阶段其叶脉密度较小,与其他现生和已灭绝植物的叶脉密度相近.但在白垩纪中期和白垩纪-古近纪之交被子植物经历了两次叶脉密度的显著增加,代表了两次被子植物蒸腾作用能力的显著提高.单穿孔板导管的出现和叶片叶脉密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被子植物的导水率、蒸腾能力和光合能力,进而增加了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竞争优势,并很有可能同时增加了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和降水量.利用被子植物化石可以重建古降水和古湿度等多个与水循环相关的气候指标.前人基于植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全球温暖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和始新世时期,现今为严寒荒漠的北极地区具有常年温凉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和茂盛的温带森林.温暖的北冰洋和广布的森林导致了北极地区旺盛的水循环和较高的空气湿度,进而又有助于维持这一地区常年的温凉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64年12月5—12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等单位的代表共70人。大会共收到论文187篇,在大会上宣读了10篇,在四个分组会上宣读了51篇。几年来,古生物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仅就这次年会收到的论文数目来看,就相当于1962年的两倍。原来研究比较薄弱的门类或空白地区的地层层位,如前寒武纪的微体古植物、新生代的植物、六射珊瑚、古杯、昆虫、泥盆纪与古新世的脊  相似文献   

17.
黄本宏 《科学通报》1980,25(15):703-703
天山兴安褶皱带石炭二迭纪时是我国又一个重要植物地理区,对其植物群的研究不仅对确定地层时代和对比是必要的,而且在古植物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口店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捷 《科学通报》1995,40(12):1151-1151
198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曹伯勋等在填制1/5万周口店幅地质图过程中,在周口店距猿人洞地点北东约2km、海拔140m的太平山北坡发现了一个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早更新世洞穴——裂隙堆积地点(太平山北坡东洞,简称东洞),当时他们在剖面上采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后来对该地点的地层、孢粉及古地磁做了研究,认为该地点为早更新世晚期.1992及1993年,作者又用筛洗法在剖面上进行逐层采集,获得了一批以小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古生态学的纵深发展,陆生植物的古生态学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兴趣.本文试图以生物全息律和现实主义原理为基础,对古被子植物化石的全息生活型进行讨论.对全息生活型的建立、群落垂向结构的立体复原提出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并应用这一方法对笔者正在研究的著名山旺植物群进行了全息生活型复原,与该群落的其它生态学资料相对照,进而对山旺的古气候、古纬度提出了进一步认识.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导师陈芬副教授的指导,得到张颖清副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20.
盧衍豪 《科学通报》1963,8(1):40-40
一我国古生物学的正式研究,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发表论著一千余篇,记载了各种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约一万个种。这些古代生物的研究,对于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和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发展的历史,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国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