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波形板分离器的冷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波形板内的液滴分离和二次携带现象的机理,优化波形板结构,针对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展开了冷态实验分析.实验采用空气与雾化水混合而成的汽水混合物模拟湿蒸汽,分别对无钩、单钩和双钩这三种板型在不同速度下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可以指导设计的波形板分离效率的无量纲经验公式.实验表明:双钩波形板的分离效果最好;在入口流速较低时,提高流速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但在流速超过临界破膜速度6.7 m/s后,二次携带现象明显,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波形板内液滴的运动轨迹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内流动的压力损失随通道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计算中,采用“隔离”无流动部分的方法建立实际流动区域.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波形板汽水分离器汽水两相分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离流动模型模拟了波形板汽车分离器内的汽水两相流动,对波形板内液滴的运动轨迹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波形汽水分离器内流动的压力损失随通道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的变化 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PWR蒸汽发生器所采用的蒸汽干燥器-带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作了改进,并将三种具有不同波形板间距、波形板节距和波形板波数的改进型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和两腔式改进型疏水槽在水-空气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对PWR蒸汽发生器所采用的蒸汽干燥器——带钩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作了改进,并将三种具有不同波形板间距、波形板节距和波形板波数的改进型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和两腔式改进型疏水槽在水-空气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波形板分离器中液滴二次携带碰壁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波形板气水分离器内二次液滴携带现象的机理,得出波形板内二次液滴主要来源于气流剪切液膜和液滴撞击液膜的结论,基于此建立了考虑二次携带现象的新的碰壁模型.新模型可以求出反弹后液滴的速度、液滴碰壁飞溅后所产生的二次液滴群的直径、数目、速度和角度。为建立波形板分离的数值模拟和进一步获得分离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PWR蒸汽发生器中一次汽水分离器的汽水两相充分分层高度、三种改进型二次汽水分离器及一、二次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在水-空气试验台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并对二次汽水分离器作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种新型锥形式旋叶汽水分离器开展全尺寸的蒸汽-水热态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汽水分离效率随着蒸汽表观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但在低蒸汽表观速度区变化不敏感;分离器压降随着蒸汽表观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基于商业计算流体软件STAR-CCM+,利用Euler-Euler两流体模型方法开展旋叶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液滴粒径对汽水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粒径的液滴有利于液相的分离,但液滴粒径对压降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研究建立了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数值计算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分离器压力场、速度场和液相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对气固(或气液)两相流动分离器进行了设计。并计算了流道内的流动状态,对几种不同形式分离器的流动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A-t双参数曲线波形板分离叶片不仅分离效率高,而且流动损失小。  相似文献   

10.
在对汽水分离装置中液滴运动过程中的相变现象描述和物理机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压力变化条件下静止单液滴相变模型的基础和液滴运动模型,建立了单液滴运动相变模型。该模型给出了液滴运动过程中,由于流动阻力和局部结构改变造成压力降低,打破汽液相平衡而造成液滴的快速蒸发和汽液相平衡蒸发2个阶段的机理解释和数学表述,与已有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均较符合。该模型可以用于液滴在重力分离空间、旋风和旋叶分离器、波纹板分离器等汽水分离装置中运动相变过程中的分离效率计算,衡量液滴相变对汽水分离性能的影响,指导分离装置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受物料种类、物料颗粒大小、气流速度、气密性及分离器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提高其分离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颗粒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回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乎相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常规气锚在油气比较高的条件下油气分离效率低,进而导致抽油泵充满度小,泵效低,无法满足高气油比生产井生产要求.且体积大,不便于安装.在此,根据气蚀理论和离心分离原理研制出KZQ-48/89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与常规气锚相比具有油气分离效率高,且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现场试验表明,该油气分离器具有较强的油气分离能力,油气分离效率较高,极大提高了抽油泵充满度及泵效,可满足高气油比生产井生产要求.该分离器在新疆漠北区块进行试验3井次,成功率达100%,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湿气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该装置可循环地将天然气中的重质烷烃和水分离出来;其主要优点包括结构紧凑,无化学污染,节能环保,从而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和阻力特性对超音速分离管的工作性能有重要直接影响。目前设计加工了一套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并搭建了室内实验台,分别对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和B型对再循环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流动阻力小,旋流强度高,分离效率好的内置旋流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内置旋流器A型具有较强的旋流特性,B型具有较强的阻力特性。采用内置旋流器A型的分离管分离效率高,脱水性能好,因此得出内置旋流器的旋流特性相比阻力特性对分离管的脱水性能的影响更大,内置的旋流特性越好,超音速分离管的脱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实验装置中分水器的改进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雄 《实验室科学》2010,13(5):156-158
针对传统分水装置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分水器。实践证明,该分水器具有分水效果好,反应产率提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替代传统分水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简称PDPA)对含稳流器的组合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同时与相同试验工况下无稳流器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稳流器的组合气液分离器在试验工况下有很好的分离效率,稳流器能有效地提高组合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碟式分离机分离乳脂的问题,根据原乳的特性,在合适乳脂分离的离心机结构和操作参数的条件下,按照碟式离心机原理,分析了转鼓壁离心应力产生的原因.并利用第三强度理论,导出离心机转鼓壁厚计算公式,并根据原乳的物性计算出转鼓壁厚.  相似文献   

18.
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除尘设备,旋风管是卧管型分离器的重要部件.本文研究了三种结构的卧管型旋风管,通过性能对比实验,选出一种性能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立置导叶式旋风管作为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的基准型旋风管。并给出这种基准型旋风管的性能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卧置切向入口式旋风管比立置轴流导叶式的性能要优越。  相似文献   

19.
应用标准к-ε模型和多相混合模型,对重力式油气分离器内聚结元件分离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含有竖向平行板、蛇形相向、相背平行板和田字板4种不同聚结元件的分离器内部流场中速度矢量和各相体积分数分布,得到了不同构件的聚结特性.结果表明,聚结元件具有稳定流场,抑制涡流,对液滴进行有效聚结的优点,其中田字型板聚结元件效果最优,蛇形相向平行聚结板次之,而竖向平行板聚结元件的聚结效果最差.为分离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