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根据模糊数学及可靠性设计理论 ,建立了V带传动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探讨了随机变量与模糊变量同时存在 ,即将工作应力视为随机变量而将许用应力视为模糊变量时V带传动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参数模糊性的可靠性更能反映带传动的真实运行状况 ,采用模糊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提高V带传动的可靠度 表 2 ,参 6  相似文献   

2.
针对斜抽芯机构中斜拉杆的负荷有失效特点,分析了斜拉杆工作状态完好这一事件的模糊性的来源和模糊性以对其疲劳强度可靠性的影响,建立了斜拉杆工作状态完好这一模糊事件隶属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及斜拉杆疲劳强度模糊可靠性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疲劳强度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模糊因素对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应力视为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将强度视为具有某种连续型隶属函数的模糊变量,提出了机械强度分析的半随机、半模糊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并依据疲劳强度计算的Gerber方程及模糊数运算规则,讨论了工程结构疲劳强度模糊可靠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应用的具体实例,说明该模糊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装载机轮边行星减速器接触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载机轮边减速器为研究对象 ,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 ,建立了模糊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公式 ,探讨了齿轮设计中模糊变量和随机变量同时存在时接触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其结果表明了模糊可靠性在轮边减速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将模糊可靠性理论应用于提升机主轴的疲劳强度设计中,建立了提升机主轴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数学模型,介绍了它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算例。算例中通过分析比较,说明了模糊可靠性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装载机轮边行星减速器接触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装载机轮边减速器为研究对象,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模糊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公式,探讨了齿轮设计中模糊变量和随机变量同时存在时接触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其结果表明了模糊可靠性在轮边减速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邓林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690-8694
依据模糊数学原理将模糊可靠性问题转化为常规可靠性问题来计算机械零件的模糊可靠性。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中,对隶属函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推导了模糊可靠度的计算模型。通过将非正态分布变量在设计点做当量正态变换来求解结构的安全指标和失效概率。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王婧 《科技信息》2013,(10):156-157
可靠性是度量现代机械装置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机械装置的性能,而且影响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可靠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科研机构和学者致力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针对机械装置中存在的大量模糊现象,简述模糊可靠性设计方法产生的必然性,并对现代机械装置中组成零件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作了讨论,最后通过简支梁的具体实例,对模糊可靠度进行了求解,实践证明模糊可靠性设计方法已成为解决现代机械装置中模糊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复杂转子系统,根据其失效的判定准则,提出了基于共振失效的可靠性模型并对转子系统进行了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首先,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判定了系统的主要失效模式,识别出最薄弱环节,预测了系统实际隔离裕度与许用隔离裕度,根据实际隔离裕度大于许用隔离裕度的关系准则,建立基于共振失效模式的可靠性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可靠性设计理论以及改进后的可靠性灵敏度计算方法,得到系统可靠度和基本随机变量对可靠度的影响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找到对系统影响较大参数后,在保证一定可靠度前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使参数对可靠度的敏感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系统电磁兼容性安全裕度的内涵和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了系统电磁兼容性安全裕度评估流程、评估指标体系等难点,并结合系统电磁兼容性安全裕度测试、计算、评估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有效验证方法,最后,给出了系统EMC安全裕度评估实例,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机械零件的强度和所受外载具有模糊、随机不确定性 .对于可靠性设计一般只考虑模糊性、随机性或者两者共时存在的情形 ,没有考虑模糊性、随机性相互融合的情形 .本文根据模糊随机规划理论、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原理 ,提出了机械零件模糊随机广义可靠性的概念 ,把机械零件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表示成条件概率 ,建立了模糊随机可靠性设计的一般模型 ,传统的随机变量可靠性设计以及模糊可靠性设计模型都是该模型的特例 .模糊随机可靠度计算模型可以在考虑设计人员的经验的情况下降低零件的失效概率 ,该模型不需要强度或应力的隶属函数转化为安全事件的隶属函数 .给出设计计算的公式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理论的随机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针对传统可靠性分析中计算量较大、方法单一、无法处理模糊变量等问题,提出了在随机变量与模糊变量相互等价转换的基础上,用传统可靠性理论分析模糊可靠性问题以及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传统可靠性问题;探讨了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截集和区间数等模糊理论进行可靠性计算;建立模糊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和概率论相结合,在不同的极限状态变量下进行可靠性计算;与传统可靠性计算的结论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拱坝失效故障树模型与失效概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高拱坝洪水、地震、山体滑坡等外载荷,坝身混凝土、坝基岩石材料强度弱化等的随机性,以及评价准则的模糊性;分析了高拱坝分别基于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确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应该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解决具有随机性、模糊性的高拱坝安全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的高拱坝失效概率故障树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14.
为便于冰区海上固定采油平台的设计和对其在服役期间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估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疲劳寿命试验 ,提出了冰区海洋平台构件的安全疲劳寿命计算及其可靠性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冰区海浪及海冰载荷作用于平台构件上的随机疲劳应力幅的计算方法 ,分析了平台构件的疲劳累积损伤 ,提出了考虑模糊性之后对Min er法则的修正。据此 ,给出了安全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 ,建立了新的模糊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按照此模型 ,给出了平台服役期间构件动态模糊疲劳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疲劳寿命试验及计算实例表明 ,与采用常规的确定性Miner法则计算结果相比 ,按照该文方法计算得出的疲劳寿命更接近于疲劳寿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热装式密封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影响密封环强度的因素很多而导致其强度和工作应力具有模糊性。根据信息熵理论中模糊熵和概率熵等效转换模型,建立起在正态分布下的模糊变量等效转换为随机变量的关系式,定义密封环相对应变量和允许相对应变量的隶属函数,推导出应变量校核的模糊可靠性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了热装式密封环结构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是实现高速公路高效运营的基本前提,本文提出采用实时安全可靠度来表征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的运营安全性。首先,根据研究目的,提出了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划分方法。然后,本文将高速公路网管理单元实时安全可靠度分为静态安全可靠度SS[i,t]和动态安全可靠度SD[i,t],静态安全可靠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动态安全可靠度在分析单车行车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可靠性图能分析方法确定。最后,本文通过算例,将实时安全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区间性与模糊性特点,提出了采用三角模糊数表示计算参数取值,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模糊分析模型.通过探讨三角模糊数构造方法,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三角模糊确定方法,然后,基于给定安全系数与承载力设计构建功能函数,引入截集理论与区间运算规则,...  相似文献   

18.
模糊可靠性疲劳寿命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随机栽荷下构件疲劳寿命预估中的可靠性问题,在模糊累积损伤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恒幅疲劳寿命的分布及试验参数,依可靠性理论,导出了恒幅载荷下构件的可靠度工作寿命的数学方程,从而建立了承受随机载荷的构件的模糊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同时还导出了传统累积损伤计算方法下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采用这两种模型,通过实测载荷谱,对构件的可靠度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并与实际安全寿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糊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预估的安全寿命与实际安全寿命相当吻合,相对误差仅为2.12%,传统可靠度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的预估误差为99.27%。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虑地震烈度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石结构强度破坏等级界限的模糊性来研究多层石结构抗震抗剪能力的可靠性问题.将地震地面运动模拟为含有模糊烈度参数的平稳过滤有色噪声的随机过程,引入抗剪强度破坏指数,建立了石结构抗震抗剪能力的模糊安全准则,为研究多层石结构的抗震抗剪可靠性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