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解决灌注泵的泄漏问题 ,对灌注泵的 3个特征及轴封泄漏量的解析式进行了分析 .认为轴封间隙过大是导致灌注泵泄漏的主要原因 ,而轴封间隙是由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引起的 .普通离心泵径向力及轴封间隙过大因而不适合用作灌注泵 .设计出一种改型环形离心泵 ,其压水室由一段环形流道和一段螺旋形流道组成 .对环形压水室、螺旋形压水室及环形 -螺旋形压水室泵径向力的定性分析表明 :这种改型环形灌注泵的径向力小 ,且最小径向力点向小流量方向偏移 ,正好满足灌注泵小流量下小径向力的要求 .对这种改型环形泵的径向力进行了测试 ,并将结果与相同比转速下涡形泵和环形泵径向力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
改型环形灌注泵的径向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灌注泵的泄漏问题,对灌注泵的3个特征及轴封泄漏量的解析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轴封间隙过大是导致灌注泵泄漏的主要原因,而轴封间隙是由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引起的,普通离心泵径向力及轴封间隙过大因而不适合用作灌注泵,设计出一种改型环形离心泵,其压水室由一般环形流道和一段螺旋形流道组成,对环形压水室、螺旋形压水室及环形-螺旋形压水室泵径向力的定性分析表明:这种必型环形灌注泵的径向力小,且最小径向力点向小流量方向偏移,正好满足灌注泵小流量小径向力的要求,对这种改型环形泵的轻向力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相同比转速下涡形泵和环形泵径向力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泵段与泵装置之间扬程曲线、功率曲线、效率曲线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泵段与泵装置效率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包括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泵装置最高效率点位于泵段最高效率点的左下方,同一流量下前者效率要高于后者,且随着流量的增加,两者效率之差越来越大.实例表明,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泵及泵装置原型与模型特性参数换算方法,根据流体动力学和相似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泵及泵装置相似准则,分析了原型与模型泵及泵装置水力模拟、机械约束、几何相似的近似性成因.据水力效率基本定义,推导表达了基于全部水力损失仅有摩擦水力损失假设下的泵及泵装置效率换算公式,以及考虑形状阻力损失和冲击旋涡损失的综合权重系数表达的水力效率换算公式.从理论上建立了模型泵及泵装置效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从模型试验特性中分离出各分项效率的方法;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泵及泵装置各分项效率相似换算的数学表达.该方法为泵及泵装置原型与模型特性参数换算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的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以内2外3泵马达系统为例,对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中多泵的多级流量输出以及多速马达的多级转矩输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到了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中马达的多级转速和转矩的理论公式,该理论公式同样适用于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对非对称型多泵和非对称型多速马达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可实现多级恒流量(多级恒转速恒转矩)输出,为新型多泵多速马达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400 m3/h绞吸式挖泥船泥泵吸入性能进行研究,指出了原泥泵的不足,并提出双泵串联的方案对该泥泵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挖深达18m,排距3000m,疏浚能力达1 250m3/h.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泵机组中的有关部件在运转过程中存在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泵的机械结构特点、运行以及安装、维护等几个方面,分别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振动的措施.经分析结果发现,保障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工况和泵在设计时的工况一致;保障泵中各个零部件的尺寸结构、精确度以及其他特性的适应性;保证泵机安装时零部件的质量要求和实际要求可以相符合;保证在对泵加工的精度要求和设计过程中的精度相一致等措施,就能有效消除泵的振动.  相似文献   

8.
泵及泵装置效率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泵及泵装置效率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泵及泵装置效率预测计算公式,并利用相似原理导出了相应的常数和损失系数换算式,此效率计算式还可为制定统一的原模型泵装置效率换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常规泵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工作特性及阀球运动规律的研究,设计出改进型斜井抽油泵。并将两种泵的工作特性曲线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抽油泵泵效开始降低的临界倾角,同时分析了倾斜角度和冲次对泵效的影响以及改进型斜井抽油泵泵效高于常规泵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斜井泵的内部结构的改进和材质的优选是泵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成果为现场斜井泵优选和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可逆传质和质量漏对三源化学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不可逆三源化学泵的新循环模型,揭示不可逆传质和质量漏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导出性能系数与泵能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进而讨论循环的其它优化特性,并确定化学泵重要参数的最佳工作区域和新的性能界限.  相似文献   

11.
由于灌注泵特定的工作条件,其结构和性能不同于一般用途的离心泵。本文根据使用中的问题,对我国石油矿场现用的各种类型灌注泵泵体进行了分析,认为单涡室灌注泵问题较多,而改型的环形压水室离心泵较适宜作三缸泵的灌注泵。  相似文献   

12.
当空气包的固有频率等于压力脉动频率时,它就具有最佳的压力脉动衰减能力,而这种衰减能力可由文中提出的压力脉动衰减系数β来衡量。本文讨论了各参数对空气包动力特性的影响,为设计者提供了改变空气包体积的依据,即改变空气包颈管的直径以改变其阻尼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现场使用的API推荐的75.2L空气包进行了分析计算,当这种空气包与SL 3NB-1300A型泵相匹配,泵的工作压力在20~30MPa范围内,它具有良好的衰减压力脉动的能力。就目前的现场条件,当该泵的工作压力为20MPa左右时,充气压力应为4MPa,当工作压力为25MPa左右时,充气压力应为5MPa.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评述现有抽油泵漏失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导出抽油泵环隙漏失量的一般计算式并指出了文章[2、4]中存在的差误。文末用算例与现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往复真空泵是我国生产最早的一种真空泵,距今已有50余年的生产历史,由于往复真空泵在粗真空范围内抽速大、抽气效率高,同时能在较差的真空环境中工作,泵的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所以在应用上经久不衰,据统计我国年产果超过8000台,在役泵超过5万台,是一种量大面广的真空获得设备,往复真空果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各工业单位,因此对往复真空泵的节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介绍果的功率计算及实现节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错齿齿轮泵。该泵经试验,与普通齿轮泵相比,其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降到四分之一,噪音降低约6分贝。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双向旋转泵,可用于各种需要泵油润滑的机械设备上。双向旋转泵结构包括高度集成的泵壳、摆线转子、输入轴、钢球和外壳。通过泵壳上的配油槽和摆线转子结构上的特点,可实现单向供油,双向旋转的功能。通过系统试验,测试其在不同输入转速下的排量、流量和抽空高度。该双向泵保证同等排量的情况下,简化系统结构,减少布置空间,降低成本,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边界无法数值模拟了新夏港泵站的进水流道,并通过对该30°斜轴泵模型装置的试验研究和模型换算,得出了模型及原型装置的综合特性曲线,该成果可作为新夏港和其它相同类型泵站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钻井泵阀阀盘运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泵阀密封面联接磨损的磨损速度与密封面上的接触比压成正比,泵的冲次是影响阀盘运动规律及对阀座产生冲击的重要因素,泵阀产生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泥浆、阀盘和阀座的冲击,冲蚀磨损导致泵阀的刺蚀。因此,优化泵的工作参数是提高泵阀的密封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磨损与润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摩擦与润滑直接影响着斜盘式柱塞泵的使用寿命,为延长其正常运行时间应尽量降低运行中存在的磨损.根据斜盘式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其磨损主要存在于柱塞和缸体孔、滑靴与斜盘、缸体和配流盘三对摩擦副中,它们是影响柱塞泵工作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着重分析了摩擦副之间磨损状况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从柱塞-泵筒运动副在井底流场下的变形、柱塞-泵筒运动副的流体润滑特性、漏失特性和柱塞泵筒运动副的能耗特性,研究了柱塞-泵筒运动几何尺寸的合理选取方法和选取公式.结果表明,运动副在液压力作用下呈“V”字形,应注意防砂和排砂.下井后运动副的间隙值会有较大改变,地面试验的间隙值只能作为参考,同时应改进现有抽油泵试验台的模拟条件.柱塞的有效长度、柱塞-泵筒相对运动速度和柱塞-泵筒初始间隙是相互关联的三个因素,选取时应综合考虑井深、抽汲液粘度、井温、排量、加工成本和工作可靠性等影响,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