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纵横捭阖",一般认为是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翻云覆雨之状,没有小国什么事。殊不知,"纵横"一词,究其出处"合纵"与"连横",原本就有小国的事。《韩非子.五蠢篇》中将"合纵"解释为"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则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可见小国"众弱"之间,只要勾连起来,是可以"以小欺大"的,难就难在"众弱"之间利益不同心不齐,合纵很难搞成。  相似文献   

2.
战国争雄,“邦无定交,土无定主①处士横议,辩士云涌.“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根,以次代为贤.②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或“事一强以攻众弱”③所以各国之间,都在围绕着争取盟国以对外扩张或以求自安的重大策略问题,苦心经营.“纵”和“横”的两种不同政治主张和外交政策,成为当时各国最敏感的争论焦点.外交关系的外部条件,当时被各国看得比内部条件还要重要‘于是一批受过那一时代新现实教养的“策士”或“智士”们,奔走于列国之间,不别亲疏,唯智谋是尊,唯富贵是取,凭一张利吃,并三寸巧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九聘其巧辞…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是近亲。先秦音与诗不分离,诗乃音之情感的语言体现,歌咏言,诗言志。观音知政即观诗知政。《吕氏春秋·适音》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伤,其政险也。”考查屈原的诗文,我们认为其诗反映的国政以乖又险。大处说,当时举国动荡,自春秋始,天子失位,诸侯争雄,《吕氏春秋·观世》曰:“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戋?),不得休息。”战国之世,七雄争强,屈原时代则是三强争立,社会面临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大转变。屈原诗中反映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故而其情感既怨又怒。小处讲,屈原是楚国一大夫,且又是土生土长的一位诗人。其思想情感的着眼点在楚,直面的是楚宫廷与民众,当时楚由盛转衰,走着下坡路,与秦争战连连败绩,与秦、齐的外交屡屡受挫。楚是昏君当道、谗佞作乱、黑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安全格局、战略力量对比、国家战略角色20年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从“两家人”到“多家村”,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高峰型变为高原型。大国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目前,这一战略关系的调整仍处于“运动过程”中。围绕有关安全与发展的规则之争、目标之争、形式之争、标准之争、进程之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或难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半个世纪以来国力竞争积淀的“北高南低”的差异及“一超多强”间的矛盾。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疲劳”又把各国推入了另一轮冲击中,产生了全球资本与民族资本、市场与政府、世界与国家的三对新矛盾。  相似文献   

5.
“一字之争”,非同小可,成则维护国家主权,增进民族利益,败则丧权辱国,贻害无穷。中国文坛向有“一字师”的佳话。其中较著名者有:唐代诗僧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叹服下拜。时下称郑谷为“一字师”。一字贵如明珠,易之诗文生辉。在外交上,则有“一字之争”。为一字、一词之存易,外交家唇枪舌剑,斗智斗勇,鏖战不休。在我国古代外交家中,北宋大臣富弼堪称佼佼者。他身处弱宋,但能刚强对敌。1042年,他出使契丹,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的要求。契丹主自恃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7.
王强  枫月 《世界博览》2023,(21):88-91
<正>六国联合一起抗秦,叫合纵;秦拉拢一些国家,打击另一些国家,瓦解六国联盟,叫连横。历史上有好几处关城都叫函谷关,但最著名的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函谷关。这个地方位于灵宝市北十五公里处的函谷关镇王垛村,接近河南、陕西和山西三省交界处,再往西五十公里就是陕西,往北过了黄河,则是山西。这个函谷关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大概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年初以来,美国总统卡特先后向国会提出了一九七九年的“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等文告。与此同时,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国防部长布朗等,也就美国外交、军事政策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从这些文告和谈话中可以看出,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面前,美国已就它的对苏战略进行某些调整,总的看来,“守中有攻”的趋势逐渐加强了。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关系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匡辅王室、存亡继绝的口号已不复闻,尔虞我诈,争王称霸的斗争极为激烈。“远至迩安”的目标已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等带有浓厚阴谋色彩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不仅对当年的诸侯国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在外交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远交近攻”的意思即结交边远的国家,孤立、进攻邻近的国家。它的倡导者是秦国的客卿范睢。范睢是魏国人,家境贫寒。他想事奉魏王,就先投靠了魏大臣须贾做门客。其时正是田单破燕复齐、齐国声威大振之际。魏王同相国魏齐商议,决定派须贾到齐国去重修旧好。范睢同行。齐襄王(前284-前265年在位)接见须贾,对魏、燕勾结,联合攻齐的往事耿耿于怀,表示魏王不可信。范睢在旁代须贾申辩,襄王听了很满意。谁想  相似文献   

10.
在总体外交战略的三个重要方面均取得成果;标志着其“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日趋成熟。今年以来,乌克兰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一是与北约签署了“特殊伙伴关系宪章”,二是与俄罗斯签署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三是与白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分别签署了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成果的取得使乌克兰在外交上占据了“东西平衡,左右逢源”的有利态势,同时也标志着乌克兰“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日趋成熟。总的看,“加强与北约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关系及创造睦邻周边环境”是乌克兰近年来实现总体外交战略的三个重要方面。与北约:“特殊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墨子里籍自清以降,以毕沅、吴亿、刘蔚华为代表的"鲁阳说"和以孙诒让、张知寒为代表的"鲁国说"之争,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对《墨子.公输》篇中墨子"止楚攻宋"时,楚国的国势与年代;楚故郢的地理位置;"子墨子归,过宋"之意蕴和墨子"止楚攻宋"的行程路线,潜心研究和文献考证,参考地方志记述印证,经过十几年对各地的走访和实地考察,获取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墨子是鲁阳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50年外交政策先后进行过四次战略性调整:建国初期到50年代的“一边倒”的外交战略;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一条线”外交战略;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经过不断调整、发展,中国外交已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一生,除做过短时间的兰陵令外,都是在讲学和著书中度过的。荀子先后到过齐、楚、赵、秦等诸侯国,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学生,李斯、韩非等就是在他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越来越注重实力外交;北约、日本也积极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世界各国又掀起一轮新的军备竞赛。这一形势的出现表明我国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战略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我国必须凋整战略,采取独立自主的“准结盟战略”,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预防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际战略观是对国际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主观因素,邓小平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突破传统国际战略思想观念,以“共赢”作为自己的国际战略观,推出务实外交,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文章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个维度对邓小平同志的“共赢”国际战略观作了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围绕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等问题展开的争论,延续了百年之久:20年代初有“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之争;50、60年代有“文”、“道”之争;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之争;90年代以后又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虽然每次争论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不同,但实质都是如何看待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的关系,这和世界教育史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形式”与“实质”由两相对峙到相互消融、最终归于统一的演变轨迹,对于语文教育是否也有普遍意义呢?  相似文献   

17.
要评价克林顿执政第一年的外交政绩,不妨先看看他的外交班子。先从克林顿本人说起,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总统,他入主白宫时国际知识不足,外交经验有限;再看他的最高决策圈里,既没有像前国务卿贝克、舒尔茨那样圆熟干练的政治家,又没有像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布热津斯基那样的谋臣策士。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缺乏强人的外交班子,在过去一年里却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外交战略调整。当初克林顿刚搭好外交班子时,美国一些报刊就评论说:克林顿用能人而不是用强人,目的是要把外交决策权牢牢掌  相似文献   

18.
大来这篇文章原题为《我国外交二百五十天》,发表于《文艺春秋》1980年10月号。作者回顾了他任大平内阁外相八个多月的外交活动,认为日本外交“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日本外交“由双边外交发展到多边外交”,“从经济外交发展成为经济加政治的外交”,“有时候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不得不下决心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日本经济的直接利益”。作者认为,今后日本的外交“应该”、也“不能回避”“发挥能动作用”,“同各国共同考虑世界问题”。本刊分期译载这篇文章的详细摘要。文中的“去年”指1979年,“今年”指1980年。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里根政府重新审查美国军事战略问题引起了国内一场广泛的辩论。首任卡特政府国防部主管政策的副部长罗伯特·科默在《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海洋战略与联盟防务》的文章,分析了美军内部“海洋战略”与“联盟战略”两派的分歧。这些分歧既反映了美国不同军种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也反映了它们在对苏战略和策略上的不同主张。现摘译此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标志着中国农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地主阶级展开生死的搏斗。对于这次农民起义,我国史学工作者进行过深入研究,撰写了不少著作,对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然而,关于这次起义的口号问题,意见不一:有的同志认为,它的口号是“伐无道,诛暴秦”;①有的同志则认为,“天下苦秦久矣”是口号;②也有的同志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口号。③笔者不同意上述意见,认为这次起义不存在统一的口号,而陈胜起义的口号,应是“大楚兴,陈胜王”.下面谈谈个人的意见,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