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和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际,得出全面构筑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大课程体系;形成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课程特色;建立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是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以五邑地区为例,探讨地方"非遗"与当地高职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融通发展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教学实践后发现:五邑地区的"非遗"传承方式单一,当地高职院校的"非遗促教改"缺乏实效性;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高职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建校内项目工作室、建立校外"非遗"实践基地、成立校外"非遗"项目工作坊等途径,革新产品设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地域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科学融合,不仅有利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能打造专业特色,促进当地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融通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高职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习生活,促进其充分就业和获得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该课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势在必行,其课程标准亟待统一,要打造高标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并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体验式辅导。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该门课程抽象难懂,对高职院校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对高职院校中《经济学基础》的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高职音乐课是为了培养高职生(非音乐专业)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这门课对高职生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吴祥剑 《科技信息》2013,(5):253-253
随着人才的社会需求,中职教育不断发展和壮大,如何培养出德育素养高的中职生,是学校思考的重点。以"红色资源"和《弟子规》装点校园文化,在中职生中广泛开展学红色经典和《弟子规》的活动,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寻找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职生的生源变化和学生文化水平薄弱、缺乏学习动机的特点,在学生的职业核心学习领域《信息处理》课程中尝试运用ARCS动机模式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开设工业APP类的课程。基于国家和相关专业的发展需求,在高职工业人机器人技术专业中开设《工业APP应用与开发》课程,将让学生对接岗位需求,紧跟国内外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步伐,紧跟国务院关于工业互联网APP的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中共十七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借鉴在全国各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经典《弟子规》的经验基础上,在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弟子规》,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令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中许多经验值得尝试,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解决现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燕  赵海峰 《科技资讯》2013,(32):171-17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面向诸多工科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适应新形式下高职教育的实践、创新的特点,对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优化,改革,着重将课程教学与创新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有机整合,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在教学和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斌强  李勉  张宏伟  贾芳  季宝杰  袁超 《科技信息》2010,(35):I0204-I0204,I0178
本文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选修课程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宗旨及教学组织形式。该课程的开设既顺应时代的要求,又有效地弥补农科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缺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的建设,一方面社会上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衔接不当,高职培养出的毕业生"难就业",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也日趋严重。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就业方面的供需矛盾,高校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须从企业需求出发,深入了解企业工作需要,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何坚 《新余高专学报》2005,10(2):119-120
《生本数学》将知识分"感受""认识""熟悉"三个层次进行学习,主张知识的整合,其课程的设置结构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因而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在打牢学生文化基础、提升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笔者对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大学语文的现状,并探索出构建"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开发特色大学语文教材、开展文化专题讲授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宋兵 《科技信息》2009,(3):221-221
本文分析了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立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韦立群 《科技信息》2011,(4):197-19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已进入了数字时代。作为高职院校,只有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摄影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的实现摄影教学质的飞跃,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摄影选修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与课程的教学定位、摄影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摄影选修课程教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许文多 《科技信息》2009,(23):227-227,224
本文以问题为中心,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尝试阐述在高职院校开设《英文影视视听说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改革方案,同时也对《英文影视视听说课程》的课内、课后活动及学生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旨在引起广大高职院校和教师对这一课程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并藉此机会对影视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做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健 《科技资讯》2013,(34):159-16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我国教育支柱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需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教育培养方向拓展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来。当前在教育领域已经有许多高等院校融合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开设了各种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根据修选课自身的特点,探究了当前在高职院校体育选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提升教学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郝心耀 《科技信息》2010,(34):258-258,259
本文介绍了公共选修课的性质、目的和其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作用;分析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本校实际数据为例,分析了本课程的开设现状。本文重点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为例,讨论了公选课程在选修、教学和考核等环节存在的弊端,并给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牡丹亭》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的烙印。汤显祖以非凡的文采,对传统民俗文化加以整合、改编,并巧妙地融合了当时的时代要求——妇女解放,创作出了戏曲中的精品——《牡丹亭》。《牡丹亭》中杜丽娘春日游园,游园惊梦,香消而殒,死而复生的情节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佳人伤春""梦示征兆""人鬼相恋""死而复生"的题材相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