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环境因素。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是大学精神的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在大学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无形资产,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环境因素。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受大学精神影响的同时,仍然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是大学精神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在大学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力量,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发展要求,大学青年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应有的独特作用和面临问题已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建设具有大学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青年文化,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健身气功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开展对认真贯彻和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社会适应性;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并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健身气功在高校进一步开展、推广和发展提供一些积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大学精神理念的诠释,分析了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继而应用自治组织理论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有助于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多种社会属性;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契合人的本质内涵.最后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精神构建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可以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使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的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是培养大学生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既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不仅使大学生当下受益,也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唐黎 《科技信息》2011,(4):67-67,68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理工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其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对大学精神的忽视、理工科院校自身在文化建设方面资源短缺以及力量薄弱、校训重复雷同、理工科大学生对提高文化素质的认识不足、努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精心制定和宣传校训;不断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让大学精神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学文化建设应把提升大学生德育水平作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下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是大学这一独特机构在文化场域中自觉或他觉内化的产物.大学文化是以高深学问为基础的学术文化,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的育人文化,以引领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是极富个性的独特文化.大学文化个性是大学内在风骨的理性挥发和自然生长,其培育重在重塑大学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并重视大学人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大学精神的构建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雷 《科技信息》2007,(27):375
大学精神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的价值追求,人才培养构成了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同时,大学精神对人才培养又有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联系大学生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关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批判精神是主体在批判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理性分析的行为倾向、反思的意识、否定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于受传统文化、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大学教师是否具有批判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的关键。改革标准化考试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批判精神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结合起来是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学校学习培养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是由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成的,是师生员工的价值坐标,也是一所大学有别于其他大学的标志所在。下文将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培育和创新研究、大学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基础,指出精英人才是具有道德境界的人,精英教育的基础和本质是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自主学习的大学文化和氛围,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能够给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和精英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成才与成人是大学承载的基本使命。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在学生生活世界不断生成而非预设的,本文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爬梳大学生精神成人缺失表征,剖析造成大学生精神成人困境的成因,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创设体验情境、创新社会实践等路径,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人文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大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大学图书馆文化的要素、功能和对大学文化的影响,提出了培育一个好的、符合本校校园文化特点的图书馆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中武德精神通过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功能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高校武术教学是推动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武术课的学习和武术运动的开展,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应重视武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武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武术运动宣扬发展武德精神、民族精神,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拓展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铸就大学创新文化之魂为核心,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文化是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引擎,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引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大学的创新文化首先要创新大学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创新精神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形成创新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构建起新时期的大学创新精神文化体系. 弘扬现代大学理念,培育创新精神文化 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在其办学历程中所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和独特个性.要围绕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当代使命不断进行理念创新,结合自身传统深化校风、学风、教 风等精神内涵,把科学研究所倡导的求真求实、批判求新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所蕴涵的自由民主、激励包容等人文关怀统一到创新实践之中,使创新活动具有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的人文景观空间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发展至今,从最初的原始形式到现今的鼎盛规模,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以大学文化为切入点,并分别从场所精神与地域文化、科学伦理与技术革新、历史文脉与精神传承的角度探讨了景观对人的濡化作用。同时认为大学行为是大学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营造关系的核心基础,在对作为主体人群的大学生行为、大学校园生活行为与大学旅游行为在内的大学行为活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行为活动对大学校园景观营造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润物细无声”,它塑造并浸润着作为其主体的大学生。而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的,也是恒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一特殊群体。他们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光大者,他们的精神风貌浓缩了大学文化的精华,他们身上折射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品位和内涵。“人面桃花相映红”,两者的发展是相互辉映、辩证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校训体现了大学在道德和信仰方面的最高追求,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标尺。通过对外国几所知名大学校训研究发现,大学校训的型塑均反应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又渗透在校训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探析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是如何在其意义建构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