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而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政治保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第一个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阐述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实现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指出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同步发展;深刻地阐明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手抓”的想,最后,完整地提出了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手段。二者本质一致。本文通过对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关系的论述,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以来,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第一次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 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阐述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实现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指出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同步发展;深刻地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最后,完整地提出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法律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整合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更应该是法律制度完善、法治运行良好的社会。法律作为最强有力、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及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理解法治和德治的深刻内涵,是全面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的基础。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民主法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稳定谐调发展的良好氛围,而法治建设则是这种良好氛围的催化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与基础。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加强法治建设是应有之义,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进程的大步向前。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域下法治建设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明确在法治建设需加强的重点方面,以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王焜 《科技信息》2009,(22):40-40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治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在法治系统中,民法精神以特有的权利神圣、身份平等、私法自治之理论为内涵,其特质与和谐社会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法的作用的分析来揭示民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西部,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科学推进,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把发展始终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要旨;立足于全面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科学立法,确保法制统一和法治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法制建设、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是当前我国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过程中,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经过调研,将该地区的尝试归结为“北川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求该模式的完善运作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法律制度得到建立、落实和完善。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时期的法制建设始终有"一根红线"支撑和引导其发展的方向。这根红线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换言之,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律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继而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在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不久就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分析了法治国家的中西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法治国家的建立实施中的困难,进而说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提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目标。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表述,不仅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而且充满了现代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赋予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更高的价值,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将它放在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可见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社会长久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要求,并指出了实现和谐社会法制保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妮 《山西科技》2010,25(5):24-26
阐释了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涵义,归纳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基本方略"与"基本任务"具有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项重大基本国策的自然延续和必然结果,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二者在本质上不仅不相矛盾,反而是吻合一致的,是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民族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法制建设是多民族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法制建设对于能否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真正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