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元史·历志》和《明史·历志》中有关《授时历》球面坐标变换的内容进行补漏、校核;进一步探讨《授时历》中球面坐标变换特别是弧矢割圆术的一些重要法则和方法;结合现代三角学计算结果,得到结论:托勒玫《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的精度相差不大;弧矢割圆术关于弧、弦、矢之间的计算是在一个单位系里进行的,与托勒玫和现代三角学的方法都不一样;古率3是会圆术这个统一的单位系里独特的比率,而不是圆周率。在这个条件下,会圆术与现代三角学的结果十分近似,体现为除了在一些特殊点二者完全相等外,会圆术中的两个变量表达式也如正弦和余弦函数一样有整齐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本以古印度数学中的三角学、印度三角在8世纪传入中国的情况、中国的勾股术与印度三角等价性的探讨〔1〕为基础,通过印度三角体系与中国勾股术的比较;尤其是对为人熟知的印度“正弦表”及中国一行的“正切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由于基本概念和历算体系的不同,印度三角学以历算的形式寓于《九执历》中,也被收入《大唐开元占经》,但却未影响到中国的历算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努力推进科技史研究。除《科学》杂志开设"历史传记"、"二十年来之科学"、"三十年来之中国科学"等专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名人传》、《中国科学二十年》外,中国科学社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史料丛书"、"科学史料译丛"等图书,促成了一批科技史家的成长。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由各学科专家所撰,具有"内史"属性,当然也不乏"外史"探讨,不同时代的成果还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是研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资料宝库,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整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自然辩证法的争辩风起云涌,大体包括称谓之辩、研究范式之辩、学科性质之辩、形态之辩、正本清源之辩等等。但是如何避免称谓之辩掩盖其他争辩,以构建正本清源之辩为牵引的争辩序列;如何避免忽略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本身,抛弃自然辩证法对人和自然关系及科学技术发展现实的反思特性等问题;如何在争辩中坚守"不辩",即树立鲜明的旗帜、坚定明确的态度、以陈述的方式回应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种种争辩;如何在"辩"与"不辩"之中谋求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关键在于维持"辩"与"不辩"之间的张力,做到辩之有力,不辩有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充分认识自然辩证法新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新发展,促进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3):36-37
近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设备成功制造出迄今最小的原始物质"液滴"。这是宇宙在其诞生之初时物质所呈现的模样,即大约138.2亿年前的物质状态。这一惊人成果是通过发射质子"子弹"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影响力、感召力,大飞机、神舟飞船、中国芯片、深潜技术……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涌现,中国科技已呈腾飞之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发展定律》之第一定律是在拙著《同一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惠威尔、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夏皮尔、劳丹及国内科学哲学界时贤的科学发展理论提炼出来的。它的定义是: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绝对难度越来越大,相对难度越来越小,成果水平越来越高,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企业发展是否需要,都要想尽办法比拼专利比论文,能否产业化根本不重要""项目评审走形式"——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企业披着高科技和创新的外衣、行欺骗之实的伪创新乱象屡禁不止,不少民营企业家和高校学者对此甚为忧虑。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助力以及企业和创业者不懈坚持,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动日益频繁。一大批高科技产品、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成果脱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针对灌溉水源缺乏的东北半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问题,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开发研制了解决季节性干旱的暗式注水点播机,中耕作物补水施肥机;通过国家水利部"948"计划引进日本川边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经消化、吸收、创新后,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已成形系列化机械.这些成果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实用型技术证书和发明奖.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新技术.将上述技术以"移动式注水灌溉系列机具成果转化"、"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成果转化"两个专题申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双双中标并获得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实施"专利战略"做法的总结,从国家科技计划的知识产权管理角度,对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化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9)学会出现了创建高潮。科技经济体制的改变、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人员政治思想的解放、中国国际交往的需要等要素推动了学会的创兴,而科技共同体中科技精英的自主性要求,以及当时学会办事机构作为行政或事业编制的体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全国学会的成立与发展。全国学会的创兴及其动机反映了中国当代科技发展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长期为欧美医学传教士主导。1915年中华医学会的创立,是中国人自主传播、发展西医的标志。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中华医学会产生的社会时空背景条件,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对西医的接纳与认同、本土西医人才群体的崛起、西医权威人物的出现以及中国博医会的中介与示范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华医学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考团体。从合作一开始就展现了双方较高的智慧,他们围绕西北考察这一共同目标达成共识。最终瑞方达到为“开辟航线”收集气象、地理、地磁等各种资料的目的,中方达到维护主权,考察西部边陲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上书写了非常有意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以鼓动维新变法而著名的<知新报>、<时务报>等维新派报纸,也是科学技术的宣传阵地.它们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介绍最新科技成果,阐述科技进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揭示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维新派报纸对科学技术的介绍和宣传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波普哲学在中国的早期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学界译介波普哲学的早期历史研究中,存在着大量流传甚广的史实错误和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依据文献证据,发现:第一,波普哲学进入中国始于“文革”之前而不是“文革”之后;第二,波普哲学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领域是西方哲学而不是自然辩证法;第三。波普哲学最初在中国被错归入了逻辑实证主义而非批判理性主义;第四,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有波普署名的著作并不是其科学方法论著作,而是他与马库塞合著的《革命还是改良》;第五,波普思想进入中国的进程是从政治哲学到科学哲学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的解读,总结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贡献及其社会影响,分析中国学者以及中国社会关注边疆矿产资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农学家和植物学家夏纬瑛先生的<植物名释札记>是专门研究汉语植物命名的重要著作,它不仅对于植物学、医药学等自然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汉语语源学、名物命名学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植物名语源与物性二者之间更倾向于物性上的观察,在运用语言方法说解名物语源时存在随意音转、破假借、拆裂联绵词、误释词义等错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宋芝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45-48,126,127
关于明末清初中西会通中西学对中国科学和文化影响的评价,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争论非常激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中西会通之后,西学以何种形式在中国存在?其实,明末清初的中西会通过程中存在两种话语空间,即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皇帝、士大夫、民众和传教士在两种话语空间中的言语表现并不一致,话语权力也不一样。建构话语空间的力量根源在于社会形势、国家政策和传统文化。西方科学更完整真实地保存在私人话语空间。科学话语空间有很强的修辞性。  相似文献   

20.
吴文俊的数学史观,来自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独创性研究。在"古为今用"思想的引领下,开辟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让中国古代数学为世界数学作出新贡献;"古证复原"原则的确立,开启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时代;"两种数学主流"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传统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2002年,吴文俊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因此,"古为今用""古证复原""两种主流"和"丝路精神"构成了吴文俊数学史观的核心要素,是指引新时代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