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变化,继2010年12月调查之后,2013年6月随机调查了490名理工科研究生,结果表现出新特征:除了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仍旧保持较高程度的认知,共有78.02%的人持"谨慎支持"或"中立"态度,持绝对"支持"或"反对"的比例较小;在价格相当时优先购买传统食品的比例由99.30%下降到77.29%;降价对消费倾向影响较大,当转基因食品便宜40%时总计会有61.12%的人购买该类食品,但仍有11.84%的人表示价格再低也绝不购买转基因食品。分析结果表明: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较为理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转基因生物认知态度有重要影响;多数人对转基因生物持支持或谨慎支持态度;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倾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1983年转基因烟草的问世,到1996年转基因作物全球的商业化种植,基因工程为多个领域尤其是食品领域带来了深刻的技术革命。转基因生物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技术可用来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生物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国内外论争的主要问题。唐娜.哈拉维对转基因生物并没有简单地予以拒斥或者接受,而是从其赛博格的理论出发进行解读。她分析了转基因生物的特点,剖析转基因生物被拒斥的根源——传统科学观所坚持的基因的纯洁性以及传统科学哲学维护的"谨慎的见证者",继而哈拉维引入"技术科学"对此进行批判。文章通过解析哈拉维对转基因生物的解读,进一步对哈拉维的后现代解读进行反思以期加深对转基因生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4):46-46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与转基因农产品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1.成功建立了转基因农作物及相关食品数据库该数据库动态收集国内外转基因农作物产品及其安全性信息,为科研和管理提供参考。数据库依托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网站(www.chinafoodsafety.net),社会公众登陆网站后即可访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透视转基因食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按照我们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自2002年3月20日后,国外的转基因食品会不断地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面前。然而,国内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性知之甚少。转基因食品真的是像某些人所称的那样绝对有利而无害吗?本文试图从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危害、生态环境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以及经济贸易危害等四大方面分析其潜在危害性,并针对现有的相关对策进行思考,以期引起大家对转基因食品的警觉,慎重对待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食品恐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4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西红柿投放美国市场以来,转基因食品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基因技术应用的产物,转基因食品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恐慌和疑虑。如何消除对转基因食品不必要的恐惧,以更快地发展转基因食品,是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技术恐惧角度分析转基因食品恐惧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发展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本框架,将主要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等几类。根据问卷调查对转基因食品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转基因食品决策的影响力和角色重要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共同治理理念,提出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管理要建立起包括政府、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制度,构建一套完备有效的共同治理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及超越结构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给现代农业、医学和生物经济等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和极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本文从后常规科学的视角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争论,认为有关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科学观念的碰撞,是在常规科学框架下看待具有后常规科学特征的转基因技术的必然结果,并且认为后常规科学中的"扩大的同行共同体"和"延伸的事实"等概念为科学共同体传播具有不确定性的科技知识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公众参与科学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对促进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推进科学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舆论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的公众到底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围绕着这一问题的各种说辞,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科学新闻》经过广泛搜集资料和采访,发现美国人的确在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一般也意识不到转基因食物有何特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判断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法定权威机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本研究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获得了1997年至今全部七届委员会成员名单,并通过互联网检索获得了委员相关信息。对该群体历时性的比较统计分析发现:(1)典型的安委会委员为毕业于精英院校、拥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49岁左右的中年男性;(2)委员们聚集于少数城市的少数机构;(3)随着安委会的职业构成从科学家与政府官员共治转变为全部由科学家组成,安委会从一个具有一定决策功能的多部委技术协商机构演变为纯粹的技术咨询机构;(4)安委会中,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持乐观态度的专业群体一直占据人数优势。2009年底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事件触发了安委会改革,但安委会仍存在专业构成不均衡、独立性不足、透明度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