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习,关于<古文孝经>训说的史载及其和<孔子家语>、<古文尚书>两书序言的联系,该书最可能成于孔家学者众人之手,当与汉代孔氏家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道周与《孝经》的历史遇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的影响在明朝达到一个高峰,明朝历代皇帝皆重视<孝经>,并自上而下地推广孝道,表彰孝行,明代<孝经>研究亦取得一定成就.明末大儒黄道周与<孝经>有着特殊的渊源,他一生践行<孝经>,大力揭扬<孝经>的教化功用,学术以<孝经>为重,撰有<孝经集传>等多种<孝经>学著作,而身处囹圄仍带血书写<孝经>一事尤具象征意义.黄道周用自己的行为、学识乃至生命对<孝经>作了深刻的注解,而<孝经>也在其身上得到了绝佳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唐代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广泛录存了保存在前人经笺传注中的早期异读材料,是一部集汉魏六朝音义学之大成的杰出著作.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进行汉语言文字研究的资料宝库.早在北宋,贾昌朝就认识到了<释文>异读材料的重要价值.他不但在讲解经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而且还精心选择其中的异读材科,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最终编成<群经音辨>一书,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辨析音变构词类别义异读的典范性著作.面对<释文>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异读资料,贾昌朝是如何进行择取的,他具体作了哪些整理和分类的工作等等,我们将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仅二卷,十八章,共1903字,在十三经中篇幅仅占0.28%,是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然而此书在汉代复出后,立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文帝时开始设置<孝经>博士,武帝时规定<孝经>是对太子、诸王进行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平帝时<孝经>被正式定为官方教科书.东汉时<孝经>入"七经",唐时<孝经>入"开成石经".北宋时,<孝经>被正式列入"十三经",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孝经>之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根本原因是此书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完整、系统、精辟的总结而形成孝道、孝行、孝治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5.
陈寿的<三国志>文笔简练,叙事严谨,但因失于简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之作注,其目的在于拾遗补阙,并弥补其文采不足.汉以前文史不分,魏晋以降,随着儒家思想权威地位的丧失,文学与史学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陈寿以史家的笔法客观记载三国史实,而文史过渡状态的相互影响,则使裴松之以文学的笔触来为<三国志>作注,以使其"绚素有章",为<三国志>增添了文学色彩,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族的龙母神话是白族龙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以<九隆神话>为其族源神话,其中就有了始祖母崇拜的因素,是白族龙母神话的肇始.随着<九隆神话>的发展和流传,龙母神话在民间也发生了各种变异.从龙母神话的文本出发,试图解释白族龙母神话的流传和变异的过程;进而对龙母神话变异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刘向<列女传>成书于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由于流传年代久远,版本复杂,东汉以来<列女传>的研究者主要对其作注释和考证,考证文本所述是否符合史实以及文本、颂义部分作者的真伪.现代学者则侧重对<列女传>的思想政治性、历史性和文学性的研究,这些方面研究虽有深化和发展,但对刘向<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大多数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缺乏深层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的思想是以道家思想为基调的,而刘微生活在这个时期,并为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作注.道家思想对刘徽及其<九章算术注>具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刘徽的数学哲学思想与其数学成就之中.  相似文献   

9.
<穆天子传>真实性问题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讨论,即:<穆天子传>所记穆王西巡之事的真实性与<穆天子传>为西周史录的真实性.笔者倾向于认为<穆天子传>是以周穆史官的记叙为基础,至于它的完善、定型则有可能是稍后的事情.当然,在近两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仍难免存在文本的缺失错讹与删改的现象.而其真幻结合的叙事特征完全符合"神话历史"的逻辑.在新史学语境中对<穆天子传>的再认识,需要对其文本背后的玉文化背景的真实性的认识为基础.<穆天子传>研究的深入需要新的视野和方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一本宣扬中华文化精神核心--孝道的书,其影响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该书的编撰者郭居敬功不可没.久已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经过郭居敬的编撰整理,并给每一孝故事配上一首五言诗,形成了自虞舜而下到宋代为止完整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作为训戒童蒙的教材,从而广为流传.郭居敬是元朝延平府尤溪县人.尤溪县今属三明市管辖.<中国人名大辞典>上记载郭居敬为"元大田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