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封雪盖的南极大陆,直到十九世纪初才为人们所知,较哥伦布发现美洲还要晚三百多年.1804年,人类方才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的土地,在此后的几十年内,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们开始了征服南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1南极冰山坍塌使企鹅存活艰难据英国《卫报》2月14日报道,近年来,南极洲一处企鹅繁殖地附近一座巨型冰山坍塌,企鹅们不得不跋涉60公里到海里寻找食物,这导致了约15万只阿德利企鹅死亡。据悉,生活在英联邦海湾丹尼森角的阿德利企鹅过去栖息在大片的开放水域上。但在2010年,一座2900平方千米大小的巨型冰山崩裂,使得这些阿德利企鹅的繁殖地被陆地所  相似文献   

3.
Pb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已经广泛出现于环境中并在许多地区造成了污染.通过分析雪冰中Pb的浓度变化可以反应人类活动造成Pb污染的历史和规模.通过分析南极3个不同地点雪冰中记录的Pb在20世纪的浓度变化情况,发现南极雪冰中记录的20世纪Pb污染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和1960~1980年.20世纪初南极不同地点Pb浓度比前一阶段增加了3.5~7倍,1960~1980也比前一阶段增加了3~7倍.  相似文献   

4.
王自磐 《大自然》2013,(5):72-75
进入21世纪后,南极,这片奇寒千古、沉睡万年的冰雪大陆,似乎因现代观光潮的涌动而开始苏醒。格林尼治零度线附近的横断南极山脉,将南极大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的冰盖高原广袤无垠,犹如男性雄伟健壮的肩膀;西部宛若女性温柔的玉臂,委婉舒展于一片蔚蓝之中。这里,就是著名的南极半岛。  相似文献   

5.
对青岛海域长时间观测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进行了水平相关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用已有海洋环境噪声模型无法解释实验水平相关变化特性.究其原因,已有海洋环境噪声模型假设噪声源海面均匀分布,没考虑附近离散船噪声的影响,而实验海域位于航道附近,过往的船只较多.在已有海面噪声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航道附近的海洋环境噪声模型,使得空间任意两点间的噪声场互谱密度既考虑海面均匀分布噪声源,也考虑附近离散分布船噪声的影响.新的海洋环境噪声模型可很好地解释实验水平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6.
筑梦三极     
《大自然》2020,(1)
正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常被人们统称为"地球三极"。北极是一片冰雪覆盖、陆地环绕的海洋,南极是一块冰雪覆盖、海洋包围的大陆,第三极是一座常年冰雪覆盖的高山。冰雪之下偶尔露出一片海洋、一块陆地和一丝生命气息,时刻提醒着我们:地球上仍有我们知之甚少的世界。三极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踏上南极大陆、到达北极点,还是登顶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科学家和探险者们都付出了艰  相似文献   

7.
小网捞虾     
信息海洋中,一群群CEO挥舞着各种各样的商务网,他们以全国、全球为目标,期待着网上一条条大鱼,然而现实却让他们相当失望。现在的电子商务海洋中只有小虾没有大鱼,用大网打小虾显然是不现实的。当他们每月进行财务结算时发现网底只有几只可怜的小虾挂在那里。于是引出一个问题:做大网有必要吗?应该用大网捞虾还是用小网捞虾?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十几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和邻近地球学科的发展,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第四纪自然环境中一些重大课题如冰期气候、海面变化、岩石圈活动、黄土堆积、冰缘冻土、第四纪沉积地层、第四纪古生物等,或有所突破,或有新的进展。 1967年以来,利用雷达遥测,对南极冰流的厚度、范围、发展和变化过程等取得比较可靠的论据,证明南极水流早在1000万年前业已形成,表明第四纪之前世界已进入冰期,故近年称晚新生代冰期。南极冰流形成后,对第四纪气候变迁,世界冰期的来临及海面波动,乃  相似文献   

9.
科学触角     
闫凯 《科学世界》2013,(8):20-21
南极冰架缩小多因底部融化冰架是延伸于南极洲大陆周边海面上的大面积固定冰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南极冰架不断崩解,面积逐年萎缩。按照传统观点,南极冰架大多因冰山崩解而失去质量,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由海水变暖导致的底部融化可能是南极冰架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或将改变人们对气候变暖影响南极演化的认识。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6月13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卫星观察及冰表面积累重建等方式,第一次全面勘测了环绕南极洲、总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结果发现,2003~2008年间,每年南极冰架由于底部融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13,(4):30-30
在南极,企鹅为了取暖挤在一起,可是最外边的企鹅不是更冷吗?现在研究者发现,企鹅会进行一种周期性的波动运动,这种摇摆运动十分微妙,每只企鹅都有机会移动到温暖的中心区域。在这种生存行为中,企鹅们相当地无私、利他。  相似文献   

11.
<正>在侏罗纪,澳大利亚位于冈瓦纳大陆的西南部,南极大陆的外侧,南极与位于现在的南美南端的部分连接着。恐龙就从这里进入南极大陆,然后横穿南极大陆到达澳大利亚。这样的大陆关系被证实是基于在南极发现了侏罗纪和白垩纪后期的恐龙化石。那时,南极大陆已经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但那里仍生存着恐龙,这太令人惊奇了。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告诉人们:“南极的鱼又呆又傻”。南极的海鱼经常藏匿在海底或者石头缝里,不喜欢游荡。在南极考察的队员们有一天去钓鱼,他们没有钓竿,没有浮标,只有一条粗尼龙线。于是就把几个鱼钩拴在尼龙线上,每个鱼钩上挂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一种全新的肥料,即是声、光、电、磁、风等物理现象对农作物所起到的如高效化学肥料一样的功能和作用,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之为“物理肥料”。声肥科学家早就发现,在音乐厅附近的植物生长速度远比在同条件下其他地区的植物生长速度快。科学家们对这种奇怪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南极绘制地球上最后一个未被勘测的冰下山脉。这个新发现的山脉位于南极冰下4千米深处,面积大小与阿尔卑斯山脉相当,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有关南极巨大冰盖的新线索。科学家使用雷达和引力传感器对甘伯采夫冰下山脉首次进行了仔细勘测。他们本以为会发现平坦的山地,不料却发现了山峰不亚于阿尔卑斯勃朗  相似文献   

15.
文铮 《科学世界》2004,(11):77-77
海洋中,这种闪着磷光的圆环是数以百万计的有机体,它们有时会突然出现在海面上。是地震造成的吗?还是受到了过往船只或电波的影响?100多年来,这始终是一个让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谜。  相似文献   

16.
冰雪的世界南极,古希腊人称 ANTARCTICA,即与北极相对的大陆,中世纪人称之为未知的奥斯特拉利亚大陆。恶劣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块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始终遮着一块神秘的面纱,只是偶尔有几位勇敢的探险者的足音才打破了千百年的沉寂。南极真正被人们发现是19世纪初的事了,至于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则是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极包括南极洲和南大洋,总面积520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洲陆地面积约1400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块千百万年来一直被坚冰白雪覆盖的大陆,它就是南极.这里气候恶劣,异常寒冷,经常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严酷的自然环境几乎使这里成了不毛之地.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人类自然分布的陆地,那么在这样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有没有其它动物生存呢?自从人类发现这块大陆以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生物学家的兴趣.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南极的海洋、天空和陆地,都有野生动物的踪迹,它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着这里的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冰后回弹对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直以来就是科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南极地区存储的冰是影响海平面变化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详细地阐述了冰后回弹的基本理论,以及利用GRACE重力数据计算冰后回弹的基本理论;并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GRACE月重力场数据对冰后回弹和南极地区质量变化进行了试算。实验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冰后回弹效应范围为-0.987~20.3 mm/a;其中在极点附近的冰后回弹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19.
正气候变化已影响南极海狗生存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已经切实影响到南极海狗的生存,后果包括海狗总体数量下降、新生海狗体积变小、生育期推迟乃至基因改变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7月24日出版的Nature上。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过英国设在南极地区的监测站对南极海狗进行了长期监测,包括它们的总数量、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20.
《青年科学》2013,(9):22-23
为南极这样的蛮荒之地设计建筑并非易事:建筑师们必须考虑漫山遍野且不断加厚的积雪、刺骨而暴烈的寒风,“寒风萧萧,飞雪飘零”的场面似乎让人望而却步。不过,仍然有人“偏向虎山行”,为在南极工作的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个个令人叫绝的工作室。如今,这块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共有53个科考站,像53朵绚丽多姿的鲜花一样装点着淡雅的南极,下面这几个科考站的建筑风格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