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师的手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感恩节到了,老师让孩子们画画。一名叫道格拉斯的学生画了一幅“手”的画送给老师。老师很奇怪,问他:“这是谁的手?为什么面手啊?”孩子回答说:“这是你的手啊!”原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不太好,老师并没有因为这个而疏远他,而是经常用自己的手去抚摸他,给他以鼓励、尊重。因而老师的手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画了这幅画,  相似文献   

2.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元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元、50元。”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正教育者的心态:辛勤培育,静等花开女儿今年上初三了,和所有初三学生一样面临着巨大的中考压力,特别是这次期末统考还涉及到是否会被选入直升高中衔接班一事,家里和学校气氛都异常紧张,讨论也非常热烈,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情绪,班主任老师在家长QQ群里转载了附中另外一位老师的一段话,个人感觉很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种子还没动静请别着急,每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她)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  相似文献   

4.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我国当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也指出:“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心理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如此。当学生受到表扬时,他会感到老师和同学都很器重他爱护他。老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6.
陈华 《华东科技》2005,(1):16-17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样的道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也并非上天注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里,有的人能胜出,而有的人却出局?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从主观方面来讲,一个创业者是否具备创业的气质和精神,是相当重要的,那么,这气质和精神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呢?且听专家们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7.
理解和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 理解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此,熊川武教授提出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教育心得,旨在提醒教师,自己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如果能够记住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童心,教师更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自尊心极强,学习习惯好,天资禀赋也不错。我对他入学一年多来的表现相当满意,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只上了二年级的“好学生”,却经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嚎啕大哭,觉得自己“很痛苦”。第一次从他口中听到“痛苦”这个词时,我很惊诧。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笔记也忘了做。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相似文献   

10.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