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以华北和西北聚煤大区为主要煤层气富集区。通过总结国内外煤层气开发经验,指出了目前用于提高煤层气的主要增产技术,即丛式井与定向羽状水平井、水力压裂改造技术和注气驱替技术,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开发单位集中力量重点研究的增产技术;最后对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从煤层气固溶体、煤储层多相介质、煤层气超临界吸附、低煤级煤含气量、煤储层多级压力降与多级渗流、水压与气压关系、动态渗透率等方面对我国煤层气基础研究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从井间距、排采制度、钻完井增产改造、适应中国煤储层物性的开发工艺、平衡开发等方面对煤层气排采现存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趋势是由中高煤级向低煤级储层、由浅部向深部、由单一煤层(组)向多煤层(组)、由地面开发向井地立体式开发、由陆地向海洋、由煤层气单采向煤层气与煤成气共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的开发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煤层气,煤层气的开发意义,煤层气的开采、净化及增产技术,分析了我国煤层气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并从国外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状况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4.
注气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在我国开发煤层气的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开发新技术试验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煤气层超低渗透性、低压、低含水饱和度地质特征及煤层气吸附性较强的开发难点,提出把高能气体压裂用于煤层气开发的新技术试验研究与探索.研究思路是以高温高压气体促使煤气层产生和形成较长的多裂缝体系,并伴随较强的脉冲震荡、热作用于地层基质,提高煤气层空隙间的连通性和渗透性,改善解吸环境,促进煤层气解吸和泄气,以提高煤层气井产量.重点论述了此项研究的研究思路、作用机理、工艺设计、可行性等.介绍了现场试验情况,并指出了煤层气开发新技术研究与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开发现状,展望了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技术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一次能源结构分析,说明气体燃料在改进能源结构现状中有重要意义。常规天然气蕴藏不足的我国我省,煤层气更具特殊意义。其技术开发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地面抽采技术,又要开发在产、在建煤矿井下混合瓦斯,改善目前煤烟型污染状况,提出开发煤层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煤层气开发由重点示范区块的实验性开采转向商业化规模开发的背景下,投资收益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了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投资风险的分析步骤,并以我国煤层气开发示范区——沁水盆地中的潘庄区块为实例,借鉴美国黑勇士盆地煤层气开发成熟的经济评价参数,计算该区块的投资风险。结果表明,若以黑勇士盆地煤层气开发经济参数为指导对潘庄区块进行煤层气开发,其投资风险较小,可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注气开采多组分流体扩散模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低渗透煤层气开发遇到挑战,依据双重介质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建立了注气开采煤层气多组分流体扩散渗流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研究表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减少了煤层甲烷的分压,加速了煤层甲烷的解吸,而且二氧化碳气体比甲烷气体更易吸附,竞争吸附置换煤层甲烷分子,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产量,结果表明注气开采煤层气是提高我国低渗透煤层气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接替区之一,珲春盆地作为东北新生代古近系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为29.12×10~8m~3。对该盆地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东北古近系煤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基于煤储层低温氮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实验,认为珲春盆地煤储层孔隙度变化与岩浆热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煤储层的微孔隙非常发育,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促进了煤层气的吸附和储集作用。结合区域构造、煤层分布、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性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外部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整体上珲春盆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尤以盆地西部八连城、板石和城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最好,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对阜新煤田刘家区影响煤层气地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家区具有丰冒的煤炭资源和较高的煤层气含量,因此被列为煤层气开发的重点靶区。根据刘家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实际,论述了有关地质因素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认为在诸多的地质因素中,岩浆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围岩是主要地质因素。对岩浆岩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围岩特征以及对煤层气的影响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2.
聂俊丽  邓明国 《贵州科学》2007,25(Z1):122-128
本文阐述了云南恩洪矿区煤层气资源概况及其分布,对该区煤层气储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总结,结合煤层气开发的主要评价参数,重点对研究区的勘查区块及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了可供今后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侯林 《科技信息》2012,(6):398-399
由于煤层气储层的特殊性,钻井过程中容易造成储层损害,因此应加强对煤层气储层保护钻井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本文分析了钻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的损害机理,探讨了保护煤层气储层的钻井关键技术,认为采用欠平衡钻井方式,根据储层条件与施工情况计算最大允许下钻速度,可以有效保护煤层气储层,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28日,我国第一个整装规模煤层气田建设核心工程——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中央处理厂试运成功。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中央处理厂是我国煤层气开发领域中的第一座处理厂,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点项目。在该工程中,引进了新型的接地材料——雷克石ES-M-450接地模块。本文便就复合接地模块的施工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题,从煤层气藏的气源和保存条件入手,深入分析了生物气作为气源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盖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甲烷菌的生气条件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不应受氧化带的限制,在煤层上覆封盖条件较好的浅层寻找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韩超  韩宝中  朱铁 《科技资讯》2012,(20):104-104
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前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我国煤层气储量大,分布广,但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煤层气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并且由于政府补贴不到位,导致煤层气藏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没有开采价值。所以煤层气资源在投入开发前,应对准备开发的煤层气区块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出较好的区块优先开发,因此煤层气选区评价将对煤层气区块的动用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避免重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井网部署是煤层气开发重要的部分之一,而煤层气部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确定井网密度和布井方式。通过煤层气井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理论公式,计算出沁水盆地南部沁端区块煤层开发的井网密度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进行煤层气开发方案的优化设计,得到研究区井网密度的部署方案。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确定沁端区块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案,为该区的煤层气3#和15#煤层气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实例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构造类型、不同煤阶的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煤层气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煤层气产业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煤矿瓦斯抽采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的逐步商业化,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模式也以逐步完善。根据煤层气的存储状态及煤层所处的构造位置,煤层气可划分为自生自储吸附型、自生自储游离型和内生外储型3种成藏模式,不同成藏模式的富集高产机制不同[1]。而煤层气的成藏模式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矿井需要因地适宜地使用不同的开采方式。主要介绍了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制约问题及一些增大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已步入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但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为此,作者提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6个科学问题,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认为煤层气原位赋存状态以及吸附/解吸效应、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与规律预测、煤层气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基础、煤储层渗透率的构造采动控制效应、低渗煤层气藏有效失衡的叠加场效应是我国近期所应开展的主要基础研究方向,并认为煤层气开采诱发的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