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司法公正了,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司法公正由诉讼程序公正和诉讼实体公正构成。本文将详细介绍诉讼程序公正观念提出的背景,现在社会对诉讼程序公正的理解,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实体公正的关系,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程序效率的关系,最后探讨诉讼程序公正在我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检察委会的回避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弊端,由于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务方面缺乏操作的可能性。作为一个保障实体公正的诉讼程序,检察委员会的回避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不能单单依赖回避制度本身,还需要完善该制度的上游和下游的其他相关联的诉讼制度。文章认为,构建检察委员会的回避制度不仅有利于确保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增强司法的权威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法治社会中,律师在配合司法机关作出裁判,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以及在监督法官正当行使裁判权,确保司法廉洁和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律师在参与诉讼业务,保障司法公正中的作用将会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4.
任何程序技术、活动规则和法律制度都是在一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创制的,证据保全也不例外。一般认为,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是司法程序最主要的两个价值目标。因此,证据保全也必须有利于诉讼公正和效率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可保障、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可控制法官的恣意,防止人治在诉讼中的过度膨胀,可促进纠纷的真正解决。程序正义与效率均是诉讼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两者在价值趋向上既有矛盾,又有重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自90年代以来,程序保障的理论在诉讼程序上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程序保障理论应渗透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各程序机制中。因此,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程序保障的三大应然价值取向,即程序公正、程序效益和程序安定,以及它们各自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机制中的应然体现。  相似文献   

7.
公正与效益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价值范畴。民事诉讼中的公正就是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是民事诉讼首要的和最高的价值目标。民事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 ,公正性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益从属于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刑事赔偿程序存在着条文简单粗糙,管辖机关庞杂,赔偿义务机关权力过于强盛缺乏有效制衡,赔偿委员会职权有限等诸多弊端,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程序公正意识,遵循诉讼规则,对现行的刑事赔偿程序加以立法改造和制度完善,构建正当的刑事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9.
举证时限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其重要性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益等方面。我国立法虽较早确立了这一制度,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进行重建。重建时应当坚持以法定期间为主、指定期间为辅,引入调查令制度和时限中止机制,并对原、被告及第三人之举证时限作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实体公正优先论和程序公正决定论皆不可取,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程序优先。实现司法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能够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惩治司法腐败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