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冠钦 《世界科学》2004,(12):15-16
10年后去医院看病与现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什么不同呢?设想一下:让微小粒子将癌症“烧煮”后从体内驱赶出去;药物像“精确命中炸弹”一样,只在靶心处引爆起作用;完美的构架可以引导组织的再生,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2.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1):49-52
战时的爆炸可能会导致流行性的脑部损伤,这给科学家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对于波特来说,他在阿富汗所经受到的炸弹冲击波最后演变成了一种音乐:引爆C4塑胶炸药和其他战争中所使用的爆炸物就像是超高音——痛苦,然而瞬间即逝。但是阿富汗叛军酷爱使用的用化肥制成的炸弹所产生的冲击波就像是听众站在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使用了燃料空气炸弹——FAE,有力地打击了恐怖分子。在美军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战斗中,美军使用了一种新型燃料空气炸弹,以便能在隧道或山洞里造成强烈爆炸,杀死里面的战斗人员,却不会使山洞坍塌,这样美军就可在轰炸后进入山洞验尸。  相似文献   

4.
自从有恐怖袭击以来,最令人恐慌的恐怖袭击是什么?不是人肉炸弹,也不是飞机撞大楼,因为这两种恐怖袭击都比较明显,比较容易控制。最令人恐慌的是汽车炸弹,因为汽车炸弹机动性强,速度快,而且隐蔽性很好。一个身上捆满炸弹的人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一架偏离航线的飞机很容易用雷达探测到:在汽车满地跑的都市里。一辆停在超市、娱乐场所、体育场、酒店等附近的汽车却不会让人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5.
在利马出席秘鲁记者协会酒会的情景,记忆中已是十分模糊了。去秘鲁访问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南美国家政局动荡的年月,恐怖分子不时制造炸弹爆炸事件,报纸上充斥着绑架、暗杀的骇人听闻的消息。在我们到达利马的头天晚上,汽车炸弹在机场的停机坪轰然爆炸,使我们领教了遭遇恐怖的紧张。不过,秘  相似文献   

6.
有知觉的城市顾孟潮,顾仲梅摘译今天的道路、桥梁是聋子、哑吧和瞎子。然而明天,可以用自修复的混凝土和能感知即将来临灾难的玻璃神经制造它们。不幸的现实是,只要你呆在一个城市里的时间久了,总有某些糟糕的事情发生。象地震、飓风、恐怖分子的炸弹,建筑物、桥梁和...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使用细菌拆除炸弹的独特技术。只要把他们用秘密配方研发的细菌倾倒在炸弹上,细菌就能在15~115天内把爆炸物质“转化为”一种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8.
漫话手机     
自从手机问世以来,便以携带方便的特点极大拉近了人与人、人与单位、人与家的距离。即使你远在天涯,也如近在咫尺。说实话我与手机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是基于一种太复杂的情感。所以就发生了许多我与手机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如果哪一天手机不复存在。自己会不知怎么沟通或者变得措手不及。我觉得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大家也有。不光是依赖它与外界沟通的方便,还依赖它日新月异的功能对人的吸引。HP3影视播放、在线播放等,  相似文献   

9.
破译神经密码万德芬译为了控制行为,中枢神经系统雇用了一万亿个神经元进行工作。所有这些神经元连接成深不可测的复杂NI经网络,从而使神经科学家而临一场研究神经网络如何工作的挑战。几十年来,许多神经生理学家臆断,神经元的信息量仅仅和它的引爆率有关,它将大量...  相似文献   

10.
制导炸弹的出现是航空炸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的问世为研制新型航空炸弹指明了发展方向,推动了航空武器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化的进程,成为常规威慑力量的重要因素和质量建军的必备要素。为了取得在军事上的优势,许多国家都在研制新型的制导炸弹,例如,激光制导炸弹、电视或红外制导炸弹等等,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俄罗斯研制的新型制导深弹。深水炸弹简称深弹,它是使用最早的一种反潜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险而发生的空难。飞往纽约的一架飞机,从檀香山机场起飞后,不到20分钟,机场就按到一个恐吓电话。电话里说:"在你们那里刚起飞的那架飞机里,我们放置了一枚特殊炸弹。飞机起飞后10分钟.炸弹的定时器就会自动工作,一旦飞机降到  相似文献   

12.
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一部描写驻伊美军拆弹部队的电影包揽了6项大奖.这使那支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特殊部队成为全世界影迷和军迷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最让大家感兴趣的,便是拆弹部队所使用的那些神奇的高科技拆弹装备. 无磁探针 很多时候,炸弹隐藏在布袋、货物等物品中,由于炸弹具有感应功能,所以震动和接触都可能使其发生爆炸,这时候无磁探针就要显神威了.无磁探针采用特殊的无磁材料制成,可以直接穿透炸弹外包装而不产生任何感应,大大提高了检查危险品时的安全系数;同时,它具有可伸缩性,便于携带.  相似文献   

13.
几个月前,密歇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的一群科学家来到了美国陆军犹他州的德格韦试验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演示“纳米炸弹”(nano-bomb)的威力。这些弹药可不是什么庞然大物,而是分子大小的颗粒,其粗细约为针头的5000分之一,它能摧毁人类的众多微生物敌人,包括含有致命的生物战病毒──炭疽的孢子。 军方对纳米炸弹显然产生了兴趣。在试验中,这种设备的成功率竟然高达100%,证明作为一种抵御炭疽攻击的潜在武器,它同样具有惊人的民用价值。例如,研究人员只要调整炸弹中溶剂、清洁剂与水的比率,就可以为炸…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众多好莱坞女星在i Cloud云端的个人账户遭到黑客攻击,致使这些明星大量的私密信息被窃取并在网上被疯传,一时间成为引爆全球娱乐圈的重磅炸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轰动国内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是因电脑硬件维修而引起的,与此次"黑"进i Cloud云存储系统相比,技术难度、实施方式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变迁的背后,其实尴尬地印证了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云计算的发展。2007年第三季度,"云计算"这个新名词才诞生。但仅仅过了半年多,它受到的关注程度就超过了网格计算,而且一直居高不下。简单来  相似文献   

15.
虽然早在飞机诞生之前,就有人从气球或飞艇上投掷过炸弹,但真正的航空炸弹却是在飞机诞生之后出现的。从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人在意土战争中首次使用以来,航空炸弹便被广泛用于战争,成为各交战国执行战略、战术轰炸的标准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炸弹的破坏作用,越来越大。 航空炸弹发展至今,由于不断采用新技术,已不再是先前笨拙的铁家伙,即使在大量使用导弹的今天,其地位与作用不但未受到影响,反而因其成本低、作战效能高  相似文献   

16.
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3G生活吗?你的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任何一件你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3G终端;当带宽和技术具备时,这个集成许多功能的终端使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人在网上联线对打游戏;还将有不少型号的3G手机自带摄像头,这将使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电脑会议,甚至使数字相机成为一种“多余”……  相似文献   

17.
百多年的人类热战历史,让人们知道了火药、炸药及炸弹的威力。然而,在即将来临的后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中。可以炸毁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炸弹是什么呢? 当今信息化作战中,围绕计算机网络这一神经系统。科学家们正着手研制一种新型武器——软性炸弹。这种炸弹使用灵活,行动隐蔽,速度快,效果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发生过许多起手机爆炸致死事件。手机电池爆炸的原因大致如下:电池内部缺陷,电池在不充电、不放电的情况下爆炸;电芯长期过度充电;短路(可能性较小);将手机放在高温环境下也可能引起爆炸。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45年,美国空袭作战通常需要出动100架飞机、发射650枚炸弹才能确保摧毁一个地面目标.而今天,随着智能炸弹的使用,只需一架飞机和一两枚炸弹,就可达到预期的轰炸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奇的独特的炸弹,对人类大大有益。灭蚊炸弹:法国研制出一种供人们野外露营用的灭蚊炸弹。它的外形像鸭蛋一样大小。根据实验:无风时,一颗“灭蚊炸弹”可使约760平方米的地上蚊虫全部死亡,让人们睡一个安稳觉。灭蝇炸弹:美国制造的灭蝇炸弹落地后弹壳自动打开,滚出一只纸盒,盒开启后里面一个个塑料萤遇空气熔化,萤内的蝇变成蛹化为幼蝇飞去,它们都是雄蝇。在它成蛹阶段用钻射线照射并消毒,失去了生育和传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