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宝贵思维形式.创新思维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自觉思维与非自觉思维的统一.创新思维既是科学创造的前提,也是科学创造的动力,对科学创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怀疑、创造想象和科学假说是贯穿于科学创造全过程的三种主导创新思维形式.科学怀疑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创造想象是科学创造显示途径;科学假说是科学创造的初步成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和促进,共同推进科学创造.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08,26(5):F0003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08,26(9)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09,27(3):F0003-F0003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5.
与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进行斗争,除了需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大力普及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精神不仅要把科学精神作为灵魂和主线渗透、贯穿到知识的普及中去,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下基本途径引导群众参与科学实践;反思科学知识;熟悉科学发展史;推进教育改革;防范科学主义等.此外,普及科学精神还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的设置对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通过对科学课程蕴涵知识内容体系和科学课程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分析,发现目前的理科教师难以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此,必须改革高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完善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在师范院校创办"科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大量合格科学教育师资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编“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湘西自治州 5 个县市的14 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科学专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不高,科学意识不强;学校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匮乏.为此,应加强科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科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改变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已进入到了后学院科学时代.学院科学认为,将知识本身作为其主要产品和目的是科学的基本特征.后学院科学观点与此大相径庭,它是将研发(RD)作为核心内涵,科学发现新知识,然后单向地向下流动,直至变成产品.当前,绝大多数人对科学的理解就是建立在上述简单模式上的.在后学院科学时代,科学的组织、管理和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6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旨在反映自然科学各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主要刊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和体育科学等方而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  相似文献   

10.
 将科学发现精致巧妙地应用于生活中造福人类,是科学世界引以为豪、令人欣慰的成就.曾经,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迅速跟进”的时代,由科学推广到技术,甚至到蓬勃兴盛的市场,似乎都成了“一霎间”的事.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26日北京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事业.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来,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方法和规范,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卓越的科学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思想源头,是促进社会繁荣昌盛、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08,26(4)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性研究论文.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研人员和研究生投稿.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与后人文主义--析皮克林的后人文主义科学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的科学史观.指出他欲建立独立于科学家的解释方式的"历史解释",以超越传统的逻辑实证(经验)主义的科学史观;摆脱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在实践上的困境,以"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文化的多样性、异质性来理解实验室中的科学文化.这些新观念对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带来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曾铁 《海峡科学》2012,(3):88-89
报纸是重要的传媒和现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不小,仍有自己的优势."报纸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是.能否继续是社会的先锋与灯塔,报纸的质量是关键.报纸的品位、品格和品牌以及报纸的亲和力、公信力、话语权和滋补力、感染力均与报纸的整体水平有关(包括科学传播的质量). 大众传媒时代,报纸的科学传播及其质量很重要.科学是主流文化的构成,科学及其传播是主旋律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教养,是一种气质;科学传播既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又是大科普或全面科普(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的重要渠道.科学传播的目的是宣传、普及科学,让更多的人了解、感悟、理解和应用科学;用科学滋养国民,传递并帮助国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报纸的科学传播对提升国民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传播不能浮躁、粗糙,其质量出了问题,既有违初衷,且危害性不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科学的认识由浅入深,迄今已较全面、深刻,但也明显存在若干缺陷: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对科学活动的社会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关于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夸大科学的可计划性;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欠缺等等.当代中国科学观重建的当务之急是:(1)端正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 (2)清醒认识科学的限度和局限性,让公众对于科学的认识更加客观:(3)高度尊重科学的自主性,继续推进我国的科技体制建设;(4)正确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缩小并恰当运用计划科学手段;(5)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着力普及现代科学观.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根源.本文认为科学知识教育,应由客观知识的单向传递走向学生个性化的动态生成;科学方法教育,应超越单纯逻辑方法的强调而达成多维科学方法的体验;科学思想、文化教育,应由知识的婢女转身而成为孕育知识之母.如此方能构建一种生态化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6年创刊,双月刊,闻内外公开发行.旨在反映A然科学各领域的重耍研究成果和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主要刊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和体育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等.欢迎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08,26(8)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性研究论文.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研人员和研究生投稿.凡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类优秀研究论文,本刊将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性研究论文.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研人员和研究生投稿.凡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类优秀研究论文,本刊将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08,26(7)
<正>《河南科学》是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性研究论文.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研人员和研究生投稿.凡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类优秀研究论文,本刊将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