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娇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356-4359
摘要: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综合应用剩余油储量丰度、砂岩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沉积微相类型等4个指标,制定剩余油的分类评价标准,分析BQ10断块中部区块H3Ⅳ9层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聂彬  刘月田  刘剑  马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90-8393
浊流相油藏中存在气顶和底水时,因其特殊的沉积特点,内部油气水运动变化复杂,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难度较大。以欢17块大凌河油藏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气顶底水浊流相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明确了此类油藏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关键点在于隔夹层分布的正确描述。给出典型范例详解了隔夹层分布的修正过程;指出了此类油藏拟合过程中的重要拟合指标综合含水率和产气量的拟合关键点,并分析得出油侵气顶区及构造顶部区是该类油藏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域。最后,基于剩余油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压水锥和侧钻水平井相结合的开发调整方式,为高效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广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334-3339
深层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因其地质、油藏的复杂性以及开发过程中长期多层合采合注的生产特点,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极其复杂。本文以高深油藏为例,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剩余油饱和度、储量丰度、水淹级别等指标表征了其剩余油潜力分布;同时,对各小层剩余油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砂组、油组及整体的潜力区分布,并绘制了各种指标的过井剖面。通过以上方法,从平面和纵向上精细描述了剩余油的分布,确定了油藏局部及整体剩余油潜力,为该油藏开发后期调整方案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并为同类型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沈84 块 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不同开发期 120 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编制研究区块 S43 Ⅱ 油组各小层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依照 S43Ⅱ 期水系发育、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大小,对主要调整挖潜的 Ⅱ8 小层参数做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按 Ⅱ8、Ⅱ7、Ⅱ5 、Ⅱ6、Ⅱ3、Ⅱ4、Ⅱ1、Ⅱ2 小层顺序,分别阐明了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富集范围,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层系多、开采历史长、井况变化大,精细油藏数值模拟要求网格细、模型大、模拟周期长。应用流线法和并行算法可极大地提高模拟速度,缩短模拟周期。提出了分阶段模拟的必要性和方法,阐述了动态跟踪模拟的意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阐述的油藏工程软件系统以五种油藏工程动态方法研究井点剩余油分布。通过分层系及分小层计算单井和单元的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可采储量等指标,实现分小层的井点及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研究。通过层内划分韵律段,计算各韵律段的剩余油可采储量,实现层内剩余油分布研究。软件系统简便易行、计算结果可靠,特别适宜于矿场操作,能较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岩心是认识油藏最直接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水淹严重的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应用密闭取心资料开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可为高含水阶段油藏下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沧东凹陷3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进行了剩余油研究,总结了密闭取心井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开展了储层构型和油滴尺度下的剩余油研究,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进行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充分应用长6油藏的静动态资料,通过油藏开发地质的综合研究,分析影响单井、剖面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要素及其耦合作用,以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田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为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认为,影响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包括微构造、储层砂体横向尖灭和储层非均质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长6油藏剩余油总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空间分布结构。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主控地质因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油藏剩余油空间分布规律的预测,为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实现油藏的稳油控水、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和流体参数的变化,常导致模拟结果的失真。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黑油模型,应用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方法及垂直平分(PEBI)网格划分技术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第3砂层组进行了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阶段建立地质模型和流体模型,其模拟结果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情况。采用PEBI网格划分技术精确描述断层、砂岩尖灭、不规则边界等复杂地质现象,可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以及井网方式所控制;而在水驱稳产开发阶段,注入水对储层物性的改造及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表征低幅大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特征,为油藏下一步调整指明方向。以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为例开展精细数值模拟剩余油综合研究,目标油藏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剩余油主要受构造、夹层、储层非均质、断层、井网、井型、沉积韵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针对低幅度大底水油藏剩余油的主要特点,氮气泡沫驱挖潜剩余油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未来可能成为此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我国输油管线现状作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一个输油管线运营费用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简称DEA),应用此模型可对各管线效率进行评估及优化分析,并为提高管线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油气组分并结合原油的地化参数研究了莫北油田气藏的成藏时间、期次、油气源、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型植物油—花椒油的精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油为新开发植物油,本文主要对花椒油的精炼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对关键性操作作了讨论,并测定了产品的有关物理化学常数。  相似文献   

14.
玫瑰与玫瑰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玫瑰种植和应用的历史及现在玫瑰生产国种植的品种、产量、面积等情况.并论述了玫瑰油分析方法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宽频带重构反演在喇嘛甸油田北东一区萨尔图油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开发地震密井网区薄砂岩预测的难题,本文从喇嘛甸油田北东一区萨尔图油层研究出发,利用初始模型对波阻抗反演进行低频恢复,同时借助拟波阻抗重构反演进行高频补偿,从而实现了宽频带重构反演。重构后反演结果不仅能够识别出大于5m的厚砂岩,同时能够识别约2m的薄砂岩储层,通过准确定位垂向上砂体间接触关系、砂体的空间展布,最终完成井震联合沉积相修正,以此为薄砂岩剩余油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微机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算法。用计算机运算快且准确的特点,通过寻找误差最小值,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得到电子的电荷值e。  相似文献   

17.
鳀鱼油特性与精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鳀鱼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EPA与DHA总量在20%~30%,DHA含量高于EPA,鳀鱼油脱色采用3%活性炭和3%酸性白土效果较优。脱臭采用减压法,便脱色脱具一步完成,减少了鳀鱼油的氧化。碱炼可明显脱除90%的游离脂肪酸(FFA)(p<0.05),采用的精制工艺对碘值(Ⅳ)及鱼油脂肪酸组成影响甚微,可明显(p<0.05)脱除过氧化物。精制处理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计算机对柴油油滴的蒸发进行模拟计算,并研究柴油油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蒸发时的温度、直径及质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济阳复式油气区是一个中、新生代“裂谷型”湖盆,具多构造层的“复式”不对称结构,发育多期断裂构造体系。多旋回沉积产生多元复合成烃的生油体系。沉降作用的推移影响各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该块断湖盆具明显分割性和多源性。油气围洼陷呈环状分布,大油田毗邻主要生油区。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三塘湖盆地不同层位原油物性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分析了影响原油物性特征的各种因素。原油物性不仅受原油族组成的影响,而且也受成熟度、埋藏深度、保存条件、组分重力分异作用等的影响。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沥青质和含蜡量等,粘度主要受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的影响,沥青质和含蜡量对其影响不大。牛圈湖油田芦草沟组原油物性变化不同于其它地区和其它层位,其随深度增加而升高,主要是油气藏中烃类重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其它地区原油物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特征主要与保存条件、水洗作用、氧化作用等因素有关。该认识对于其它地区原油物性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