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规的油井流入动态模型不能用于分析聚合物驱油井的流入动态关系,现有聚驱油井流入动态模型求解普遍较为复杂,不便于现场应用。通过无因次化处理得到了聚驱油井的无因次流入动态方程,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研究了不同地质油藏条件、不同流体性质和不同聚合物溶液性质的聚驱油藏的油井流入动态状况,仿照Vogel处理溶解气驱油藏无因次流入动态曲线的方法进行非线性拟合回归,得到了便于现场应用的无因次流入动态方程。实例计算结果验证了方程的可靠性,可用来计算油井的流入动态,能够为聚驱油藏油井的生产动态分析和合理工作制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田普遍生产压差大、气油比高的特点 ,提出了多相流油井气相流入动态关系式的解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 ,获取了长庆靖安油田长 6储层生产初期的流度函数分布 ,并求取了相应的油、气、水相的流入动态关系式。将此关系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 ,结果证实IPR曲线解析方法在该区有较好的实用性与适应性。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在油井产能评价中仅关注产油能力而忽略了可能严重影响生产的产气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渗透油田普遍生产压差大,气油比高的特点,提出了多相流油井气相流入动态关系式的解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取了长庆靖安油田长6储层生产初期的流度函数分布,并求取了相应的油,气,水相的流入动态关系式,将此关系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证实IPR曲线解析方法在该区有较好的实用性与适应性,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在油井产能评价中仅关注产油能力而忽略了可能严重影响生产的产气问题。  相似文献   

4.
油、气、水三相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水平井流入动态(IPR)的研究仅限于溶解气驱的情况,还没有适合于油、气、水三相和整个油藏压力范围的水平井IPR模型。首先对现有的4种溶解气驱IPR方程进行了筛选,以Cheng和刘想平的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不含水组合型水平井IPR模型。采用纯油与纯水IPR曲线加权平均得到综合IPR曲线的方法,将组合型IPR方程扩展到油、气、水三相的情况,建立了适用于油、气、水三相和整个油藏压力范围的水平井IPR模型,并对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采液指数、产量和井底流压以及绘制IPR曲线等。模型及软件已应用于大庆肇州油田低渗水平井的流入动态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水平井流入动态(IPR)的研究仅限于溶解气驱的情况,还没有适合于油、气、水三相和整个油藏压力范围的水平井IPR模型。首先对现有的4种溶解气驱IPR方程进行了筛选,以Cheng和刘想平的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不含水组合型水平井IPR模型。采用纯油与纯水IPR曲线加权平均得到综合IPR曲线的方法,将组合型IPR方程扩展到油、气、水三相的情况,建立了适用于油、气、水三相和整个油藏压力范围的水平井IPR模型,并对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采液指数、产量和井底流压以及绘制IPR曲线等。模型及软件已应用于大庆肇州油田低渗水平井的流入动态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列宾逊函数的基础上 ,将变形介质渗流理论应用于裂缝性油藏流入动态研究 ,利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 ,得到油藏压力与变形系数的函数关系式。这样使原有的裂缝性油藏流入动态的数学模型得到改进 ,也完善了裂缝性油藏流入动态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 ,改进模型的计算误差一般在 3%以内 ,大大提高了裂缝性油藏油井流入动态预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蒸汽吞吐水平井流入动态是非等温复合油藏流入动态的一种形式,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草平3井第一周期初期生产动态进行了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不同注汽和生产操作条件下的生产动态,经过回归处理,得到了不同采出程度下的产能关系、井底流体温度变化关系及含水率变化关系。经与现场实际生产动态对比,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非完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tanding在Vogel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溶解气驱油藏非完善井的IPR方程;但这一方程并未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部分学者指出Standing方程计算结果不正确;并找到了Standing方程错误的原因;进一步建立了新的溶解气驱非完善井流入动态方程。由于油井完井方式(射孔完井以及打开程度不完善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出砂或酸化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大量油井为非完善井。基于新的溶解气驱非完善井流入动态方程,详细推导建立了非完善油井组合型流入动态方程以及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方程,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方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了胜利油田试井数据的验证。为现场实际油井(非完善油井)的产能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压裂水平井,根据油井流入动态关系调整合理工作制度是高含水期油井稳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确定高含水期压裂水平井流入动态,通过水电模拟实验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应力敏感性和溶解气的影响,分别确定了含水率为0和100%时的压裂水平井流入动态,根据加权平均方法,计算了不同含水率时的流入动态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不断上升,流入动态曲线弯曲程度减小,相同井底流压下的油井产量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矿场实际中的高含水压裂水平井工作制度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蒸汽吞吐水平井热流体流入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蒸汽吞吐水平井流入动态是非等温复合油藏流入动态的一种表式,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草平3井第一周期初期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不同注汽和生产操作条件下生产动态,经过回归处理,得到了不同采出程度的产能关系,井底流体温度变化关系及含水率变化关系,经与现场实际生产动态对比,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气水两相渗流是气藏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准确地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开始产水的低渗透气藏,基于流体在地层中的多相渗流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气水两相的渗流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推导出考虑非达西效应和表皮因子的气水两相产能公式。分析了不同水气比条件下,压力与拟压力的关系。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气比的增大,气井的无阻流量不断减小,降低水气比对气藏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关于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及产能的分析,可以为产水气井的生产动态的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致密砂岩气井产能预测受气水两相流特征和裂缝渗流参数影响大,相比于数值模拟,基于解析模型的产能预测计算快、应用较广,但传统的解析模型在处理两相渗流方程非线性问题时简化过大,造成动态分析结果误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考虑了储层和裂缝中的气水两相流动特征,利用三线性流模型表征压裂缝及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了致密砂岩气井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模型。将流动物质平衡方程与牛顿迭代法结合,利用平均地层压力逐步更新渗流模型非线性参数,并通过逐次迭代将气水两相模型线性化,获得了模型的半解析解。通过与商业数值模拟软件结果对比以及矿场实例应用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绘制了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曲线,分析了敏感性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半解析求解方法能够高效地处理气水两相非线性渗流问题,快速准确地获取致密气井产能预测曲线;致密储层产水严重影响了气井产能,合理的裂缝参数对提高气井产能至关重要;气藏开发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生产压差,降低应力敏感效应对致密气井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二维的理想非压缩流体欧拉方程边值问题的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文中主要考虑具备流入和流出的流体通过一个有界肘型区域的情形.通过坐标变换,将原欧拉方程变换为一种新的适合于肘型区域的求解形式,再用有限差分法,得到问题的近似求解格式.最后文中将此方法应用到不同肘型形状的区域上,进行数值模拟,说明了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柳杨堡气田太2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指导后续开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试气和地层水分析资料研究了气藏产水特征、气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太2气藏天然气在定北13-定北17井-定北8-定北15-定北16井一线富集,地层水在定北13~定北10~定北17~定北8~定北14井一线发育;2气水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物性、构造综合控制,水体分布在煤层厚度10 m的低值区、孔隙度7%的地区和构造线-2 480 m的斜坡和洼地地区;3李1-定北16井一线水体欠发育区,可作为气藏进一步开发的重点。该研究可指导气藏开发选区、选井工作,并对类似有水气藏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某一正常生产周期内,为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运转和现金支付需要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文章主要从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及现金流量控制3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注水保持压力开发油田,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会出现最大产量点;原有的IPR方程已不适用。首先以达西渗流定律为基础,进行因素分析,找出影响IPR曲线形态的各种因素;然后从变形介质入手,讨论它对IPR曲线方程的影响;再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数学推导,建立一种新型IPR曲线方程。进一步分析曲线形态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为最大产量点的求取提供了方法。这种新型的IPR方程可用于不同流动压力下油井流入动态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矿场系统试井中流入动态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的流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生产测井过程中气水两相水平流动介质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与产出气井流动状况相似的模拟流动环路,以实际生产测井仪器串测量混合流体,同时观测实验流型并绘制出实验测井流型图。实验揭示气水两相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流体动力学的普通实验结果相似,说明测井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动依然满足一般规律,但流型变化边界产生的位移反映了气水两相流动在生产测井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及把握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条件下的两相介质分布及分析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ddy-resolving LICOM2.0 in simulating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has been evaluated against the INSTANT dat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ean vertical structures of the along strait velocities are simulated well in LICOM2.0, but the large velocities at the bottom of the Lifamatola Passage and the Timor Passage cannot be reproduced by LICOM2.0. The causes are considered to be both the errors in the topography and the tidal mixing at the bottom. Despite several biases in the mean velocities, the mean inflow and outflow volume transports in LICOM2.0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INSTANT data. Com- pared with the lower resolution LICOM,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s the better simulation of the partitions of the inflow and outflow transports in individual straits. The outflow for low-resolution LICOM is mainly through the Ombai and Lombok Strait, whereas that for LICOM2.0 is mainly through the Timor Passage. The variability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velocities and the volume transport are also investigated, LICOM2.0 overestimates the magnitude of the upper-layer current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variation. We also found that the larg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ccurs in the shallowest strait, the Lombok, whereas the lowest occurs in the Timor Passage, especially in the upper layer. The latter may be caused by the unrealistic transport through the Torres Strait in LICOM2.0.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气井的常规系统分析存在“用二项式等方法预测流入动态而不考虑气藏渗流特征”问题,提出了采用不稳态气藏渗流与井筒流动的耦合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充分考虑气藏的渗流特性、供给范围及开采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递减情况。通过常规生产动态资料,确定气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预测不同开采方式和不同时间情况下的气井产能和压力变化,评价可采储量及增压效果,从而优化气井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