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1~2002年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安 《甘肃科技》2003,19(12):138-139
2001~2002年对甘肃省及省外育种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的747份小麦品种(系)材料进行了包括其中31、32号在内的5个我国及甘肃省当前及以前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有93保8—1等184份,占送鉴定材料总数的24.63%,同时对173份品种(系)材料在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汪川进行了抗锈性监测,筛选出95—1—15等135份抗病材料。为育种及生产单位及时提供了准确信息,促进了抗锈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为我区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菌群体变化复杂,生理小种处于新的变异,出现许多其它致病群体,使大田抗锈性普遍发生变化,致使小麦大范围处于感病品种状态,一旦条件适宜,会造成小麦条锈病的特大流行。为此,地、县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调查,以摸清我区小麦品种抗锈性资源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1 品种布局及其抗锈性  相似文献   

3.
何克菊 《甘肃科技》2003,19(12):136-137
分析了渭源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内因是种植品种抗锈性差,外因是高温高湿及冬春麦混种导致的环境条件适宜,关键因素是周围及当地茵源量大,并不排除产生新的生理小种,对症施治,提出防治对策:使用抗锈品种;做好作物布局,杜绝春冬麦混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搞好预测预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控制对该区乃至全国的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该区条锈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抗条锈小麦品种的选育、抗条锈品种的合理利用、搞好生态防治、重视农业防治。减少发病条件、药剂防治仍应及时全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目的: 小麦锈病是小麦稳产高产的一大限制因素,克服它的有效办法就是应用抗锈品种。但是由于病原物的变异,新小种层出不劣,又由于目前的育种水平较低,致使大面积抗病品种单一化种植。单一化种植又为新小种的发展开辟了通路,从而导致抗锈品种在短期内丧失抗锈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水平抗病性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就要加速育种速度,使之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单一化植种。要加速育种速度,就必需加速世代,其先决条件就必须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物问遗传学原理,分析了26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对15个叶锈菌系的抗性状况,抗性最好的品种是徐州174,毒力频率为33.3%,毒力频率低于60%的仅有百农64、徐州8697等7个品种,2号和3号叶锈菌系的抗源品种最多,有22个,而14号和15号叶锈菌系无一抗源品种。总之,供试品种的抗叶锈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6月11日,2021年"兰天"系列抗条锈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省农科院清水县试验站举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等地的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观摩活动。观摩组先后参观了清水试验站冬小麦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和"兰天"系列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系)展示田,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深入交流探讨甘肃冬小麦品种的新理念、新技术,分享本领域育种的新经验、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南省小麦生产对早熟稳产优质抗病高效良种需求实际,以及项目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优势小种不断升级危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我所以优质高产为主攻目标,突出抗锈性选择压力,兼顾早熟、广适、易栽培、抗逆性等目标性状,以提高育成品种优良综合性状,实现稳产高效。数质并重。根据上述育种目标要求应用系统育种方法,新选育的凤麦36号(编号凤系02—98)兼具早熟、高产、稳产、广适、抗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我省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2006年12月凤麦36号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小麦锈病的发生是由于小麦品种与锈菌群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结果,弄清小种消长动态及其致病性特点,对于指导抗锈育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品种的合理部署、达到病害的持久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墨西哥通过多年育种工作培育出一系列高产矮秆小麦。这项工作的主持人是诺尔曼·艾伦斯·勃劳格。15~20年前,墨西哥由于没有适合当地条件的春小麦品种,小麦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要的一半。目前,墨西哥已实现粮食自给,每年尚有出口。近年来约有20~30个国家引种墨西哥矮秆小麦,种植面积约6亿亩,收到增产效果。这些品种的主要优点是高产、抗倒伏、抗锈力强和适应性广。印度在1963年引进墨西哥小麦,1969~1970年墨西哥小麦及其衍生品种在印度的  相似文献   

11.
2001~2004年小麦区试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4年对陕西省181份小麦区试品种的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区试品种对不同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对条中32号的抗性最差,抗病品种数为48份,占区试品种的35.0%,其次为水源11~14和条中31号,抗病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8.0%和45.3%,对条中29号、30号、水源11~13以及太白4的抗性相对较好.调查其中128份区试品种的自然发病情况表明,表现免疫-近免疫和高抗-中抗的品种分别占7.0%和28.9%,而中感-高感品种占64.1%.  相似文献   

12.
适合川西北生态条件的抗条锈温光敏不育小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温光敏两系小麦C49S的弱点,转育了新的抗条锈温光敏两系小麦MTS-1、MTS-2.对MTS-1、MTS-2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研究了MTS-1、MTS-2的育性稳定性,抗性和杂种一代优势表现,结果表明:MTS-1、MTS-2比C49S具有更长的不育期,不育特性更稳定,更适合川西北生态条件,MTS-1、MTS-2免疫条锈且遗传力强,杂种一代优势明显,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千粒重上.  相似文献   

13.
灌浆期冬小麦受湿涝害胁迫 叶片组织游离脯氨酸积累,抗湿涝害的小麦品种脯氨酸积累多,不抗湿涝害的品种脯氨酸积累少,测定叶片组织脯氨 含量值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灌浆期对湿涝害抗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源库调节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九 《甘肃科技》2004,20(7):150-151
源通常讲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在小麦上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存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在小麦上主要指籽粒 ,主要包括建库能力和库容强度两个方面。通过小麦不同生育期模拟不同的叶片严重度来研究源库调节对小麦慢条锈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为小麦品种的保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提高小麦品种稳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现将瑞安县飞云江农场等单位一九七一年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几个表现较好的品种列表介绍于下。由于试验小区面积都很小,故此资料仅供参考。品种名称品种来源一试种单位全生育期 (天)亩产(斤/亩)主要特性188314.5扬麦1号飞云江农场嗓县农科所193斗86.3春性较强,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每穗粒数较多,较抗赤霉病,分巢力较弱,怕湿怕冻。610一县一化一奉飞云江农场!1 912竺·乙685.穗大、粒倒,耐湿病较重。多、粒重,耐肥抗,后期赤霉病、秆锈川一侧.一郑州下各农啄县农科所号凡j1935弓6,3东阳县屏岩公张山坞大1 82426社队西北农学院用丹麦z号与6025小麦…  相似文献   

16.
抓布局促繁育大力推广小麦新品种赵宗文(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730000)小麦历来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遍及全省各农业区域,常年播种面积达2000多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4%。根据我省各地自然及生态条件差别悬殊的特点,搞好小麦品种布局,...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小麦萌发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盐胁迫对小麦萌发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选择不同抗盐性的小麦品种德抗961和泰山9818,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萌发期幼苗3~13 d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德抗961幼苗的SOD,POD和APX的活性增加,CAT活性7天后也增加,泰山9818幼苗这几个酶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的SOD和APX活性各处理都表现为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OD上升,CAT先升后降。推测超氧阴离子在前期积累较多,而过氧化氢在后期较多。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抗盐品种的POD和CAT活性一直高于普通品种,可见,POD和CAT与抗盐性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粉锈宁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特效农药。据资料介绍,它除了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熏蒸等作用外,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对延长功能叶寿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有显著的作用。 1994年是我县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年份,冬小麦自播种至孕穗一直未受到条锈病菌的侵染,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进行了粉锈宁对小麦叶片抗衰性效果试验,以观察验证在没有锈病危害的情况下,叶面喷洒粉锈宁对小麦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川幅3号小科是六盘水市农科所小麦室1991年从四川农科院引进的高抗三锈及白粉病的优质高产良种。经连续四年的品比,多点、区域试验后,决定于1996年在我市大向面积推广种植。为探索此品种在我市部分低温寡照地区的适宜栽培措施,笔者采用两处不同的霆栽培方法,提高和改善了小麦群体对光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