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庐山没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施雅风同志的《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对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关于庐山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学术上有不同意见,这完全是正常的;只有充分开展自由的学术讨论,才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景才瑞同志的文章是肯定庐山有第四纪冰川现象的。现予刊载,以收争鸣之效。  相似文献   

2.
庐山有第四纪泥石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2期发表了施雅风先生《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对李四光教授关于庐山冰蚀现象的认识提出批评。施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施文”)引起不少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对庐山冰川遗迹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不同学者的不同认识方法。如外国学者巴博尔认为当世界第四纪大冰期时,中国东部为温暖气候,没有冰川。而威斯曼、戴特拉及柯萨尔斯基等则肯定庐山冰川遗迹是确切无疑的。中国学者方面,黄培华、曹照垣、吴锡浩等对庐山冰川问题也进行了讨论。1978年中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会在庐山召开了现场会议,基本肯定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现在施雅风  相似文献   

3.
是流水侵蚀形态还是冰川侵蚀形态有的学者认为,大坳冰斗不具备一个典型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和平坦或下凹的斗底,因而,不宜称为冰斗。自然界的地貌现象,在它形成后由于遭受种种外力作用的强烈修饰和严重破坏,一般说都不十分典型,甚至仅有遗迹的残留,地貌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以此来恢复其原始地貌。庐山冰川遗迹不是现代冰川而是第四纪更新世冰川塑造,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今年进大坳冰斗底部观测。它是一个长千余米、宽千米、深百余米的山峰环抱而向北西开口的半圆形洼地,不仅具备了有的学者也承认与冰斗相似的较陡峻后壁和侧壁,而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了有的学者认为不具备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和平坦的斗底。大坳冰斗口狭窄,有一由大月山粗砂岩所组成的高出斗底十余米的斗门槛,其长数十米,仅靠右侧有一由后期流水侵蚀破坏的小缺口,而且还有向北西微微倾斜的平坦斗底,故它完全具备了一  相似文献   

4.
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庐山兀立在鄱阳湖畔,自早年李四光先生研究并发表“冰期之庐山”后,已成为建立中国第四纪冰期的标准地点。但是,对于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海拔千余米的山地,在第四纪全球性冰期旋回影响之下,是否具有发育冰川的条件,这类山体的某些侵蚀地貌和“泥砾”沉积物是否为由古代冰川作用的产物,几十年来始终存在争议,也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地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次施雅风同志带头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开展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和促进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特别是冰川堆积的研究,以及恢复古环境等,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知何时起,周末去城郊"农家乐"成了小资白领们崇尚的休闲方式之一。亲手采摘的蔬果或亲自挑选的走地鸡经过简单的烹饪后被端上餐桌,无论色、香还是味似乎都要比公司的外卖胜出不少。而商家对于那些无暇出游的上班族也很是体贴在一些大型超市,这些天然的产品被冠以有机食品之名供人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千里眼"(或称"心眼")。他们正做一系列千米,看人们是否能够看到数百公里外正在发生的事情。看到500多米外朋友站在石头上挥手克里斯·罗伊博士是英国北安普敦大学心理学家,他相信"千里眼"的存在。罗伊的早期研究显示,85%的人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5):44-45
<正>有不少人会相信那些双胞胎们即使分开几十年,相隔几千里,依然能够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也许平时这种感觉不明显,但当其中的一个遭受某种灾难和痛苦时,另一个也会有同样的反应。这样的现象被统称为"心电感应"。据美国媒体报道,一对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双胞胎,一出生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四十多年后两人重逢时发现她们的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姐妹俩都被取名为"莉莉安",她们都会管弦乐,喜欢蓝调和街舞,都梦想着将来从事兽医职业。此外,她们俩给宠物狗取的名字都叫"玩具"。  相似文献   

8.
延展心灵论蕴含着两个维度的延展:一是心灵物理载体的空间延展,二是心灵固有状态的延展。延展心灵论者在对待这两个维度的延展时,不自觉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把外部载体作为心灵的一部分的同时,却潜在地拒绝把发挥同样功能的心灵固有状态看作是心灵的一部分。支撑延展心灵假说的等同原则背后隐含着另一个与其相对应的等同原则,但这个原则在延展心灵假说的论证结构中被遮蔽了。从积极的外在主义立场看,外部载体可以帮助和深化认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认知的技术延展,二是认知的社会延展。若考虑到严格的心灵内在性,以及延展心灵假说论证结构中的内在矛盾性,延展心灵论的主张不仅无新意且不成立,它并不是一种新的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9.
日前,有科学家借助电子核磁共振设备对部分天才人物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天才"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是因为其大脑中负责这方面能力的区域被隔离了起来。请关注爱因斯坦惊人的智慧和才华,成为他创造卓越成就的神秘光  相似文献   

10.
真的有出息     
《科学大观园》2009,(23):58-58
20世纪80年代,杭州1出现了改革开放届的第一批外国游客,他们住在香格里拉饭店。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点钟就出门,然后骑车45分钟到香格里拉饭店门口,等着那些外国人。不过他不是来看新鲜的,他希望能给这些外国游客当导游,而且不收费。不收费,但是有收获—练英语口语。这个瘦小的男孩,蹬着一辆破自行车,  相似文献   

11.
"谁打扰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垂临。"虽然走进墓室的大多数人并不相信诅咒的存在,但死亡验证了诅咒。古埃及学家对"诅咒"之说,一向有其它看法。那么,法老的诅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俄歇在1964年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发表了《科学的极限》一文。他在文中指出:(1)人类可观测的范围是有极限的,人类无法观测到距地球100亿或150亿光年的河外星系。(2)人类的旅行有极限,不可能访问太阳系以外的行星。(3)人类用加速器获得的能量有极限,永远不能达到强宇宙线的能量。(4)人类的思维迟早要达到它的极限,那时,不是思维的"贫乏",就是"重复"过去人类思维的成果。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不断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任何为科学的发展规定"极限"的形而上学观点从来经不起人类实践的考验。俄歇在他的文章中,又一次宣扬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是一种对人类前途的悲观主义论调,是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他企图给这种荒谬的论点作出"现代科学"的论证。其实他的"科学"论证是完全反科学的。为了揭穿这种谬论的反科学性,我们约请了几位科学家分别对俄歇提出的四个所谓"极限"发表了书面意见,刊载于下。同时附载了俄歇的原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众多邛窑出土的文物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省油灯。这种特殊的灯盏由于在结构上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古代陶瓷灯盏,而被称为夹瓷盏、空心灯等。直到1951年,邛窑出土的这种陶瓷灯盏才第一次定名为“省油灯”。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唐朝,衰于南宋,断烧于元代,共经历了800多年。邛窑虽然是四川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瓷窑之一,但是邛窑在古籍中还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载,因此长期不为公众知晓。20世纪30年代,邛窑遗址被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但对于越来越热的智力开发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商业行为,不少科学家表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迄今也未发现什么特别的培训项目有开发智力的功效。无疑,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争议,且没有结论。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科学家可以通过采集活体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思  相似文献   

15.
正压力大、时间少、睡不好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而缺乏睡眠的恶果也随之而来,脱发、黑眼圈、健忘甚至脑出血……当人们发现自己为"睡眠债"付出惨痛代价时,各种与睡眠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兴起。大到床垫、被褥、保健枕等床上用品,小到安神茶、褪黑素以  相似文献   

16.
科学观察发现身体发胖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及预兆,如能及时注意,又能及时防范,就有可能减少肥胖的发生或加重。以下现象如果不是生病,就可能是发胖的预兆。爱吃爱喝只要不是得了糖  相似文献   

17.
大汗的大陆 在《马可·波罗游记》诞生之后的两个世纪里,它是一部广为流行的传奇.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人喜欢波罗的故事.忽必烈汗拥有广大的领土和众多的妻子,那里宫殿金碧辉煌,财富数不胜数(因为说什么都以百万计,这位波罗先生赢得了“百万先生”的戏称).事实上,这位百万先生的商人出身令他把几乎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物质财富上.  相似文献   

18.
龙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早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以龙为图腾祈福禳灾。虽然龙诞生于先民对自然的畏惧以及对勇力的神往心理,是一种虚无的象征,但时至今日,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很多方面。而且,这种富有神奇色彩的动物。还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菲尔·曼宁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欧洲也有关于龙的传说。  相似文献   

19.
——棋王首战受挫 1997年,世界排名第一的棋王卡斯帕罗夫,在首度人机大战中,以一盘之差惜败于IBM公司专门设计用来战胜他的电脑“深蓝”。尽管当时媒体认为失利原因是卡斯帕罗夫没有发挥出最佳技艺,但是他自己承认是情绪不稳定导致了最终失败。卡斯帕罗夫回忆道,“在比赛开始阶段我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到最后一盘棋时,我甚至根本无法专注于棋盘之上。”卡斯帕罗夫的压力显然来自于这场空前的人类与电脑智力比拼事件的本身。此后,IBM公司又拒绝了这位沮丧的棋王重赛的要求,并且毁掉了“深蓝”。在人脑与电脑首度对决中的失利,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或多或少也影响了卡斯帕罗夫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