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有第四纪泥石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2期发表了施雅风先生《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对李四光教授关于庐山冰蚀现象的认识提出批评。施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施文”)引起不少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对庐山冰川遗迹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不同学者的不同认识方法。如外国学者巴博尔认为当世界第四纪大冰期时,中国东部为温暖气候,没有冰川。而威斯曼、戴特拉及柯萨尔斯基等则肯定庐山冰川遗迹是确切无疑的。中国学者方面,黄培华、曹照垣、吴锡浩等对庐山冰川问题也进行了讨论。1978年中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会在庐山召开了现场会议,基本肯定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现在施雅风  相似文献   

2.
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庐山兀立在鄱阳湖畔,自早年李四光先生研究并发表“冰期之庐山”后,已成为建立中国第四纪冰期的标准地点。但是,对于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海拔千余米的山地,在第四纪全球性冰期旋回影响之下,是否具有发育冰川的条件,这类山体的某些侵蚀地貌和“泥砾”沉积物是否为由古代冰川作用的产物,几十年来始终存在争议,也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地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次施雅风同志带头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开展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和促进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特别是冰川堆积的研究,以及恢复古环境等,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庐山没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施雅风同志的《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对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关于庐山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学术上有不同意见,这完全是正常的;只有充分开展自由的学术讨论,才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景才瑞同志的文章是肯定庐山有第四纪冰川现象的。现予刊载,以收争鸣之效。  相似文献   

4.
模式口冰川:世界唯一的冰川博物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面临永定河,背靠翠微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冰川遗迹陈列馆。1992年7月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去年第2期发表了施雅风的文章,就“庐山有没有第四纪冰川”展开了学术讨论。以后,我们又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本期再选载两篇于后。因为这个问题比较专门,希望今后能在有关的专业刊物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由专业工作者集体根据观测事实与理论分析来作出科学的结论。本刊限于篇幅,不拟继续刊载这方面的文章了。希望有关作者鉴谅。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家与古气候学家发现,过去的120万年内地球上曾发生过四次明显的大冰期,其中发生在距今12,7万年~18万年间的大冰期被称作里斯冰期。当时地球上十分寒冷,冰川广布,地球上2/10到3/10的大陆面积被冰川覆盖(现在只有约1/10的大陆被冰川覆盖)。那时在亚洲的冰盖边缘甚至到达今天的贝加尔湖附近。太阳从东非的草原落下,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冷风吹来,首领不禁打了个寒战。即使作为部落之长,他的身体上覆盖的兽皮也和部落的其他成员一样少。值得安慰的是,今天部落的狩猎队打到了一只瘸腿的瞪羚,这就是  相似文献   

7.
邓涛  王晓鸣  李强 《中国基础科学》2012,14(3):17-21,F0002
冰期动物群长期以来已被认识到与更新世的全球变冷事件密切相关,其中的动物也表现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如体型巨大、身披长毛,并具有能刮雪的身体构造,以猛犸象和披毛犀最具代表性。这些令人非常感兴趣的绝灭动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的上述特点曾经被假定是随着第四纪冰盖扩张进化而来,即这些动物被推断可能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极圈地区,但一直没有可信的证据。本研究根据来自西藏的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冬季严寒的高海拔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群的"训练基地",使它们形成对冰期气候的预适应,此后成功地扩展到欧亚大陆北部的干冷草原地带。这一新的发现推翻了冰期动物群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8.
日前,美国《发现》杂志撰文说,有迹象表明,第五纪冰川期即将来临。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学家在经历了1996年的大风雪以后也公开宣称,地球已经踏入了一个新的冰川期。与此同时,美国一家电视台的科学频道也暗示说:地球在197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第五纪冰川期。为什么要把地球经历的下一个冰期叫做第五纪冰川期,第五纪冰川期的到来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要想解开第五纪冰川之谜,就要先从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说起。  相似文献   

9.
圣洁、严寒、雪白、荒凉,恐怕大多数人对于冰川的了解和认识仅限于此。然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倾其毕生心血执着于冰川科考事业。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被誉为我国“冰川之子”的谢自楚教授……  相似文献   

10.
是流水侵蚀形态还是冰川侵蚀形态有的学者认为,大坳冰斗不具备一个典型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和平坦或下凹的斗底,因而,不宜称为冰斗。自然界的地貌现象,在它形成后由于遭受种种外力作用的强烈修饰和严重破坏,一般说都不十分典型,甚至仅有遗迹的残留,地貌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以此来恢复其原始地貌。庐山冰川遗迹不是现代冰川而是第四纪更新世冰川塑造,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今年进大坳冰斗底部观测。它是一个长千余米、宽千米、深百余米的山峰环抱而向北西开口的半圆形洼地,不仅具备了有的学者也承认与冰斗相似的较陡峻后壁和侧壁,而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了有的学者认为不具备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和平坦的斗底。大坳冰斗口狭窄,有一由大月山粗砂岩所组成的高出斗底十余米的斗门槛,其长数十米,仅靠右侧有一由后期流水侵蚀破坏的小缺口,而且还有向北西微微倾斜的平坦斗底,故它完全具备了一  相似文献   

11.
地质力学是本世纪初由李四光教授提出并逐步创立起来的地学边缘学科,也是在认识地壳运动及探讨其成因方面的一个大地构造学派。值李四光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主要以作者在地质力学领域实际地质研究工作为据,试图探讨自然科学的一般进程和学科评价,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末次冰期的特点是陡峭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些气候波动在东亚季风系统的记录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似乎与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有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有斌研究组与合作者,获得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沉积颗粒尺寸变化的记录,以及相应的光释光测年结果。基于这些结果,他们重建了过去6万年来东亚冬季季风  相似文献   

13.
地质力学是我国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年)创立的。地质力学的创立和李四光的天赋、勤奋分不开,但也和他善于继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地质学特别是大陆漂移理论的成就分不开。本文主要讨论地质力学与早期大陆漂移理论的历史渊源。一、在地质学革命风暴中开始地质力学研究 1926年李四光发表了第一篇地质力学论文《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此论文以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12,(3):21-21
除极地地区之外,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拥有最多的冰川。这些冰川是许多亚洲主要河流的源头,但是它们大部分却在萎缩,进而影响了一些比较大的河流如印度河的流量。由此产生的潜在的地质灾害使得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冰川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十分必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研究组与合作者对在过去30年里该地区的82个冰川的长度退缩、7090个冰川的面积减小以及15个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的冰川状况存在系统的明显差异。其中,喜马拉雅地区(不包含喀喇昆仑山脉)的退缩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9,(1):29-29
由于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近年频频出现铁树开花现象。苏铁是极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对于研究动埴物进化、古地质和古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距今250万年前。在第四纪冰川的严寒袭击下,野生苏铁绝大部分灭绝了。全世界现存苏铁类植物仅3科11属约280种.星散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仅在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有少量分布,仅存1科1属24种,全部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科学》2012,(5):48-48
末次冰期的特点是陡峭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些气候波动在东亚季风系统的记录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似乎与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有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有斌研究组与合作者,获得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沉积颗粒尺寸变化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李四光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组织工作,他还创立了地质力学,首次提出将力学理论引入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研究中.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956年4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到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报告,主题是《地壳运动问题》. 其间,李四光将一个金属球套在自行车车轮的辐条上,当车轮旋转加速时,金属球从中心向边缘滑动,当转速变慢,金属球则从边缘滑向中心.用这个例子,李四光想说明一个道理:地壳垂直运动也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8月30日至9月2日,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吴国盛教授发起,九江学院主办、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和思政部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研讨会在白鹿洞书院和庐山(九江学院庐山培训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等23所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科技的现象学诠释和现象学反思这个基本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共交流、研讨论文25篇。山东大学张祥龙教授提出的儒学科技哲学、融分析哲学入现象学和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研究等内容,颇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是以李四光为核心、以李四光的学生和助手为主要成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学术纲领的研究共同体。这一学派在学术纲领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凝聚性,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与广泛的影响,是我国学派匮乏的自然科学界中学派特征较为明显的科研群体。文章力图探索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的基本状况,进而分析这一学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冰川产生于气候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冰川变化是气候波动的结果。同时,冰川变化反过来又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导致气候变化。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在过去的50年里冰川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气温的升高有明显的关系,是对近期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